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品牌性和名牌性

2013-08-15 00:44:28李建武辛雅静
文艺评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演义三国演义三国

李建武 辛雅静

按当前商界的说法,“品牌”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溢价,产生财富增值的一种动态无形资产。它通过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等这些载体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并与竞争对手建立差异,使其特定的内涵在目标消费群心中代表着特定的消费价值和情感。①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括产品质量、形象、技术、功能、效用等诸多内容,代表了一种认可。品牌是产品的核心内容,品牌效应是其他营销手段所不及的。我们要善于创立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走品牌之路。

的确,现、当代社会购买东西讲究买品牌,而作为生产商则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因为在消费者心里品牌代表了一种价值保证,代表了一种信誉,而生产商有了自己独立的品牌,则更可能在市场中赢得份额,不至于被这个社会的各种产品所淹没。其实小说也是一种商品,它是由作家创作、制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它跟普通商品一样是讲究品牌性的。好的小说就像好的商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印象非常好一样,在读者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地位。而好小说中的顶尖代表作就好像好品牌中的名牌一样,让人无比欣赏。笔者所理解的经典小说就是好小说中的顶尖代表作,它是具有品牌性和名牌性的。

下面,笔者就借用商界的“品牌”、“名牌”概念,尝试论述《三国演义》具有经典小说的特性:品牌性和名牌性。

一、《三国演义》是一个品牌

品牌商品是其它二三流杂牌子产品所无法超越的,它有质量保证,有信誉担保,它代表了一种概念,一种认可。因而,品牌商品是广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个品牌小说,它也代表了一种概念和认可。它是其它二三流小说作品所无法超越的。

首先,《三国演义》创立了一个体例上的品牌:“演义”。它首开“历史演义”体例,并成为演义体范型。于是演义体被读者普遍接受,也被后来的作家们所接受。这从后来的“演义小说”蔚为大观和相当有分量就可窥见。今所见《三国演义》明刊本分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和《三国志传》系统。如明嘉靖元年本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黄正甫本为《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其实质都是演义体。它们的成书,带动了演义小说创作的高潮,如熊大木编的《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夷白主人的《东西两晋演义》、钟山居士的《西汉演义》、谢诏的《东汉十二帝演义》、元素的《全汉志传》、余邵鱼《东周列国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褚人获《隋唐演义》、《开辟衍绎》、《夏商合传》、《列国志传》、《新列国志》、《东周列国志》、《前七国演义》、《后七国演义》、《东西汉通俗演义》、《续编三国志后传》、《南北史演义》、《隋唐两朝志传》、《说唐演义全传》、《别本说唐后传》、《混唐后传》、《反唐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南北宋传》、《宋太祖三下南唐》、《皇明中兴圣烈传》、《剿闯通俗演义》、《台湾外记》、《洪秀全演义》、《扫荡粤逆演义》、《中东大战演义》、《纲鉴通俗演义》、《万国演义》②等都是仿效《三国演义》的“演义体”小说。这些演义小说多史实色彩。据调查,中国所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王朝在明清时期几乎都被写成了演义小说予以表现。可见中国古代演义小说数量的确相当可观。而今人多归入神魔小说的《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在当时而言,不仅是命名上沿用“演义”一词,而且在实际的形式写作中也沿用“演义”体例。不仅如此,即便是到了现当代社会,还仍然还有一些作家在用演义体创作小说,书写现代章回小说。这既说明了“演义体”的持久魅力,也说明“历史演义”是一个体例上的品牌。而这个品牌是由《三国演义》创建和确立的。

其次,《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这一领域最好的品牌,也是中国古代战争题材小说的最好品牌。因为中国古今有关“演义”体的小说创作都只有回溯到《三国演义》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源头和答案。从艺术成就上看,还没有哪一部演义体小说能超越《三国演义》的。因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当之无愧的最好的品牌。正如王大错所说:“有史以来,以汉末三国之局为最奇,亦惟三国之人才为最众,三国之贤奸邪正别白为最著。故夫四千余年之历史,当以三国为关键而代表之。”③至于其在战争题材上的品牌性,《三国演义》是公认的战争描写高手,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题材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因而它自然就是中国古代战争题材小说的最好品牌。

