翟佳程 李志军 张建亭
(1.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 056002;2.邢台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城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部分城市功能的转变,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正在被第三产业所取代,因此一些传统工业在逐渐衰退。在我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纺织厂、机械厂以及某些污染严重的企业等纷纷进行调整、转产、合并或搬迁、改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厂房、仓库的废弃和闲置[1]。这些建筑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似乎早已成了应该丢开的绊脚石。于是“拆”就成了这些工业建筑的归宿,除了一些工业建筑被指定为文物,其余的工业建筑正在从城市中急速消失[2]。
但是拆除重建,不仅浪费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同时也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居民的集体记忆。于是既有工业建筑再利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工业建筑指用于工业生产、加工、维修的厂房以及为之服务的仓库、服务建筑、构筑物、工业设施及其基础设施[3]。
既有工业建筑大多具有配套设施良好、结构主体坚固耐久、平面空间可塑性强等优点,有较大的物质利用价值;具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体量大,拆除或新建造成的环境影响大;还代表着城市发展和工业文明的一段历史,附带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工业文明符号[4]。
1)经济方面。很多工业建筑没有超越其使用寿命,内部空间还具有它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对其进行再利用减少了拆除,重建,新材料的运输和建筑垃圾处理等相关的工作,使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既有工业建筑中的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以代替部分新材料,从而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地基的再利用也大大有助于直接节省成本。
2)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会产生约6亿t的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近半数来源于既有建筑的拆除。建筑再利用则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可行的方法。另外,既有建筑再利用,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其他有关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通过减少拆迁和随后的重建,噪声可以大大减少。一个较短的施工周期也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滋扰和破坏。
3)社会和文化方面。一些老工业建筑还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在一些开发案例中,建筑师或者业主会利用这些建筑的历史和景观作为设计的主题。首先他们认为这些老工业建筑记录了一个城市的故事,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甚至可以开创一个城市新的文化审美。另外,开发方式的选择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改造再利用这个方式,无疑也是非常值得倡导的[5]。在这些案例中他们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并充分结合当时的社会价值、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等等。
这类建筑大多为巨型钢架、拱架或排架结构,主要用于重工业生产,大型仓库等,一般采用较大的柱网,内部空间高大开敞。这类旧工业建筑可以利用原有的开敞内部空间,改造成超市,剧场,礼堂,博物馆等。
2010年,上海成功的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会场位于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区域,并沿着黄浦江两岸布局。上海世博会园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既有建筑保留最多的世博会园区,大约保留有2万m2历史建筑。其中位于E片区的城市未来馆,是由有100年历史的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建而成(如图1所示)。城市未来馆是“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成的三星级绿色建筑”,它运用了多种能源以及生态建筑,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主动式导光、自然通风、水回收利用、绿色建材、江水源热泵、半导体照明、结构加固和智能化集成平台等多项技术,使之成为了一个展示新能源、新技术、新理念的很好的一个平台。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世博会后,该场馆又改建成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1 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
这类建筑一般为框架结构,层高相对前者较低,空间规整,常见于轻工业中的多层厂房与仓库。这类建筑内部空间相对灵活,一般适合改造为住宅、办公楼、商场等。
位于意大利都灵的菲亚特汽车林高道工厂(见图2),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建筑之一,但在经历60多年的连续使用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结束了它作为汽车制造工厂的使命。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接受委托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皮亚诺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但是许多部分都被彻底替换。皮亚诺将建筑的一层架空形成公共空间,并导入了部分展览功能,而在地下建造了一个2 000人的会议大厅。在大厦的顶层,设计师新建了一个“泡状”的会议室,与屋顶的停机坪相互平衡,这一具有想象力的新建部分赋予了林高道大厦新的未来形象。最终,林高道大厦被改造成一个大型多功能建筑,成为都灵未来的一部分。
图2 菲亚特林高道工厂
还有一类形态特殊的旧工业建筑,如冷却塔、储煤仓、储粮仓等,这些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巨大的体量,因此成为某些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在奥地利维也纳11区,有四座巨大的煤气储气罐,建于19世纪末期,作为市政煤气工程的一部分。一个世纪后,维也纳逐步从煤气换成天然气,这些煤气罐即被废弃关闭。1995年,维也纳决定复苏这些建筑。政府还提出了这样的基本理念,那就是:“充分尊重老煤气罐在城市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保护原有外观,通过内部结构的彻底改建来适应功能转换,使其既适合现代生活所需,又能让人从外观上清晰地辨认出它们昔日的功能和当地的历史”。在改造过程中,煤气罐内部设施被拆除,只有外墙和部分屋顶得到保留。每个罐子被分成几个区域,居住、办公、娱乐和购物中心,各个煤气罐的商场区域被天桥连通。如今,煤气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建筑风格的城中之城。室内设施包括一个能容纳2 000~3 000观众的音乐厅、电影院、学生宿舍、档案馆等等,还有800多套公寓,其中2/3是原有的旧墙体。煤气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改造项目的典范,吸引了无数建筑设计师到此参观考察(见图3)。
图3 维也纳旧煤气罐改造
如今,城市的发展与更新面临的问题,已不仅是如何建造新建筑,而是如何在不断的城市的更新当中,赋予大量的现存的既有建筑新生。对于一些既有建筑的态度,我们更应该从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角度去考虑。若我们能够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和策略,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宜的转化条件以及手段,那么这些既有建筑就有可能变成城市中的一个亮点,使其变废为宝。
[1] 李志军,柴 寅,董 杰.城市化与废弃建筑再利用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8,38(1):58-59.
[2] 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许清风,朱春明,朱 雷.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J].工业建筑,2007,37(12):43-46.
[5] 胡晓燕.城市更新中历史工业建筑及地段的保护再利用[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8,2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