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影响因素分析

2013-08-16 08:03:42朱晓妹丁通达连曦陈科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环境因素新生代预期

朱晓妹,丁通达,连曦,陈科

(1.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3.华东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江西南昌330013)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每年入学人数成倍增长,大学的毛入学率逐年上升。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5%。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有近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近20万。2013年毕业生规模更是达到69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新生代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1]。这代人成长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代人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收入稳定、福利有保障、社会地位高的岗位受到新生代大学生的追捧,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一直存在着招工难问题。因此,在“就业难”和“招工难”的背景下,可能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岗位待遇与其理想的就业预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距,即新生代大学生过高的就业预期制约了其就业选择。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更多是从教育体制、市场和大学生素质等角度着手,而探讨就业预期的研究并不多,大学生就业预期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更为鲜见。因此,从实证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因素,从而寻找出破解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钥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1.1 就业预期以及影响因素

就业预期也称就业期望,是个人对就业的态度倾向和对自己职业的基本规划和态度,包括个人对能否就业、就业的职业类型以及工作发展成就的自我希望与期待[2]。就业预期作为个人的就业态度倾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3]。个人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和父母的期望等方面。

1.2 人力资本与就业预期

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是其与生俱来的,或可以通过投资于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获得,可以分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4]。对于新生代大学生来说,其人力资本的先赋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外貌条件和生源地等,自致因素则包括学校声望、所学专业、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研究表明,性别、外貌条件、生源地、学校声望、所学专业、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有很大的影响[5-10]。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预期有正向影响。

1.3 社会资本与就业预期

大学生社会资本是指嵌入在与大学生个体紧密相关的社会结构网络中的资源,通过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得,可以分为先赋性社会资本和自致性社会资本[11]。先赋性社会资本是和家庭、父母密切相关的,包括父母的职业地位、学历和受教育程度等。而自致性社会资本指朋友关系、业缘关系等其他的社会性资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父母的职业地位、学历、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子女单位选择、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2-15]。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预期有正向影响。

1.4 心理资本与就业预期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16],通过开发能影响大学生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励骅和曹杏田[1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就业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其就业预期。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其就业预期有正向影响。

1.5 环境因素与就业预期

新生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的预期不仅会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等自身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动力市场供求、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和父母的期望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于个人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这些信息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形成和调节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由于工资预期来自于市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劳动市场的内生变化会驱使大学生自动矫正工资预期[18]。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提供的就业信息和灌输的就业观念对尚未接触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为了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虽然说不上对父母的话惟命是从,但其择业意愿很难不受父母影响。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2012年毕业的全日制大四本科生作为新生代大学生的代表性样本。本研究共向江西省6所高校发放了1 000份问卷,回收716份,回收率为71.6%。剔除无效的和信息不全的问卷,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为62.2%。样本描述性统计表明,在有效样本中男生占76.2%,女生占23.8%;农村生源占53.2%,城镇生源占46.8%;非独生子女占65.4%,独生子女占34.6%;非党员占61.7%,党员占38.3%;非学生干部占55.6%,学生干部占44.4%。

2.2 变量测量

研究的问卷中所有项目都是从已经公开发表的现有文献中选取的,由5位人力资源专家对问卷条目逐一讨论,根据现实情况和本研究调查目的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正。问卷主要包括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环境因素等5个量表。

1)就业预期。凌文牷[19]所发展的的职业价值观分类,从“个人发展”、“声望地位”、“收入报酬”和“工作环境”4个方面进行测量。共计有22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个人发展包括8个问题(例如,这份工作能让我在专业领域中快速成长);声望地位包括4个问题(例如,这个工作单位有较高的知名度);收入报酬包括5个问题(例如,这份工作有较高水平的补贴、津贴);工作环境包括5个问题(例如,这份工作有较舒适的办公环境)。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具有四因素结构,Cronbach’s α值,个人发展为0.848,声望地位为0.834,收入报酬为0.845,工作环境为0.813,总体为0.934。

2)人力资本。考虑到变量的一致性问题,本研究中的人力资本指的是人力资本的自致因素。若采用具有性别、外貌条件和生源地等分类变量,可能导致检验偏差,且这些因素已被作为控制变量。陈海平[4]的研究中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的分类,发展出7个项目的量表。采用Likert5点量表。具有单因素结构,Cronbach’s α值为0.835。

3)社会资本。孙士杰[20]开发的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开发出5个项目的量表,其中典型题项为“父母和亲戚的社会关系很广”。采用Likert5点量表。具有单因素结构,Cronbach’s α值为0.837。

4)心理资本。心理资本量表使用的是李超平翻译的弗雷德·卢森斯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选用该问卷的前31个条目。此量表由4个维度组成,分别为:奋发进取、坚韧坚强、乐观希望和自信勇敢。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评价。Cronbach’s α值,奋发进取为0.877,坚韧坚强为0.712,乐观希望为0.710,自信勇敢为0.691,总体心理资本为0.917。