二、《三国演义》不仅是一个好品牌,而且是一个国际名牌

我国学术界在品牌竞争意识方面普遍不强,曾经吃了不少苦头。将来我们要善于推出我们民族的古典小说品牌,亮出这方面的品牌,譬如推出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一个品牌:《三国演义》。应该说,它足可以代表我们整个民族的某一类精髓,也可以作为民族小说的品牌。

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小说,就能在国际的小说展览中显示出差异化而脱颖而出,以致于不会被淹没和忽视。在服饰上,我们中国推出了唐装汉服,代表我们民族的服饰,用旗袍代表了中国女士穿的服饰,这些都能显示出我们民族和国家自己的独特风格。《三国演义》也是这样一部小说。尽管它有些显得“文白夹杂”,但历史感重,能将读者带入古代的氛围中去;尽管它的篇幅较长,但其写法和内容却是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它与《水浒传》一道奠定了中国长篇小说特有的民族风格,有着“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如传奇性,情节曲折离奇,故事有头有尾,多用叙述语言、少用描写语言,在斗争中刻画人物,用事实说话,寓褒贬于叙述之中,不作抽象的、静止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④。

在世界文坛的战争题材小说中,它也能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和媲美。它当之无愧是“战争题材小说”的“佼佼者”和“国际名牌”。因而在战争题材的国际文学长廊中它自有其崇高的文学地位。

作为国际品牌,《三国演义》自然在国际上就很有知名度和认可度。如它在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国风靡,《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文有近二十个语种(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马来语、蒙古语、印尼语、柬埔寨语等)⑤。以此便知它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因为国外很多翻译家愿意选择它来翻译,说明了对它成就的肯定,对它能代表中国长篇小说的成就高度的认可。看一部《三国演义》,便可知道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写法;看一部《三国演义》,便可知中国古代一度惊心动魄又恢宏有气势的历史概貌。正如李时人所说:《三国演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是“中国式的史诗”或“亚史诗”⑥,它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国际小说艺术画廊里也有着重要的位置。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madeinChina”,中国品牌了不起。《三国演义》是实实在在的国际名牌小说。

而要成为国际名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和无数次被认可的。可口可乐(Coca-Cola)品牌树立有100多年历史,万宝路形象风靡全球有40多年,均得益于企业执行长期营销策略的结果。经典小说的品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品牌形成、品牌确立、品牌维护的几个阶段。对企业来说,良好品牌是市场消费者认可的结果,而不是企业自吹自擂的力作;经典小说的品牌性,也是市场中小说消费者长期认可的结果,而不是作家、出版商自吹自擂的结果。当然,《三国演义》的国际品牌性、名牌性和经典性是它自身固有的,但也需要被中外小说消费者长期认可和经过某些文艺评论者的有力揭示与阐述。

三、《三国演义》有自己的品牌设计、核心宗旨和核心价值

品牌往往要体现出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作为国际名牌,品牌常常有自己的品牌设计。它会在设计上注入品牌深刻的理念内涵,传达鲜明独特的品牌文化,提升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万宝路”(Marlboro)香烟体现自由、奔放、豪爽、原野、力量的男子汉形象。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强调“安全与耐用”,“奔驰”(BenZ)体现“高贵、王者、显赫、至尊”⑦,“宝马”(BMW)彰显“驾驶乐趣”,还给人以高品质、昂贵、性能好、操控性佳等联想。⑧“华为”、“中兴”、“蒙牛”给人以相对激进、开拓、进取的印象内涵,“欧莱雅”(L’Oreal)、“江诗丹顿”、“轩尼诗”富有诗意,让人充满幻想、时刻有惊喜的浪漫想象⑨,“凯迪拉克”(Cadillac)体现“积极、高调、张扬、创新、干练、喜欢成为焦点”的精神,“奥迪”(Audi)体现低调、内敛、和谐、稳重、平衡等理念。⑩“肯德基”(KFC)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它用长胡子山德士老爷爷作为品牌形象,给人以慈祥亲切暖和之感;其主打食品是“鸡”,故在翻译上用“基”谐音“鸡”,给人以“鸡”的想象;在品牌的标识上强调红、黄颜色搭配,引起人的食欲;又强调本土化,推出“桶装鸡”营销,合乎中国人注重一家人团聚合吃的生活习惯。因而在中国的肯德基餐厅里,让人感觉到的更多是家庭的亲切与温馨。小说品牌也是如此,总有它的核心宗旨和核心价值(笔者所谓小说的核心宗旨和核心价值是指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能理解到的宗旨与价值)。小说的风格、文化、个性等无形因素也会给消费者(读者)带来的精神和情感的高级享受。

