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经济学

2013-08-18 07:15编译刘佳
中国新时代 2013年8期
关键词:李克强经济学总理

|编译·刘佳

李克强上任总理以来,面对地方债隐现危机、贸易壁垒增加、热钱出逃、银行钱荒等严峻考验,在“百日新政”中,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巴克莱资本公司创造了“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一词,以此指代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

美国《大西洋》杂志网站文章:政策基于三大支柱的“安倍经济学”要靠边站了。时下流行一种新的以人名命名的经济学说——“李克强经济学”。这是巴克莱资本公司给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行的政策取的名字。与“安倍经济学”一样,“李克强经济学”也基于三大支柱:第一,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结束财政刺激;第二,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第三,推行结构改革,其中包括对公用事业放宽价格管控以及推动利率自由化。巴克莱公司说,推行这些政策将让中国未来十年走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至8%的道路。李克强也说,该国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左右。

路透社报道:中国金融市场遭遇若干年最严重的重挫。不过,被刺痛的投资者应感到欣慰,因为实际上,中国政府愿意采取强硬态度,推动急需的政策变革。日前,中国央行拒绝干预一场空前的资金短缺。这是迄今最明确的迹象,显示中国新领导人愿意为长远利益而忍受一时经济之痛。

彭博社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给中国金融体系的震撼,让人想起了前总理朱 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手笔:承受短期阵痛,换得长期增长。今年3月份当选总理的李克强日前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明确的信号:中国新领导层希望银行控制信贷扩张。货币市场因而出现了至少10年来最严重的流动性紧缺。分析师们认为,下一步可能包括紧缩手段,让一些小型金融机构破产。“你得用大锤才能改变这个体制”。李克强政府的突然行动,与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过去10年的渐进式变革形成鲜明对比。“人们开始更加明白,新领导层正在带领中国走出胡温时代——那时候的变革很温和,基本都是基于之前已经展开的庞大改革”。

韩国《亚细亚经济》报道,中国两位领导人(习近平与李克强)都曾撰写过城镇化相关的论文。不言而喻,城镇化应该是当今中国领导人最为关注的首要政策和课题。从论文透露的信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或将把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城镇化过程中,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其次,对农村地区给予多种税收减免及金融扶持政策,提高农村地区的自立能力和产业化程度。同时将出台法律,禁止地方政府强征农民土地;最后,改革户籍制度。城镇化率每提高1%,说明城市人口的相应增加,这些人口将带来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规模的消费增长以及各种基建投资的需求,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建设可谓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之一。

德国之声电台报道,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愈发能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新一届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转型,不惜以经济增速放缓为代价。此前,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国至少需要大约7%的增长率才能维持社会稳定。而最近宏观调控层的一系列反常之举,让人们看到了“李克强经济学”的主导思路。“李克强经济学”正在成为全球解读中国新一轮经济政策中的热词。它被用来形容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为首的新一届中国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措施、在结构性改革中实行去杠杆化和以短痛换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猜你喜欢
李克强经济学总理
新总理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经济学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