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图书馆不仅仅是储存图书的地方,还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功能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注重收集自然科学知识,有的注重收集社会科学知识,有的注重收集天文地理知识,但在图书馆的多种功能中,有些功能是古今中外的各类型图书馆都有的,那就是:收集、整理图书并提供使用。[1]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中小学校文献信息的收集、存贮和传递中心,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校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精神文明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课外教学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图书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中小学图书馆长年闲置,人浮于事,“死”气沉沉,在许多师生看来,图书馆就是藏书建筑,学校里一道“人文景观”,只可“远观”而无法“遨游”其中,于是只能望“馆”兴叹。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呢?
多年来应试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校教育的决策者,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也“深受其害”;他们这些“领导们”眼中只有升学率考试名次,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的名次,他们就狠抓“应试”;把学生“关”在教室进行“题海战术”训练,学生想走进图书馆简直是“痴心妄想”,在他们看来图书馆只不过装点学校的门面而已。
许多农村中小学图书馆里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无人问津的图书。有些学校为了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的、陈旧的、过时的图书,这些图书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筛选,有不少书不适合学生阅读。
农村中小学老师相对短缺,抽不出多余的人来管理图书,随意从后勤职工中抽调人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这些人员没有专业素养,更无先进管理理念,无法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指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阅读,造成图书资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面临着生源压力,升学压力及生存压力,为了在压力中生存下来,学校狠抓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围绕教学质量和效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创新,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而对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滞后,图书馆上班不上班、职员在不在岗,领导从不过问,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图书馆考勤制度都没有,即使学校师生有阅读兴趣和需要,也只能怏怏而归,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很难发挥出来。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农村中小学学校图书馆死寂局面的形成,并且目前没有任何改观的迹象。在这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图书馆这座“知识信息宝库”沉寂下去,实属不该,也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如何让广大中小学图书馆“起死回生”,更好地“活”下去呢?笔者认为,应该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多下功夫。
2.1.1 各级政府及农村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相关的图书管理的规程、规定及标准,推进达标验收的工程。提高图书馆基础设施质量,保证小学、初中、高中校均馆舍面积符合既定的标准,开辟门类齐全的阅览馆(室)。
2.1.2 在馆藏内容上必须有针对性,馆藏内容应与中小学师生的教学、学习的实际紧密联系,不能盲目照搬其它类型图书馆馆藏的馆藏模式。[2]充实学校馆藏图书的数量,提高图书的质量,是让图书馆“活”起来的物质保障。政府和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或学校采购图书,学校馆藏的图书资料在数量上不断充实,质量上得到提高,构成上得到改善。[3]
2.2.1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我国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是旧的传统观念,旧的思想意识,在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实施的仍然是一套应试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上至学校领导,下至老师学生都把眼睛死死盯在教材上,大量习题上,课外阅读对某些学校领导、班主任甚至老师来说,简直是“不务正业”,到图书馆开阅读课,那简直是浪费时间。在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知道下,教师、学生三过“家”门而不入,漠视图书馆的存在。由此可见,要想让图书馆真正发挥它在中小学中的作用,不更新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行,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势在必行,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明确提出的“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所以,大力、健康、有序发展中小学图书馆是当今信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素养,也是提高社会图书馆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4]
2.2.2 学校管理体制要创新
学校不能只抓教学管理,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保证图书馆充足的对外开放时间,让走进图书馆的学生既能进了“大门”又能踏入“小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2.2.3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主要工作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图书资料等各项服务,但服务并非单纯的热情,馆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对此,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冈纲赞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由此可见,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适时服务和发展的关键。图书馆馆员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服务水平,业务技能,言谈举止及沟通技巧等直接影响为师生服务的质量,其中业务技能素质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此,农村各中小学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要积极引用专业管理人员,对已经进馆的馆员,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3.1 要让孩子爱上书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了解新事物,新知识的途径方法很多,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这些都能给孩子提供大量丰富的资讯信息。甚至部分枯燥乏味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些媒介也能给孩子带来极为刺激、眩目的视觉、听觉效果。这在无形之中就冲淡了学生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图书的阅读兴趣的问题,就摆在家长、老师及图书管理员的面前。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不仅要了解书,更要了解孩子对图书的需求和爱好,这样才能做到因势利导。
2.3.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日本、美国每年都有国家规定的全民读书日,而他们的读书日活动都由图书馆来主办。
2.3.3 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
在服务方式上,发达国家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实行开架借阅,学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而是把信息素养教育放在首位。具体包括情报检索教育、阅读指导及阅读辅助,图书馆员与小读者的互动很多,使学生们素质得以提高。在手段上包括利用CD-ROM光盘、Internet检索终端、传真机以及电子邮件等。我国还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借借还还”上。
2.3.4 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
传统观念中,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概括为“借借还还”,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对图书馆的阅读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可以根据师生的需要提供定做式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搜集、整理、加工出具有价值的且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广大师生)。这种主动性、针对性、指导性的人性化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的阅读需要,也能够得到他们的肯定。这样既实现了图书馆员工作目标,也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要想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真正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真正“活”起来,而不再闲置,成为摆设,可行的方案很多,不胜枚举,但是要建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师生满意的图书馆绝不是朝夕之事。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做好长远规划,脚踏实地,此事任重道远,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在各项举措中,理念的更新最为关键,无论是政府行政的理念,还是学校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都必须不断更新。只有这样,农村中小学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拉近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办好、搞活。
[1]刘晓英,文庭孝.论图书馆的特殊职能[J].图书与情报,2006(3):6.
[2]周久凤,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1):14.
[3]马振海.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8).
[4]王春芳,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当下思考和建议[J].职业圈,2007(2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