各种品牌的商品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重要的选择就是差异化。小说品牌也是如此,也要各有差异。不同的题材,就是他们差异性的最明显的外在表征。这种差异性,使“三国演义”能代表一类品牌。

以下就谈谈《三国演义》自己的品牌设计、核心宗旨和核心价值。它的品牌设计就是诠释三方力量的交锋斗争,显示其中的斗智斗勇和权谋,演绎复杂的历史兴衰,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也正如盛瑞裕所说:“《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家兴亡图霸的错综复杂的斗争描写,用丰富多彩的形象表现出封建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规律”。[11]因而,当人们一想了解三方力量的对峙与斗争就自然而然,条件反射式地想到《三国演义》,只有在这里才能满足心中的意愿。当然,也可以说它表现了历史文化、儒家文化等,如赵伯陶所说:《三国演义》“表现了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双重文化”[12]。《三国演义》的核心宗旨是尊崇仁君贤相、向往国家统一、仁君治国,反对暴君奸伪。这正如沈伯俊所说:“向往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这构成了《三国演义》的经线,歌颂忠义英雄的道德标准——这构成了《三国演义》的纬线。二者纵横交错,形成了《三国演义》思想内容的两大坐标轴。”[13]也正如曾学伟所说:《三国演义》“通过三国时代尖锐复杂矛盾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圣君贤相的风云际遇,鱼水相谐的政治理想的思慕和追求。”[14]《三国演义》的核心价值是拥刘反曹、道德至上、藐视权奸的情感取向,这是它的灵魂所在。正如褚斌杰所说:“《三国演义》中特别明显地表现出‘尊刘贬曹’的倾向,这是一种‘正统思想’”。[15]此外,还有反思历史,感叹英雄的美丽转身即逝,即所谓渗透了悲剧美学的内涵。如黄钧所说:《三国演义》中“左右形势,对封建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不是正义,而是邪恶;不是道德,而是权诈。封建社会历史运动的必然结局乃是‘坏的方面压倒好的方面’,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战胜了孝悌礼让、忠诚信义等理性观念;兽性取代了人性,暴政强奸了仁政,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不得不让位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市侩原则。……《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不仅是蜀汉集团的悲剧,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剧。”[16]

