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鹏,何 娜,吴喜利△,党慧敏,叶冰玉,宋 诞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04;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传统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的各种特征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对各种疾病做出诊断及病情评估,是传统中国医学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舌诊的客观化分析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用以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的重要诊断要素。笔者应用舌象采集设备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采集,并通过多名中医专家分析及计算机辅助分析舌象,建立舌象识别模型,并将舌象进行分类,初步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舌象与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现整理分析如下。
300例门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男164例,女13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有48例肾功能不全。
舌象均在患者早餐及服药前通过舌象采集设备SX-002拍摄备用,拍摄后存入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及辅助分析,经多名中医专家比对,建立舌象识别模型并将舌象分类,主要包括舌色、舌形、苔色和苔质。舌色分淡白、淡红、偏红,舌形分苍老、胖嫩、齿痕,苔色分白和黄,苔质包括薄、厚腻及少苔(剥苔)。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将本病分为本证和标证,本证分5型,根据多名中医专家的诊断辨证,其中脾肾气虚型39例,肺肾气虚型29例,肝肾阴虚型26例,脾肾阳虚型48例,气阴两虚型21例;标证分4型,其中水湿证34例,湿热证33例,湿浊证32例,血瘀证38例。
表1、2显示,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舌象舌苔的关系。
3.1 通过对300例门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舌苔客观化观察发现,脾肾气虚型占13%,肺肾气虚型占10%,脾肾阳虚型占16%,肝肾阴虚型占9%,在各证型中与脾相关的证型占30%,与肾相关的证型占47%,可见本病以脾肾两脏为水肿发生病机的重要脏腑,其次是肺。所以,本次实验也证实了中医“水肿”主要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2]。表1显示,在本证163例中,气虚型68例占42%,阳虚型48例占29%,二者共占71%。因此,在肾小球肾病的辨证过程中要重视气虚和阳虚的临床表现,在治疗上应运用温阳益气之法为主。在实证水湿、湿热、血瘀、湿浊4个证型中,以湿邪为特点的临床表现占大部分,可见湿邪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祛除湿邪在肾小球肾病的实证治疗中十分重要。
表1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舌象的关系
表2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舌苔的关系
3.2 舌象中舌色辨证意义不大
就舌色而言,通过在虚证163例中观察,属于正常的淡舌98例(60%),其中气虚型和阳虚型的淡舌分别有36例(22%)和31例(19%),这与经典舌象[3]中气虚及阳虚所表现出的淡舌基本一致。另外,经典舌诊的阴虚型舌色应以红舌、紫舌多见,但是实验中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中淡舌分别有15例(58%)和16例(76%)。由此可知,舌色对本病辨证的特异性不足,尤其对气虚、阳虚、阴虚3种证型的辨证意义不大。
3.3 舌形辨别与本病分型有高度相关性
中医学认为,舌体的胖大主要由于气虚、阳虚、津液内停所致,舌体瘦多因气血、阴液不足及不能充盈舌体所致。通过观察舌形中的胖瘦发现,舌体胖在肺肾气虚型中占52%,脾肾气虚型中占74%,脾肾阳虚型中占71%,水湿证中占62%,而且没有1例瘦舌,湿浊证中占66%;舌体瘦在肝肾阴虚型中占73%,气阴两虚型中占62%。舌体正常在湿热证中占64%,血瘀证中占61%,因此在本病中舌形的胖瘦对辨证的意义较大。另外,胖大舌多伴随齿痕舌,其中脾肾气虚中齿痕舌高达79%。而裂纹舌多见于阴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其中肝肾阴虚型占81%,气阴两虚型占57%,这是由于裂纹舌为阴虚枯所致,阴虚证中常见。因此对于辨别本病舌象胖瘦的同时也应结合齿痕舌及裂纹舌的观察。
3.4 舌苔的干湿对辨证意义较大
中医学认为,舌苔的干湿度主要反映体液的盈亏和输布[4],这与脾肺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脾主运化,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脾肺肾的气虚可导致三焦气化失常,通调、转输、蒸化水液功能失职,体内水液代谢的失常,阳虚亦可导致体内水湿不化,继而产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总属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通过观察舌苔中的干湿发现,舌苔湿在脾肾气虚型中占74%,肺肾气虚型中占52%,脾肾阳虚型中占71%,水湿证中占62%,湿浊证中占66%。舌苔干在湿热证中占64%,血瘀证中占61%。舌苔正常在肝肾阴虚型中占73%,气阴两虚型中占62%。这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因此,舌苔的干湿对辨病的意义较大。另外,舌体湿多伴随舌苔增厚或剥落。总体而言,不论是阳虚、气虚出现的痰湿内生,还是外部湿邪入里,均能通过对舌苔干湿、厚薄及剥落的观察表现出来。
3.5 苔色对辨证的意义较大
通过实验发现,虚证特别是气虚和阳虚的苔色以白色居多,水湿、湿热、湿浊证则以苔黄表现居多,血瘀证主要表现为灰苔。苔色主要与寒热表里湿热有关,白苔主寒证、表证,气虚型和阳虚型通常表现为寒湿内盛,故在苔色上的表现也具有对应性。黄苔主热证,里证,湿邪久羁,容易入里化热,以致湿热内蕴,故可见黄苔在水湿、湿热、湿浊证中出现较多。灰苔主极寒极热,血瘀证往往由过寒或过热引起,故实验中血瘀证中表现出灰苔占到47%,可见苔色对于本病的辨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3-531.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31.
[3]朱文锋,庄泽澄,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3-74.
[4]朱文锋,庄泽澄,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8-79.
[5]沈祥立,师晶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舌象观察与辨证分型规律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748-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