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冬
(厦门理工学院 创新创业园,福建 厦门361024)
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政府包括中国在内频频召开会议及颁布各项政策以扶持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与企业都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1~10月,厦门理工学院和厦门市经发局共同组成课题组,对厦门市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以了解厦门市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技术创新情况。本文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以期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技术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得(Schumpeter)1912年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得认为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导致经济的发展。他把创新分为5种类型:以引入一种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创新;以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创新;以开辟新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创新;以获得新的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原材料创新;以实现一种新的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创新[1]。如今,技术创新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甚至已经进入了各个国家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由此可见技术创新的重大价值。
中小企业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合称。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有不同的职工人数与销售额标准,最低的为职工人数500人以下,销售15000万元以下[2]。欧盟规定10名员工以下为微型企业,5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而250人以下为中型企业。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舒马赫 (E.F.Schumacher)发表了《小的是美好的》,他认为专业化和大型化的生产模式表面上具有规模效应,但实际上这种生产模式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也滋生了贫富悬殊、大量失业和极端的社会紧张等[3]。为此,舒马赫认为,社会的持久发展需要走小型化的发展道路,要发展中小企业[4]。舒马赫著作发表的时候,恰逢美国经济开始下滑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时期,因此他的观点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许多人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小型企业能够更容易地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
目前,厦门市共有中小企业7万多家,占厦门市企业总户数的98%。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厦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6%,出口比重占35%,缴纳各种税收占46%,技术创新成果占65%,吸纳全社会就业人口的75%。当前,厦门市中小企业主要活跃在电子、化工、机械、商务、社区、旅游服务等领域,其中批发、零售和制造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63%。
根据技术创新的概念框架和厦门市中小企业的实际,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一般情况,如产值、主营业各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等;第二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含5项具体指标;第三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情况,含9项具体指标;第四部分是企业科技开发的项目与申请专利情况,含3项具体指标;第五部分是企业的新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
2011年1~10月,课题组向厦门市31家中小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28份,有效问卷27份。其中国有民营企业8家,私营企业18家,三资企业1家。由于样本十分有限,我们无意于用样本数的情况代表厦门市全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对全市情况的总体判断应当依靠更广泛的经验研究;本文只是如实反映受访企业技术创新的状况。
27家受访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2006年为11家,随后逐年增加,2010年达20家;具有研发活动(R&D)的企业由2006年的14家增至2010年21家;企业设立技术开发机构的数量由2006年的13个增长到2010年的25个;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由2006年306人增至2010年的917人;R&D折合全时人员的数量也明显增长,由2006年232人增至2010年529人。从中可以看出,5年来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与人员五项指标的数量几乎都翻了一番,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员保证。
2006年,27家受访企业的科技经费是4807万元,随后尽管受到世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下挫,但并不影响整体上升的势头,2010年的科技经费总额达到15434万元,是2006年的3.2倍(见表1)。
表1 :受访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筹集情况(单位:万元)
同时,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企业科技活动的贷款总体偏少,而且各年份之间极不平衡。2006年为企业科技经费筹措总额的4.2%,2007年飙升到28.2%,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急剧下降到10.4%。后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突出,从国家到厦门市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企业科技活动的贷款才有所增加,2010年达到16.1%。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受访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905万元增至2010年的11181万元。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由3818万元增长到6233万元,受访企业科技活动支出的大部分用于新产品开发,历年比例在56%至83%之间;这种经费使用比例合理。
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虽然由1万元增加至276万元,但是,占总支出的比例较低,最低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高时也仅为7%。这表明,厦门市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国外的联系和合作很少。事实上,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过程,相互之间的协作攻关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伴随受访企业科技人员与科技经费的增长,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也逐年增多,由2006年的42项增加至2010年的93项;企业的专利申请由23项增加到106项;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由4项增加到了33项。可见厦门市中小企业近年来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09年之前,企业的发明专利数较少,2009年之后的两年则呈现爆发性增长。对受访企业管理人员的访谈揭开了其中的奥妙:起初申请热情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难以承担申请专利所需要的成本、担心技术秘密的泄露;也担心由此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并带来巨额的诉讼费用。2009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提高中小企业创造、运用、维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如国家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根据该文件,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这些措施提高了中小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可见中小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中小企业在发明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是生产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值和利润。新产品的收益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2006~2010年,受访企业在新产品生产和利润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产品的产值基本占企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受访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也逐年递增,分别为 2006年 29499万元、2007年 44572万元、2008年47483万元、2009年68862万元及2010年89247万元。
27家受访企业的总产值也从2006年的56608万元增长至2010年169303万元,5年中总产值增加了近2倍;利润由2006年3142万元上升至2010年9481万元;企业缴纳的利税由2006年4852万元增至2010年1359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54273万元上升至2010年157383万元。可以看出,受访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推动了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以上对受访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对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了厦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毋庸讳言,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厦门市中小企业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企业自身要开拓视野,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与国外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技术创新活动效益最大化。从企业外部看,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支持体系,如金融支持、建立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收集发布相关信息,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等。这些问题的破解将为厦门市中小企业开辟更大的技术创新空间。
(注:本文为作者主持的2011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厦社研课[2011]27号)
[1]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出版社,2008.38.
[2]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2003-02-29.
[3][4]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43-53,142.
[5]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2010蓝皮书——发展、融资、服务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