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琳·加柏莉 (Pascaline Gaborit)
“一般来说,中国的城市像大型建筑工地,总是期待未来;相较而言,美国的城市显得一成不变,总是在怀旧。”如果中国和欧洲的城市将目光投向可持续发展,在保留自己文化和传统的同时,创造更美好、更均衡、更环保的未来,那会怎么样?我们应突出当前欧洲和中国在可持续城市化方面的关键要素。为使环境更优美、更宜居,这些城镇都采取了很多举措。然而,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区域规划和全局规划的联系,取决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和可复制性,以及突破单纯使用绿色技术的观念。
目前,有超过70%的欧洲公民生活在城镇。城市已逐渐成为良好生活质
量、文化、便捷交通、文化遗产、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象征。在过去几十年里,欧洲人口不断下降,而且各国面临新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危机、失业,以及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
在此背景下,对欧洲各国和各地区而言,环境、构建和谐社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环境日益重视的一个例子是:欧洲绝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均专门设立了环境与能源部门,处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广“软交通”、环境教育以及与地方企业就如何改善环境进行谈判。地方选出的代表在寻求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过程中日趋活跃,这体现在《市长盟约》上,1000余名欧洲城市签署了该盟约,承诺到2020年减少2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城市还开展试点项目,内容涉及可再生能源、生态建设、循环利用等。
2010年,欧盟委员会设立“欧洲绿色首都”(“绿都”)奖,每年一次颁发给在高环境标准方面长期保持一致记录的城市,以激励其他城市。
凭借众多宏大的环保项目,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得首个“绿都”奖。100%的家庭废弃物被转换成能源用以供暖和供电;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沼气升级后,被用于公交车和出租车。
在欧洲,地方采取各项行动朝可持续方向迈进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一些城市为寻求更为环保的解决方案进行投资,而这并不仅限于某些大都市。“最佳”解决方案也考虑了许多参数,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为的是能提供一个绿色、宜居的环境,即拥有更好的住房、工作、休闲场所、文化和购物设施。一些中等城市也加大了对环境的投资,以创造更优良、更可续的地方环境,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汽车噪音和污染,并提供自行车道和清洁能源。欧洲新镇平台(ENTP)网络内的一些中等城市,如毗邻巴黎的马恩河谷省中心城市瓦勒莫布埃(Marne la Vallée -Val Maubuée)(法国)、荷兰的斯派克尼瑟(Spijkenisse)(邻近鹿特丹)都投资建设了地热供暖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是能产生清洁能源,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地热发电厂不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制造发动涡轮机的蒸汽;因此,它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并产生可再生能源。与化石燃料不同的是,地热资源存在岩石中,因此,地热电厂通常建在可找到地热能源的位置上。其他城镇也建立了生态区,但目前大部分生态区仍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还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毕竟现阶段扩大规模所需的成本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去碳化刚刚起步,尽管弗赖堡(Freiburg)、马尔默(Malm?)和其他一些城镇开展了一些示范项目,但有些问题仍悬而未决,比如,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大规模改造旧楼,如何使它们更环保等。事实上,如何改造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以及与之匹配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面临上述挑战的欧洲地方代表不仅担心对整体环境的损害,而且还担心能源、供热和石油会变得越来越昂贵,以至于会影响到市民的生活(难以负担得起体面的生活条件、变得无家可归、贫困、健康问题、社会冲突)。因此,欧洲各级决策者已开始关注“燃料贫困”的新现象。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但毋庸置疑,欧洲和中国都希望寻求一条更加环保的城市道路,2012年中欧建立城镇化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很好的例证。2011年底,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1.3%,中国式的发展被喻为“3S”模式,即规模(Size)、速度(Speed)和资源稀缺(Scarcity of resources)。在中国,每年有1500多万人离开农村进城务工。
最近北京的空气污染创历史新高。1月12日,欧洲媒体报道称,北京空气中污染物超过了正常监测范围,因此有必要采取紧急措施,建立一个新的监测系统。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有三个来源:对煤能源供应的依赖、城市周边的工业、私家车使用率的日益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亿辆。
共享解决方案
欧洲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截然不同,但欧中城镇化伙伴关系表明双方可以共享解决方案,尽管可持续性意味着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地域和不同社会适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一些思想家已预见将有一场基于能源的新工业革命,堪与电脑、手机的普及带来的转变相媲美。这将带来全球性的挑战,然而对城市来说,这也是适应能源供应与分配的必要改变(智能电网等)。与此同时,如下列对照表所示,解决方案取决于:在现有城市和新城市规划方面加大努力;发展清洁交通系统;在建设低能耗建筑时采用强制性标准(比如在比利时,所有新建筑都是低耗能住房,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必须在政治层面上做出决策并给予支持)。
从上述对照表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是复杂的。因此,解决方案必须宏大、明晰、有针对性,并需要适应不同情况。
在冬天,中国北方城市室内平均温度是14摄氏度,而在欧洲是20-22摄氏度。这一舒适度问题说明,有必要发展节能高效的居住环境,将舒适度和二氧化碳低排放量相结合。这关键在于城市的心脏地带及其规划。交通、建设、设备和基础设施都需事先周全考虑,以避免在未来产生进一步的成本。地方一级的成功以及规划的成功取决于更多的全局性因素和环境法规。如果在国家层面不采用更高的建筑标准,改造所有陈旧建筑的成本将会更加昂贵。如果没有找到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么从长远来看,健康成本的投入也会大幅增长。全局因素和国家政策将影响城市的发展与成功。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需要更为均衡、和谐的土地环境,这需要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加大了对环境的投资。欧洲和中国城市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良好做法,但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或复制。应通过制定关键指标、提高认识,减少“漂绿”行为,或减少将环境作为一种营销工具而不是政策的行为。应制定清晰的界限,区分“绿色城市”规划(绿色空间)与更美好或更可持续的城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些问题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国都需要正面解决(如限制污染材料,限制汽车的使用等)。
在此背景下,欧洲新镇平台的欧亚可持续城镇(EAST)项目与许多其他举措成为中欧城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典范。在EAST项目中,上海的青浦区和宝山区,印度的新赖布尔市(Naya Raipur)以及巴塞尔顿(Basildon)等欧洲新城镇共同思考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地方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他们要为居民创造更宜居的地方,享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环境教育、高效的公共交通、文化和休闲活动,以及良好和经济的住房。
更多信息请移步: http://www. pilotcities.eu和 http://east-project.org/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