四、小说消费者对《三国演义》有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

名牌是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产品,经过了日积月累的长期努力,它有长期的品质和价值保证。因而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对选购哪种商品、哪个品牌做出决定;相对而言,他(她)会选择知名度更大的品牌来使用。可见消费者对商品是有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的。经典小说作为品牌兼名牌小说,它常常在读者群中形成一种认可心理,并逐渐形成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心理。这种心理常常可以确保该小说的可持续发展。经典小说的确立就犹如品牌认同一样,是小说消费者与品牌间的长期认可。老品牌的小说具有持久不断的艺术魅力,不会因为出现了竞争品牌(如现当代涌现了新的经典小说)提供诱因而任意改变。所以,谈到多国政治、军事斗争题材的小说,读者和百姓就自然而然想到《三国演义》。他们自然而然地偏好“三国演义”,并忠诚于“三国演义”。也就是说,“三国演义”已构成一个大的品牌而存在,它里面的“巧施连环计”、“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就像一道组合招牌菜一样,让读者垂涎三尺、津津乐道,让他们一提到“三国”,就想进“屋”“品尝”一番。这就是“三国演义”作为品牌的特殊效果。与一般商品的品牌是人为打造不一样,经典小说的品牌定位是自然而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不是人为的;它们的读者群的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也是自然而发的,不是外界强制接受的。如《三国演义》在明清以来被改编成各种戏剧形式,在中国大陆各地演唱不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纷纷被搬上电视荧屏或电影银幕,或许你将此视为《三国演义》成为历代戏曲、影视故事的题材源头,而其实这些都恰恰反映了读者和观众对《三国演义》的品牌偏好,也反映出戏剧改编者、影视导演们对《三国演义》的品牌偏好。换言之,这个品牌偏好就是品牌忠诚的体现。近些年中国大陆所拍《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很多都说忠实于原著,这就显见对原著要忠诚。而这个原著不是作为历史书的《三国志》原著,而是作为小说文本形式的原著。对原著的忠诚其实质就是对《三国演义》作为品牌、作为名牌的忠诚。可以说,名牌小说是更易获得读者和小说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的。除了有很多着迷的读者和上至领导高层、下至基层百姓的热情观众外,《三国演义》研究者非常众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粉丝”(funs)们的面广量大和小说消费者对这部小说的品牌忠诚度。

五、《三国演义》有品牌的影响效应,在中国内外都有强大的产业链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化力。作为品牌的小说,就会让人联想起一系列的不同版本的小说文本及其衍生产品,并逐渐聚集起来,形成群体,形成以该小说为核心的影响圈,这便是品牌的力量和影响效应。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讲到了经典作品的影响效应。他说:“对自我的哀挽因惠特曼的典范而成了美国诗歌中的典型体裁”,“这一体裁自他以后不可遏止地流传。《草叶集》第三版(1860)中两首‘海上漂流’诗应算上上乘之作,这就是《来自那不停晃动的摇篮》和《当我与生命之海一同退潮时》,激发了各种各样数不清的追随之作,如艾略特的《枯燥的拯救》、斯蒂文斯的《基韦斯特岛的秩序理念》、毕晓普的《三月末》、阿什伯里的《波浪》,以及阿蒙斯的《科森斯海湾》”,“美国文学中任何有关死亡的思考都会绕回到惠特曼那里”[17]说明惠特曼的诗歌有品牌效应,这一类别的诗作都要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它就是这一领域的最好的品牌。

品牌商品一般都是有品牌效应和强大的产业链的。《三国演义》也是这样。

确实《三国演义》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因为在这张品牌之下,有着无限的产业链,有着世界各地的三国文化热。譬如中国大陆自明清以来至当今对《三国演义》兴趣的持续“高温”,诞生了纷繁复杂的“三国戏”和影视剧,以及小说续作,国外有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都诞生了很多模仿《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和其它作品。如拿电视来说。王扶林执导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耗资7千万元人民币,1994年该剧的“收视率高达88.3%,每集都看的也达53.2%”[18]。当然,也有说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当时在全国的收视率是46.7%,即大约全中国有5亿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它。不管哪种统计数据更精确,都可见小说《三国演义》的确带动了电视与广告等一大片产业。[19]再以电影为例。吴宇森导演,赵薇、林志玲、梁朝伟、金城武主演的电影《赤壁》(上)从2008年7月上映截至2009年1月1日,全球票房收入已达到7亿元人民币,其中,它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收入达到3.02亿元,占票房总收入的66%,在台湾票房超过4千万元人民币,在泰国票房达800万元人民币,在韩国票房也累积到6千万元人民币,在日本2008——2009年度吸引观众超过400万人,票房收入超过50亿日元。2009年1月7日首映、原班人马主演的电影《赤壁》(下)截止到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收入达到2.6亿元人民币[20],在日本2009年的票房收入则达到55.5亿日元。[21]这些都是它具有强大产业链的体现。