5)环境因素。主要从劳动力市场供求(例如,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例如,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和父母的期望(例如,父母在就业过程中对我提出很多要求)等方面来衡量环境因素。共计6个项目,采用Likert5点量表。具有单因素结构,Cronbach’s α值为0.818。

6)控制变量。本研究拟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但考虑到可能会有其他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因此还选取了一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在本研究中,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政治面貌以及学生干部等5个变量被作为控制变量,以消除它们对因变量的可能影响,而且5个变量都是虚拟变量,其参考类别分别是男生、城镇、独生子女、党员和学生干部。

3.3 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以检验研究假设。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Yi代表因变量,即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X1,X2…Xi分别代表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以及环境因素等自变量,B0是常数项,Bi(i=1-13)代表回归系数,ε代表回归残差。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样本统计特征对就业预期的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了解新生代大学生的样本统计特征与就业预期之间的关系,把样本统计特征与就业预期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性别和生源地这两个变量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显著性影响。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就业预期偏高,特别是对工作稳定和工作环境要求较高,这可能与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以及在社会角色中的定位有关。另外,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预期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为高,这可能与城镇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更加自信有关。此外,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和学生干部经历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没有显著性影响。

3.2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分析就业预期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就业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各变量均值、标准差与相关性见表2。各变量均值、标准差无异常之处。从表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环境因素与就业预期之间是显著相关的(p<0.01),而且各变量之间也是显著相关的(p<0.01),假设得到初步支持。

表1 样本统计特征对就业预期的的差异性分析Tab.1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sampl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to employment expectation

表2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s

3.3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就业预期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就业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表3是回归分析的结果。模型小于临界值10,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可接受分析结果。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在考虑到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心理资本以及环境因素对其就业预期有显著影响,而且模型的F值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以及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都为0.01,其中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其就业预期影响最为显著,而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环境因素对其就业预期的R2(解释量)达到了43.5%,说明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解释力。

表3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影响的回归分析Tab.3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new-era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expectation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以及环境因素对其就业预期有显著影响,而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假设1和假设3、假设4均得到支持,假设2并未得到支持。

4 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

4.1 个人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

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具有积极心态的新生代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意愿更强,积极的就业心态使得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追求自身价值,对工作的预期更高。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中要重视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

从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看,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预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说明学校知名度高、专业就业前景好、学习成绩良好、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有着实习经验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有底气,对公司的声望地位、个人发展、工作环境、收入报酬等预期较高。

此外,在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预期的影响并不显著,不符合最初的设想。从表2中看出,社会资本与就业预期显著相关,但是其相关系数为0.359,低于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环境因素与就业预期的相关系数0.510,0.560,0.476。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充裕,其就业预期就越高,但是,相对与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和环境因素,社会资本对就业预期的影响比较弱,当与其他影响因素一起发生作用时,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就不在那么突出。

4.2 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也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市场供求水平、学校的就业指导、家长对新生代大学生就业的期望等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新生代大学生对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很敏感,新生代大学生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自动矫正对预期工资、预期就业地区、预期就业单位等的要求。其次,对于未出校门的新生代大学生来说,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是其择业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另外,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灌输的择业观念和着重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了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目标,从而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择业观念。最后,新生代大学生通常会优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形成和确定或多或少掺杂着家长的意志和愿望。

总之,文章以新生代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这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首先,增强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积极发挥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扩大学校的就业工作范围,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信息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使新生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乐观和自信。另外,需要准确把握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其次,加强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强化新生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计划的组织大学生参加实习,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提高新生代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最后,在就业形势很难掌握,劳动力市场建设又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新生代大学生要接受客观现实,适应就业环境,主动调整就业预期。

[1]丁夏齐,龚素芳.国内80后员工组织行为研究述评.人力资源管理[J].2011(11):75-79.

[2]曾向昌.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07(2):110-112.

[3]朱晓妹,连曦,丁通达.大学生就业预期结构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12,29(5):100-105.

[4]陈海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J].青年研究,2005(11):8-15.

[5]雷湘竹,彭欣欣.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5(6):102-106.

[6]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界大学毕业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31-35.

[7]朱平.大学生首次就业期望收入的调查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9(3):100-103.

[8]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80-86.

[9]宛恬伊.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5(12):24-31.

[10]李黎明,张顺国.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考察[J].社会,2008,28(2):162-180.

[11]张少平.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个案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0):33-36.

[12]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58-63.

[13]尉建文.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本——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9(2):11-17.

[14]吕妍,王银凤.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276-280.

[15]钱瑶,胡君辰,吴小云.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59-63.

[16]杨健,蓝海林.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32-134.

[17]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4-56.

[18]丁守海,蒋家亮.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家,2010(10):46-51.

[19]凌文牷,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20]孙士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及运作机理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2):42-46.

猜你喜欢
环境因素新生代预期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3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