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平
(1.南通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 南通 226006;2.南通市水利局,江苏 南通 226006)
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水利普查是查清水利家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系统性、开创性、时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作为南通市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水利普查办公室既是普查的组织者,又是普查的参与者,中心工作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推动、统筹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成效直接关系水利普查的成败,是对其组织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的重大检验。2010年以来,南通市、县两级水普办主任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履好职、尽好责、办好事,全方位担负起组织职责,发挥核心组织作用,按照保质量、保进度、争先进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严把程序,紧控质量,紧抓进度,严格督导,有序推进,全面实现全市水利普查工作的既定目标。
当好“秘书长”,放大行政推力。南通市政府第一时间组建以市领导为组长,水利、统计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全市各普查区领导组织规格高、阵营强;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水普办主任充分行使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职责,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依靠行政,借力于领导,形成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的推进氛围;利用人、财、物和政策支持优势,充分彰显组织保障作用;同时,代理“执行官”角色,上传下达,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各项普查技术业务工作。
当好“组织部长”,搭好工作班子。水利普查任务艰巨,队伍是关键。着力配备普查办专职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三支队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市、县两级普查办公室,100名专职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快速进入角色。组织构架清晰,分工明确,责职到人,心齐力聚。水普办人人任务清、完成时限清、质量标准清、序时进度清、普查成果清。以专业小组为工作单元,上下对接,整体联动。普查员和指导员“两员”能力强、数量足,全市共有“两员”2375人。选聘对象为政治素质高、熟悉水利业务,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水利工作者和参加过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人员。
当好“人社局长”,促进能力建设。培训是普查的基础与技术支撑。各阶段培训启动早、全覆盖。培训师资力量由参加过国家及省级水利普查专业培训的同志担任,会说、能做,活学活用,一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全市选派参加国家及省级水利普查专业培训183人次,累计举办培训班57期,培训4725人次。探索激励机制,出台劳务补助政策,有些普查区为普查“两员”购买意外伤害险等,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普查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普查队伍。
当好“后勤部长”,提供完善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普查人员、办公场所、设备“三到位”、“三集中”。落实专门普查工作场所,配置必备的办公设备和普查专用设备。全市共安排独立办公场所近千平方米,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网络、GPS、流量计等一大批设备。
当好“规划局长”,统筹普查过程。市、县水普办统揽全局、提前谋划,因地制宜组织指导各地周密制订市、县科学规范、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并适时优化、调整、完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制订各专业、阶段性工作水利普查序时进度表,“两员”人手一份,对每个普查事项的内容、标准、完成时限人人都心中有数,便于对照检查。
当好“财政局长”,保证工作经费。两级普查办主任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认真做好经费的测算,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地普查经费全额纳入财政年度部门预算,工作经费有保障,3年实际到位普查资金达1586万元。普查经费使用有章可循、精打细算,实行普查经费绩效评价制,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之有理,用之有度,用之必需。
当好“法制局长”,规范普查行为。健全普查工作制度,规范水利普查秩序。建立健全水普办主任目标管理与考核、人事管理、内部奖惩、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经费使用,以及公文、档案、宣传、信息采集、上报和保密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形成体系。联席会议或工作例会制、工作动态速报制、质量进度通报制、落后地区负责人约谈等一系列创新性推进机制,促进了全市水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当好“监察局长”,提升普查效能。水利普查工作中,市级是纽带,县级是主体,关键在基层。市级普查办重点服务、帮助、指导、协调基层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检查督导工作方案,深入基层一线,及时解决基层工作问题,推荐先进典型,以督导促进度,用督导保质量。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工作目标和责任考核,普查分区进度表、考核表同步下发、同步检查,分专业、分阶段考核,保证各地、各项普查工作按计划同步启动、同步实施、同步完成。
当好“质监局长”,严格控制质量。坚持全过程、全员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把普查质量控制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水普质量控制组织健全,以《普查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为先导,数据获取与处理等关键环节督导制、专业联审加行业联审制构筑了普查质量的双重“防火墙”,确保普查成果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更新计量器具,现场采集、实测主要空间数据,确保普查数据来之有因,改之有痕,核之有据。数据事中抽查、审核、验收环环相扣,审核严格、上报及时。清查对象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台账数据真实可信。全市水利普查对象、指标分别有135万个、228万个,市级共复核对象、指标数分别达约40.4万个和68.6万个,复核率超过30%,远远高于国普办10%的复核比例规定。
当好“宣传部长”,普查宣传到位。全社会的知晓与支持是顺利推进水利普查的必要条件。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市、县整体联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传媒,发放《公开信》、《公告》和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把普查目的和意义等要素以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而告之。在《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网、《中国水利杂志》、国普网站刊登地方工作信息、报导20多篇,省水普网、省简报登录信息百余条,为普查工作提气造势。针对不少取水口、排污口等清查对象担心多交费、受处罚,存在不愿报、不敢报等心态,及时以问答形式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如实申报给政策、不挂钩、给出路、堵后路措施,确保数据应报尽报。
当好“档案局长”,档案规范完整。普查档案是数据来源和过程的记载,更是检验普查质量的依据。普查档案管理应提前谋划,贯穿始终。联合档案主管部门制订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组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特邀档案管理专家辅导。按照“谁形成、谁收集、谁整理”原则,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制定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统计、查阅借阅、安全保密、库房管理等管理制度;统一档案分类和档案整编操作规程;统一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格式;统一采用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系统,以纸质和电子档案双重方式保存,互为备用,互相印证。
当好“保密局长”,保障信息安全。规范保密工作,健全保密制度。注重普查人员保密安全教育,全员签订普查涉密数据保密责任书,明确保密义务和泄密责任追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与保密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数据处理系统和场所的安全保密管理,以及数据介质和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