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兰 詹双桥 张 飚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市 410007)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是具有灌溉、防洪、下游补水和发电,兼顾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313.0 m,总库容15.1亿m3,灌溉面积7.56万hm2(113.35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 MW。 工程等别为Ⅰ等大(Ⅰ)型,泄水建筑物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1 级。
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枢纽包括挡水、泄水、引水、发电、过坝等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泄洪建筑物为右岸2 条泄洪洞。 本工程泄洪方式为右岸两条泄洪隧洞联合泄洪,2#泄洪洞为其中一条,设计最大下泄流量2 878 m3/s。
2#泄洪洞洞轴线采用直线布置,全长880.5 m。导流洞在龙抬头正下方与泄洪洞结合,见图1。
图1 2#泄洪洞纵剖面图
洞身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形,全长655 m,立面采用“龙抬头”式布置,起点高程282.49 m。控制段后依次接斜坡段、反弧段、泄洪平洞段,平洞段底宽12 m,净高12.5 m,i=2%,隧洞终点底板高程224.5 m,平洞段与导流洞结合。 洞内最大流量处位于下弯段末端,达36.65 m3/s,隧洞衬砌混凝土根据围岩类别及水面线选取,主要有C40HF、C40、C25 等标号,衬砌厚度(0.6~1.5)m。
出口明渠段(桩号0+655~+0+845)全长190 m,包括162.3 m 长直段和27.7 m 长挑流鼻坎段。 直段净宽12 m,底板高程(224.5~222.5)m、侧墙顶部高程237.0 m,底板与侧墙为整体槽型结构。
2#泄洪出口从右岸电站开关站右侧穿过,开关站位置为一冲沟,地面高程230 m 左右,冲沟上游(左侧)成洞条件较好,冲沟下游(右侧)为一凸出山嘴,根据附近河道走势,泄洪洞出口需穿过该山嘴一定距离才能保证水流归槽。
根据探明地质情况,泄洪洞出口下游段(桩号0+750以下)右侧有3#滑坡体,见图2,总方量约22万m3,该滑坡体目前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施工开挖切角将破坏滑坡的稳定状态,存在滑坡复活、重新滑动的可能。方案的初选,最后拟定如下三个布置方案进行重点比较分析。 比选方案见表1。
表1 泄洪洞出口方案比选
图2 3#滑坡体剖面图
根据泄洪洞出口附近地形地质条件,经过多个
方案1:出口段全洞挖。
方案2:出口段部分洞挖+部分明挖。
方案3:出口强支护提前进洞+明挖(3#滑坡挖除)。
以上三种方案轴线完全重合,桩号0+655 上游洞身及进口布置完全相同,因此,方案比选只针对桩号0+655 下游部分。
根据2#泄洪洞布置的特点,三个不同出口布置方案的主要差别是桩号0+655 下游段的结构形式差异。现从地形地质条件、结构布置、施工条件、工期影响、经济技术指标、运行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对两方案综合比较,见表2。
表2 出口方案综合比较
综合分析比较,三个出口布置方案各有利弊。从投资上比较,方案1、方案3 相差不大,方案1 最低,方案2 最高;从工期上比较,方案1 最短,方案2 最长,但均不影响总工期;从环境影响程度上比较,方案2 最优,方案3 环境影响较小,方案1 环境影响最大,而且方案1 占地较多,形成人工开挖高边坡,增加运行期监测和维护工作,带来新的边坡稳定问题;从运行安全上比较,方案2 采取工程加固措施,存在较多不确定安全因素,而方案1、方案3 均对滑坡体进行彻底挖除,运行相对安全。
方案3 结合了方案1和方案2 的优点,对环境影响程度较小,工程运行安全性较好。权衡利弊,本次优化设计推荐方案3 的出口布置方案,即出口强支护提前进洞+明挖(3#滑坡挖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