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全国水泥产量依旧达到了10.96亿吨,同比增长9.67%,保持了接近两位数的较快增长速度,在全国工业产品增速中排名靠前。
在行业整体效益前4个月同比去年大幅下滑情况下,直到5月份实现了扭转,行业利润实现152.79亿元,同比增长1%,比去年略有好转。全国效益情况表现区域分化,整体表现为南部好于北部,东部好于西部,部分省份区域表现突出。
从国家统计局201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虽然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6%,超过了中央政府设定的7.5%的目标,但第二季度增长率只有7.5%,低于一季度的7.7%,而一季度又低于去年四季度的7.9%。整体来看,经济增速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且第二季度的7.5%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7.7%,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2013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呈缓慢下降趋势,6月份已经是连续12个月的最低值。
分地区看,1~6月份,东部地区投资86741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49509亿元,增长23.6%,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44170亿元,增长22.7%,增速与上月持平。
2013年房地产投资表现明显好于2012年。投资增速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3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3%)。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1140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7645亿元,增长20.8%,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043亿元,增长24.3%,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2013年全国累计完成水泥产量达10.96亿吨,同比增长9.67%,呈现出接近两位数的增长,超出年初6~8%的增长预期。水泥熟料产量6.47亿吨,同比增长4.15%,低于水泥产量增长。说明全国以低标号为主的产品市场依旧呈增长趋势,产品结构问题依旧突出,重点工程开工不足,新建项目数量萎缩。
从区域来看,市场分化严重。西南和西北地区产量增长最快,分别达到15.7%和13.6%高速增长;而东北和华北呈现负增长,分别下降6%和0.9%。中南和华东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达到11%的增速。
从分省市看,产量前十的省份与去年基本相同,没有变化。从产量增长来看,有8个省涨幅超过20%,其中贵州省以34%的超高速增长位居各省排名第一。有四个省呈现负增长,黑龙江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去年下降22%以上,其次是河北下滑超过了5%。
2013年上半年全国水泥投资完成560亿元,同比下降9.45%。下降幅度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拉大。从投资区域来看,东北呈明显增长,但投资总额不高,投资主要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但也呈负增长,其次是西部地区。另外,随着环保压力的逐渐增强,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投入也逐步加大。
新增产能方面,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生产线32条,熟料年设计产能3884万吨。一半以上的产能集中在西部省份,其中,贵州、新疆是投放最多的两个省份,新投放熟料年设计产能均超过600万吨。按现有项目推算,预计全年将有1.2亿吨的新增熟料产能。
2013年前5个月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同比增长5.34%,华北地区是唯一收入呈负增长地区,产量和价格双重下跌是该地区收入下降的原因。西南和西北收入增长快速,超过2位数增长,产量和价格的双回升是主因。
2013年前5个月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2.8亿元,略高于2012年,同比增长1%,从同期产量增长9%相比,显现水泥量增价跌现象。
分区域市场来看,效益指标分化差异大,整体表现为南部好于北部,东部好与西部,个别省份表现突出。
华东、中南仍是以产量优势和较为稳定的价格为全国利润贡献大区,利润总额分别为72和52亿元,合计占全国接近81%。西南地区同比去年有很大改善,不仅实现同期扭亏为盈,而且实现利润24亿元,仅低于华东和中南。在西南地区集中度大幅度的提高和云贵的需求迅速增长的双重作用下,西南地区大部分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分省来看,31个省有17个省同比去年增长,14个省同比去年下降。10个省全行业亏损,10个亏损省份里面有9个位于我国北部省份。
