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飚
现实中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环节,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最基本力量。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融合机制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形式。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第一,搭建“两支”教育队伍交流平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两支”教育队伍交流平台建设,由分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并提供必要的交流保障条件,使之制度化、长效化。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教管一体化合作平台”例会制度。建立思育工作者Q Q群随时进行信息沟通,通过飞信等方式通报学生有关情况,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建立网络平台,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讨论、答疑。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指导非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提升理论水平。采取“结对交流”形式,在社科教师和非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之间采取配对子方式,一对多全覆盖,配对后,辅导员成了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思政课教师则成为班级的思想理论教育顾问。结对交流实现课内、课外教育更加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更加紧密结合,形成最佳合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形式。
第三,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双向兼岗。具备条件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双向兼岗,即具有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承担一定量的思政课教学任务,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可兼任辅导员工作。根据专业背景,安排专职辅导员每人1-2个班,每周不超过8课时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规定所有思政课教师必须担任一个班辅导员,深入学生中去,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和了解学生第一手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并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真实有趣、生动鲜活的事例运用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第四,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习成绩评分的构成。对思政课成绩的评价由过去单一的卷面知识分改为卷面知识分和学生行为分相结合,权重各占50%,学生行为分确定的依据是学院政法教学部会同学生处制定了考评制度,具体记录在辅导员填写的《学生行为档案》里,思政课一学期上完,先根据卷面成绩及课堂表现打出理论知识分,学生行为分主要看以后行为表现,学生行为分可每学年评定一次,到学生毕业时汇总确定。
第一,工作负担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承担自己本来的教学任务,还要指导非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提升理论水平,成为其所带班级(一般一名专职辅导员要带4个班)的思想理论教育顾问。对于一名专业教师这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这额外的工作目前还没有相应配套的激励措施。非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要随堂听课,比较系统地听完一年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后要求辅导员提交总结和心得体会,还要对其进行考核。这促使辅导员不仅要带好自己的班级,还要抽空去学习提高,接受考核,工作压力明显增大。
第二,非思政专业背景辅导员积极性不高。具有社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承担一定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其可以申请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非思政专业背景辅导员,特别是与所在学校所设专业不吻合的难以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方向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具体操作中积极性大打折扣。
第三,学生行为分准确评定有一定难度。学生行为分确定的依据是学院政法教学部会同学生处制定了考评制度,平时进行写实性记录,每学年结束评定一次。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好掌握,学生行为分评定的准确率较高。但作为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至少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有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长达一年,这段时间学生的表现仅凭实习单位的一纸实习鉴定,难以对学生行为分准确评定。虽然辅导员也通过飞信、Q Q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的信息收集,但毕竟缺乏第一手资料。
第四,深度融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机制进行的探索主要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牵头负责的,并把此项实践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据此申报了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但在探索中也遇到诸如配套激励措施缺失、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如何进一步协调、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新,涉及面广、任务重,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障此项创新能顺利开展下去,应做好顶层设计,把此项工作列入院党委的重要工作日程,搭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平台,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理顺各种关系,力促深度融合机制不断完善。
第一,从体制上搭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平台。
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将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深度融合平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从学校层面确立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融合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考评奖惩等制度,建立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相互融合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逐步按师生比合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
搭建交流平台。1.搭建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相互兼职是双方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利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或课下活动的方式,增进情感沟通,为双方相互融合打下良好基础。2.搭建工作会议平台。定期不定期召开以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为主要参加者的例会,相互通报当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参加者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之道。3.搭建科研合作平台。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可以组成研究团队,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申报,以科研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将实际工作当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
第二,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优先选拔思政教育等相关专业毕业生。
第三,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思政课考核的时间跨度应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即从学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到毕业离校的最后一天。其次,思政课应拓展考核范围。实行知行合一的思政课综合考核方法,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和行为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把课堂表现纳入评价与考核;把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考核范畴;将学生获奖和违纪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把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最后,提高考核的有效性。1.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特点,共同制定一个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并经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以学校文件形式下发。2.全面掌握学生在校三年的表现情况。多渠道收集学生信息,做好相关记录。实行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可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记录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未实行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平时应做好写实性记录工作。3.思政理论课的考核必须具有针对性,结合其专业实践(实习)活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考核。很多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有的是“三阶段递进”模式、有的是“校企互融、四段交替”模式、有的是推行“工程化、多学段”模式、有的是“引企入校融合”模式等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时间、地点、要求不一样,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也应体现差异性。
第四,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多种模式。
其一,“1+1>2”学生管理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模式。思政课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如兼职担任一定的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了解学生的所闻所想,拉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将这些信息、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同样,辅导员的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外,要走进教学课堂,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它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效果。只有将二者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使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其二,倡导“工学交融”的教学模式。首先,实习前思政课教师参与到实习动员工作,就顶岗实习中易出现的情绪波动、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做好实习前的心理调适工作;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守企业从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体验和实践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所在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这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对其产生深层次的道德感染力。最后,建立学校为主导的校企思政课教育互动联合模式。学校和企业应就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等一些问题建立必要的沟通机制并写入实习协议中,企业要把实习的学生纳入企业的日常考核范畴,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包括专业和思想在内的各种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相互推诿的“真空”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