为了获得直观的印象,笔者在此稍稍举例加以展开说明。

1.在国外有仿作小说和连环画等纸质作品很受大众喜欢。如日本有对《三国演义》仿作的“高温”。吉川英治模仿《三国演义》,于是1939年至1943年创作出了《三国志》。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吉川英治本《三国志》的销售量就突破了200万部,日本人只要一提《三国志》就会联想到吉川英治本。横山光辉绘编、“潮”出版社出版的连环漫画《三国志》1984年也在日本推出,共60卷,到1990年代初就已卖出300万套,到2002年为止,画册已经重印了70多次。

朝鲜小说家金万重(1637—1692)在《西浦漫笔》中提到《三国演义》在朝鲜广泛流传的情况时说:“今所谓《三国演义》者,出于元人罗贯中,壬辰(1592)后盛行于我东,妇孺皆口诵说。”又据韩国学者金东旭先生的统计资料,迄今为止,《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先后出过三十种译本(含节译本)[22],出现了“印出广布,家户诵读”(朝鲜李肢《星湖vi说·人事门》中语)的盛况。[23]

越南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诞生了很多小说与戏曲仿作。如“吴时志的《安南一统志》或曰《皇黎一统志》不是地方志,而是模仿中国《三国演义》写成的历史小说。”[24]“越南的汉文历史小说,从其诞生到发展,几乎每一部都存在对《三国演义》的模仿与借鉴之处。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皇越春秋》与《皇黎一统志》。”[25]从1910年到1944年越南出版的三国故事剧本有二十一种。

泰国受到中国《三国演义》的影响,形成了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体——“三国体”。[26]泰国商会大学的徐武林说:“《三国演义》的传入,在泰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历史小说,以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泰国读者,使之在泰国妇孺皆知。”“此外,《三国》也是泰国语文教材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也一定会涉及《三国》。”[27]这些显见《三国演义》在泰国的影响之深。

2.以三国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电脑游戏大量普及和受人热捧。据韩霄的统计表明,自1985年至2008年期间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总共有两百余款游戏。[28]而其中一直经久不衰的是日本光荣公司株式会社(KOEI)自1985年始推出各种升级版的“三国志”游戏系列和中国台湾宇浚奥汀公司从1998年始推出的“三国群英传”游戏系列。光荣版“三国志”游戏自从一诞生推出后就迅速风靡了学生乃至年轻的工薪阶层。20多年来,《三国志》游戏从一代发展到十一代,已普及到一般家庭。《三国志》游戏的拥趸,今天已遍布日本、韩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

3.中国在电视剧和电影拍摄方面,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三国演义》拍摄和观看高潮。如中国中央电视台1994年播放了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唤起了整个社会对小说原著阅读的兴趣;2008年后有吴森宇、韩三平任导演的电影《赤壁》上、下(即《赤壁Ⅰ赤壁之战》和《赤壁Ⅱ决战天下》)出现热映,引起广大读者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故事的热度关注;由高希希执导,陈建斌、陆毅、林心如、陈好等担任主要演员的电视连续剧《三国》2010年5月后在中国大陆播映,又唤起一阵《三国演义》热潮。

4.在中国普通大众接受《三国演义》这块,有易中天进入CCTV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品三国》,这大大吸引了普通民众对《三国演义》的兴趣,也一度曾使“三国演义热”风靡一时。如高希希就说:是易中天“把《三国演义》从神坛上拉下来了,他给赋予了调侃、轻松的感觉”[29],也拉近了文学经典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5.网络文本的《三国演义》及其改作,如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网络“玄幻”小说在中国大量出现。从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互联网上《三国演义》续书大量出现,单是在原创小说网“幻剑书盟”一家网站的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就有400多部,如《三国行》、《混迹三国》、《梦幻三国》、《三国英雄传》、《三国游侠传》、《反三国志传》等。[30]

正如沈伯俊所说,“当今的任何一位艺术家,要想创作三国题材作品,都要或明或暗地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31]其实这就是品牌效应。品牌制造的就是一系列的效应,或者说,就像制造了在本领域的一棵大树,其附近的小树、丛草都要受到它的影响,或者说,《三国演义》就是绕不开的一个山峰。