山东省继续以26.6亿元位居各省排名第一位,其次是河南和安徽,分别为20和16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但前三位利润同比去年均呈现负增长,说明该地区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四川省以14亿上升到第五位,价格的好转帮助了四川重回利润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利润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如云南、甘肃、贵州,主要是去年这些省份整体处于低迷,去年要么微利,要么行业亏损,说明这些省份更多的是改善性增长,通过集中度的改善,行业自律的加强,使得价格有所回升。
整体来看,2013年上半年,水泥价格呈现低位震荡走势,区域市场表现各有不同。
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为319.16元/吨(含税,下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6%,低于2011年最高水平75元/吨,略高于2008年,在过去七年中处于中等水平。
一季度全国水泥价格延续上年底走势继续下跌,环比上年四季度回落4.4个百分点,基本与2012年三季度最低点持平,成交价格为316元/吨。一季度价格走低有季节性因素影响,春节期间,下游需求较弱,企业为减轻库存压力,致使价格走低。
进入二季度,随着下游需求增加,水泥价格有所提升,成交价格为331元/吨,环比一季度上涨1.54%。在4月下游需求启动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农村市场,强劲的需求带动多数地区低标号水泥价格先行走高;5月基建和房地产项目需求虽有增加,但不够旺盛,未能继续推高水泥价格,保持平稳运行;进入6月份,受中高考、农忙和雨水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价格再次出现小幅回落。从一二季度水泥价格对比看,涨幅与跌幅相当,价格维持在310-330元/吨之间,恢复到往年正常淡旺季价格波动状态。
上半年,六大区域月水泥价格走势不尽相同。数据显示,上涨趋势最为明显的是东北和西南地区,1~4月价格相对稳定,5~6月价格上升较为明显,幅度50元/吨,价格上涨主要受益于行业自律和企业集中度提高;价格下跌最为明显的是西北,4~6月需求旺季出现走低,跌幅在30-40元/吨,上半年西北地区新增产能1035万吨,占全国27%,产能集中释放是导致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华东地区价格走势相对健康,呈现抑扬交错态势,符合季节性规律。有如此好的表现,一方面是区域没有新增产能,另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略好于预期;中南和华北在1~3月走低后,进入4~6月仍未有较好的表现,在底部盘整为主。华北地区价格偏低,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较弱和上年新增产能较多,产能过剩严重。
虽然上半年全国水泥价格整体相对弱势,但部分省份价格走势还是远超预期,如贵州、吉林和甘肃等。贵州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累计上调100元/吨,6月份成交价格近400元/吨,企业盈利较前两年大幅提升。价格上调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政府加大投资,水泥需求大幅上升,即使在6月消费淡季,下游需求也未出现明显减弱;另一方面贵州省今年新增产能分布均匀,未集中在某一时段或某一区域释放,在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得到快速消化。
吉林是全国价格最高的省份,上半年共上调两次,累计幅度70元/吨,市场成交价450~500元/吨,如此高的价格并没有使企业利润增加,相反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下降12%。主要原因:一方面受今年北方天气较冷影响,当地企业生产线一直停产到4月份,进入5月以后才陆续恢复生产线;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重点工程和房地产项目施工速度放缓,致使水泥需求同比下降。
表现最差的省份是重庆、湖南和广西,从年初开始至6月份结束,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不同地区价格累计下跌50~70元/吨,销售价格基本都是成本线或是亏损。重庆合川和湖南道县P.O42.5散装出厂价格最低有190~200元/吨。价格下跌最主要原因是区域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又有新增产能释放,加之市场需求略显疲软,企业之间恶性竞争致使价格大幅走低。
上半年,水泥及熟料进出口有明显增长,水泥出口522.6万吨,同比增长26%,熟料出口135.4万吨,同比增长21.25%。出口价格同比去年也有明显回落,水泥总体价格从去年吨64.83美元下降到57.88美元,熟料从吨46.61美元下降到45.2美元。主要出口国家与去年基本一致,只是出口量都有明显增长。
预计下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平衡,但短期刺激需求政策出台概率也很小,政策将继续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保持平衡。因此,预测下半年市场需求不再有新的增长。
行业将承受产能过剩、资金短缺、环保标准约束,甚至部分地区需求放缓的困扰,当然不同地区仍会有不同表现。哪个区域对新增产能增长控制好,行业自律做得好,就会有所表现,预计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都将会好于上半年。
金融改革的利率市场化也将对下半年的水泥投资市场产生新的影响。全行业效益有望与去年持平或略增,但不同大企业的市场布局差异和在区域市场中发挥行业自律主导作用不同时,企业的效益会有明显差异。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显示着对未来市场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