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梅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若黄疸长时间未退或患儿自身黄疸程度重,可引发胆红素脑病,致残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干预退黄较慢新生儿非常必要[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核心即为预防胆红素脑病。目前光疗被认为是控制髙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效方法之一。光疗通过促进胆红素异构化,生成可经粪便、尿液及胆汁排除的胆绿素和双吡咯[2]。光疗光源包括冷光源和热光源。热光源的光谱中含有紫外线可损伤皮肤细胞DNA,不宜贴近皮肤。冷光源发光范围在400~550 nm,发出热量低,但同样可以促进胆红素异构化。因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光疗去黄疸患儿80例,探讨冷光源蓝光和普通蓝光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儿科进行采用光疗去黄疸患儿80例,男41例,女39例,足月患儿64例,早产儿16例,年龄3~40 d,入选患儿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为 (334.8±116.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 (308.9±131.7)μmol/L,均高于临床正常水平,符合临床采用光疗适应症[3]。纳入患儿此前未接受过光疗,未使用过退黄药物,生化检测指标显示肝脏功能及肾脏功能正常,排除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者。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蓝光光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冷光源光疗,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黄疸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蓝光治疗,蓝光箱,辐照功率500 μW/cm2,单面光疗。患儿用黑布遮眼,用尿不湿保护会阴,身体其他部位裸露。蓝光箱温度设置为30~32℃,并设置湿度,达到既定温度湿度后,婴儿入蓝光箱行光疗。患儿行蓝光治疗需多补充液体,20 mL/(kg·d),蛋白 1 g/(kg·d),2 次喂奶间加 1 次糖水,并补充钙剂和核黄素,口服肝酶诱导剂鲁米那、尼可刹米,减少患儿体力消耗、防止身体摩擦引起皮肤损伤等。光疗时间8~12 h后,间断12~16 h后再次光疗,光疗时间3~5 d。光疗过程中若患儿皮肤出现青铜症需立即停止光疗。
治疗组给予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治疗仪波长范围450~475 nm,光源最大照射强度42 μW/cm2,有效照射面积 40 cm×20 cm,治疗仪工作噪声<60 dB。治疗时,灯头距婴儿皮肤40 cm,患儿可躺在打开的儿童床、摇篮、保育箱或暖箱,连续照射不超8 h,根据患儿退黄情况治疗3~5 d。
比较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以及经皮胆红素下降值、黄疸消退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腹泻、发热、皮疹、是否出现情痛症、角膜溃疡、低血钙、是否贫血以及溶血等。血清胆红素测定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皮胆红素采用N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测定。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
两组患儿分别给予常规蓝光光疗和冷光源光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水平。可见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给予不同光疗后,使用冷光源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均显著下降,见表1。两组患儿在治疗时间和退黄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黄疸患儿的治疗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发热6例,腹泻11例,皮疹3例,低血钙3例;治疗组出现发热2例,腹泻4例,皮疹1例。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情痛症、核黄素缺钙及溶血等。治疗组未出现低血钙,出现发热、腹泻及皮疹患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症状,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疽。通常生理性黄疽在婴儿出生2~4 d出现,4~6 d加重,7~14 d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在生理性黄疸基础上加重,黄疸持续不退。光疗通过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转化,通过胆汁排泄至肠腔,或经泌尿系统排出,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值。未经转化胆红素一旦进入大脑,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损伤神经系统[4]。因此早期干预黄疸有助于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虽然光疗治疗临床已具一定历史,但光疗不是良性的临床干预,具有不显性失水、皮疹、体温波动、脱水、水样便、青铜症以及远期副作用等。传统光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照射光源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热光源光疗不宜贴近皮肤,且照射光谱中紫外线可损伤细胞DNA。冷光源波长窄,照射光谱中无紫外线和红外线,产生热量较低,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其促胆红素转化显著[5]。该研究结果显示冷光源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且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少。
传统常规蓝光治疗光照强度低,无法保证高强度光疗,需要测光仪在每次光疗前测定灯泡光照强度。而且蓝色卤素灯管会产生辐射热量,增加新生儿皮肤内水分蒸发,导致患儿体温升高和脱水,治疗时间不能过长,影响疗效。安全性较差,存在损伤患儿皮肤的风险。传统蓝光灯管使用寿命短,还需要经常更换光源。冷光源蓝光灯高强度光能量,采用蓝色发光二极管光源,光谱波长符合胆红素转化最佳吸收波长,有效降解胆红素,可连续使用,明显缩短黄疸光疗时间,降低医护成本。BT-400型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是通过可移动的治疗光源蓝色发光二极管 (LED)发出窄频高强度的蓝光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该治疗光源由轻型塑料灯罩和电源组成,可将治疗光源水平或垂直地组装在移动台车上。蓝色冷光源发光范围在400~550 nm,与胆红素吸收光谱相吻合,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降低胆红素方法。蓝色冷光源不会发出强大能量,在红外光谱内也不会发出强大能量,有效避免了普通蓝光发出的紫外线对婴儿的辐射和红外线对婴儿的过度热量照射。相比较普通蓝光,冷光源光疗照射面积大、有效治疗面广[6],仪器可随时移动,使用方便,弥补了蓝光箱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冷光源光疗比常规蓝光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退黄效果,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有效减少对患儿皮肤的损伤,临床操作方便,值得广泛推广。
[1] 郑素梅.黄疸对新生儿心肌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20):2774.
[2] Watson RL,Hyperbilirubinemia.Cir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J].2009,21(1):97-120.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疽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4] 石世明,李旭芳,张炼.三种光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07, 29(12):1951-1952.
[5] 向华,包云芸.冷光源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C):655.
[6] 胡壮志.BiliBed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07, 20(6):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