六、《三国演义》研究者众多

研究者众多,也是体现它是品牌的地方。正因为是品牌,且是大品牌,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和获得他们的关注。譬如百姓们在选购食用油时,尽可能选全国名牌或国际名牌;在选购方便面时,常将康师傅、来一桶、统一等牌子的作为首先考虑对象;在选购国内牛奶中,首选伊利、蒙牛等品牌。正因为更多人关注,所以这些品牌的商品相对起来就好卖很多。《三国演义》也是如此,它作为一部品牌小说,自然能在诸小说中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关注,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关注它;在纸质文本销售方面,也很好卖。如1957年5月3日《文艺报》(第七号)载:“截止本日,出版量最大,销售量最广的文学书籍”中《三国演义》是38万册。1978至1996年上半年有38家出版社版了51个版本《三国演义》,其中长江文艺出版社在1981年印的《三国演义》印数达25万套。[32]据沈伯俊初步统计,自1980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已公开出版《三国演义》研究专著、专书100余部,相当于此前30年的20倍;发表研究文章1600多篇,相当于此前30年的10多倍。[33]这些都显见《三国演义》发行量大,普及率高,研究者众多,非常热闹。

以上可见,《三国演义》确具有品牌性、名牌性。而正因为有了这些品牌性、名牌性,它就不至于淹没在众多的中国古代小说之中,反而能脱颖而出,像夺目的光环映入读者的眼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品牌和名牌效应。

①⑨参见于海龙、杨攀《品牌内涵新视角——基于人的角度》,《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下旬刊。

②参见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年版,目录,第 33-40 页。

③王大错《考证三国志演义序》,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0页。

④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下),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页。

⑤王丽娜、杜维沫《〈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文》《,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⑥李时人《〈三国演义》:史诗性质和社会精神现象》《,求是学刊》,2002年第4期。

⑦参见杨娟《品牌定位——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第7期。

⑧沈永正《品牌为何需要性格?》《,21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第4期。

⑩参见罗啦《戏说九个汽车品牌的九型人格》《,消费》,2009年第19期5月20日。

[11]盛瑞裕《试谈〈三国演义〉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2]赵伯陶《〈三国演义〉文化品格论》《,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13]沈伯俊《三国演义校理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

[14]曾学伟《试论〈三国演义〉的主题》《,〈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

[15]褚斌杰《谈〈三国演义〉》《,大公报》,1954年3月24日。

[16]黄钧《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

[17](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21页。

[18]《光明日报》1994年12月15日。转引自李衍柱《迎接新世纪的黎明——〈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启示和文艺发展的趋向》《,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19]《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访著名电视机导演王扶林》《,电影评介》,1995年第1期。

[20]《电影吸金王》《,台州商报》,2010年10月17日第8版。

[21]《中国电影〈赤壁〉(下)获得日本2009年外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http://www.ccnt.gov.cn/xxfb/xwzx/dwwhjl/201002/t20100202_76839.html.

[22][法]克劳婷·苏尔梦编《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国际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

[23]谭红梅《〈三国演义〉在朝鲜广为流传之原因》《,东疆学刊》,2006年第4期。

[24][越]杨广瀚《越南文学史略》,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页。

[25]夏露《〈三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6][泰]赵美玲《试论〈三国演义〉在泰国》《,电影评介》,2010年第5期。

[27][泰]徐武林《汉语熟语在泰国的流传——以泰译本〈三国演义〉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

[28][32]韩霄《〈三国演义〉的现代传播》,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9]《新〈三国〉只整容,不变性》(1)《,北京广播电视报》,2010年5月10日。

[30]段春旭《天马行空:玄幻小说中的“三国”题材作品——兼论〈三国演义〉的续书》《,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31]沈伯俊《赤壁之战与电影〈赤壁〉》《,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

[33]沈伯俊《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演义三国演义三国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6
三国演义
中国漫画(2018年4期)2018-12-05 04:05:50
三国乱谈(1)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三国演义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
兵器(2014年4期)2014-12-22 01:44:32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