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国,张小楠,曲 影,聂新平,刘永茂*
(1.山西太原第六十六中学校医科,山西太原030008;2.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原免疫细胞遗传学实验中心,吉林长春130021;3.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黄美珍[1]认为,青春期痛经的成因多为情志抑郁,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气血瘀阻胞宫,不通则痛,因而实证居多,虚证较少。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1~2年,始于月经来潮或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多不超过48~72 h。常为痉挛性绞痛,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笔者运用针灸治疗痛经6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学生,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60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19岁,其中16~17岁32例,18~19岁28例;病程小于 1年者 29例,1~5年31例;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 d为32例,1~3 d为28例。药物组52例,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9岁,其中13~17岁28例,18~19岁24例;病程小于1年者20例,1~5年32例;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 d为25例,1~3 d为2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人的病程、年龄、疼痛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1)经期和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晕厥,呈周期性发作;2)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3)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2.1 针灸组 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为主,佐以随证配穴。主穴:双侧三阴交,双侧合谷,血海,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等穴。配穴:肝郁脾虚型加太冲、脾俞、胃俞穴;气滞血瘀型加太冲、阳陵泉穴;痰湿型加命门、腰俞、阴陵泉、丰隆穴;寒湿凝滞型加风市穴。
病人多取仰卧位,若配伍中有背俞穴,则仰卧位与俯卧位可交替使用。使用1~3寸华佗牌1次性毫针,双三阴交、双合谷行泻法,血海、足三里、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行补法,其余配穴依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补泻手法。每次留针15~30 min,其间行针1次,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在此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性的中西医药物。
2.2 药物组 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2片,3次/d。经期疼痛时开始服用,疼痛消失后停止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疗效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无效:疼痛未见缓减。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连续治疗3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45例痛经完全缓解,且行经时间缩短,经行通畅;12例疼痛减轻,3例无效。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1.5%,25例痛经完全缓解,7例疼痛减轻,16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张某,女,17岁,2011年9月 8日就诊。主诉:腹部疼痛3 d,弯腰双手压腹进入校医室。患者3 d前使用凉水后出现腹部疼痛,伴有恶心,汗出,无呕吐,无发热、黄疸,无腹泻 、脓血,精神、饮食 、睡眠差,小便正常。既往痛经史2年。查体:体温36.5℃,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脐周、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压痛(-),墨菲征压痛(-),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检查后给予针灸双三阴交、双合谷、中脘、天枢、关元、气海穴,得气后行针15 min。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能直立行走,嘱其避免寒凉。连续治疗3 d,再未复发。
痛经为当今医学界所关注,主要因为其发病率尤其是青春期约有50%的女孩发生痛经,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痛经的诊治对改善女性健康有重要意义[3]。中医学中痛经亦称经行腹痛,多为月经前后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王娟等[4]认为其与任脉及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还与病人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前列腺素含量过高有关[5]。在非妊娠期子宫内膜合成的前列腺素有前列腺素 E2(PGE2)、前列腺素 F2α(PGF2α)、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其中PGF2α是在孕激素作用下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合成,其受体在子宫肌壁,月经期子宫内膜破碎,PGF2α即被释放出来,刺激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使子宫内压力增高,局部血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疼痛。尤其在月经前2~3 d,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前列腺素的分泌迅速增加,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量可达子宫内膜含量的10倍。西药对大多数痛经患者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中医治疗疗效快不良反应小,选出最佳疗效的腧穴进行治疗操作,使痛经的治疗更加简便、迅速、有效,远期疗效稳定[6]。笔者选取的关元、气海为任脉之要穴,通胞宫,取之以益精血,补肝肾,调冲任,温胞脉。配气海理气通经止痛,足三里健脾养胃。三阴交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为治血要穴,是治疗本病的主穴,能养血益气,活血调经,调补肝、脾、肾三经[7]。针灸治疗痛经运用信息传达及反馈自控原理,即针刺人体穴位,在大脑运动中枢靶位的调控下,释放了大量的神经递质,即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优势在于止痛迅速,止痛效果好,无论初发、复发,均有显著疗效,并没有副作用,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见效快的优势,在临床上值得学习推广。
[1]黄美珍.疏肝止痛汤治疗青春期痛经68例[J].四川中医,2005,23(6):7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64.
[3]陈仿.中医治疗青春期痛经[J].吉林中医药,2011,31(3):208-209.
[4]王娟,王佩娟.痛经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时机把握[J].吉林中医药,2012,32(1):45-47.
[5]管建红.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4:139-140.
[6]王慧.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18.
[7]郭晓乐,刘晓娜,王富春.三阴交穴的临床应用与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