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矿 余文静
[摘要]为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作者提出了改善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合理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协同培养平台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协同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12-0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教育部于1998年批准在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存在较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实习基地建设较为滞后。如何改善学科问题、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培养、加强专业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成了当务之急。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提到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1.存在的问题
1.1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认识有所偏差
一说到公共事业,大家就会将其与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联系在一起,认为公共事业就是为了服务事业单位而产生的。更有一些人认为,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大规模地培养能够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准公务员”,以此来适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其实这是对公共事业管理产生的偏差性认识。所谓的公共事业在我国不仅仅只是事业单位这么简单,其范畴更大更广,还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的非企业单位。
1.2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是在大二时期开设,大部分在大三开设,而大三时期是学生学习最繁重的时期,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有些力不从心,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加上课程比较庞杂,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不能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再则,公共事业管理本身起步就晚,这样必然会导致专业课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从而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割裂、不连贯的现象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是在课程全部结束之后才开始实践学习,使得实践教学与课程之间存在割裂、不连贯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后,不能及时地通过实践来进行巩固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通过老师的指导来解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优化实践教学基地
2.1合理地选择实习基地,以优化实习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身起步的时间较晚,导致其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并且大多数院校缺乏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即使有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公共管理本身是一种职业,不论从事何种具体业务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具备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要求学生应当从各个方面锻炼公共管理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公共管理人员应善于利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大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多渠道、多方位寻找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卫生行政部门、企业通过签订互利的合作协议来形成合理的合作机制,实现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局面,以符合学生实践实习的需要,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得较晚,必然会存在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和问题。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得益于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公共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并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成了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必须采取的措施。可以通过聘请一些专业学历高、公共业务强、公共政策娴熟的领导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高管作为本专业的指导老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知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师进步,还可以从中知道教师的不足之处以进行改正,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2.3严格管理学生,完善请销假制度和实习制度
学生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如果只关注于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而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即使拥有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精干的教师队伍也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故严格管理学生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首先,就需要有导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评估学生的实习状况,定期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其次,要完善请销假制度,严格考查学生的请假情况,以避免学生借故不实习等现象。最后,要求严格执行实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习手册填写实习日志,使其了解到实习期间自己的实践情况,指导老师要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了解学生的状况,不断促使学生向着实践教学的目的前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3.打造协同培养的平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在当前阶段,协同创新是重要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可以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拔尖人才的需要。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看,学校教育与实际的社会实践相脱离、相割裂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与卫生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较少,即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也因缺乏实践而使得知识无法合理地运用,这就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无法加强。故需要打造协同培养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实践能力。
3.1构建“府校合作”模式
所谓的“府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紧密联系,基于双方的互利共赢机制来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与卫生厅、人事局等部门进行合作。采用此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政治理念,并且能了解政府部门的运转机制。这样可以为国家培养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人才,以满足地方建设紧缺型人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2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能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为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提供场地和相关实习条件,接受学校有关专业一定数量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实习的单位,一般为企事业单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一些具备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够在公共事业部门从事专业的管理工作的人员。但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期间,与实际的社会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在就岗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一些管理知识,这样不仅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企业的投入量增大。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3两种模式下的方案
“府校合作”和“校企合作”两种模式的构建,不能或缺的是方案的制定。第一、签订合作协议。双方通过签订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议,来达到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目的。第二、制定双重导师制。即学校要有一名导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政府、企业里有名导师进行实践技术的指导,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以充分了解学生实习阶段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改正,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可分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可以此提高学生的紧张度,从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第四、聘请实习顾问,加强府校、校企间的联系。由于实践教学基地比较薄弱,导致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可以聘请专业的实习顾问,不定期地对实习过程进行监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优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