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王欣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情绪情感体验丰富而不稳定。情绪存在着两极性和矛盾性,常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情感中。因此,平时我们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困惑关注得比较多,并且重视影响学生情绪情感的原因和事件等。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高一学年学生进行施测,学生在过敏倾向项目上表现出一定问题,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我想弄清其是否是影响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原因之一。
所谓过敏倾向,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有点神经质”,即某些人感受性太强,就连日常中的小事都放心不下,行动受到严重损害的倾向。过敏倾向较强的人会表现出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担心亲人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对于事情的决定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等。《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过敏倾向内容量表就是用来诊断这种倾向强弱的。
607名调查对象中,学生在过敏倾向项目上的总体均分超出其项目均分;过敏倾向高分的学生有219人,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36.1%。从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高中生过敏倾向水平整体较高,这种高水平的过敏倾向最典型的心理就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评价,无自我定位,甚至是易迷失自我,深层次上也揭示学生在重压下明显信心不足,患得患失。对过敏倾向在性别和不同批次的差异性检验中发现,男女生之间、一批次学生和三批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研究者在对过敏倾向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过敏倾向的形成主要来自三个因素:
(一)生理遗传因素。
过敏倾向较为严重的人,一般都有所谓的“神经质”体质,它常是具有先天遗传性的特征。即如果父母是神经质,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也具有这样的特点。通常在幼儿期学生就会表现出体质上的特点。比如,消化系统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容易发生紊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这种孩子在小的时候多数被看作是虚弱儿。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在学生过敏倾向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状况恶劣以及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溺爱等都会容易使孩子形成过敏倾向。
亲子关系紧张使得学生缺乏和家长的沟通,消极情绪和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正确的疏导。此外,家长对其的批评和惩罚也将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影响,内心就会因为怕受到家长批评感到焦虑和不安。与此相反,有许多过敏倾向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也常有过敏倾向,所以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对于学生过分地关注和溺爱,谨小慎微,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情也会引起他们紧张担忧。学生在这样过于保护和溺爱的家庭教育中,会渐渐强化过敏倾向。
(三)成长中的创伤事件。
有的学生在其生活经历中,曾经因为某些事情受到严厉或粗暴的惩罚,而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家长或者老师也没有明确指出学生错误在哪里,学生又没有主动地进行沟通了解,因而部分学生为了避免受到批评和惩罚,就会在日常行为中处处小心谨慎,怕自己出现错误,思想上高度警戒,较多地关注别人的言行,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谨防他人的言行是针对于自己。
小雨,女,15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年学生。小雨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表达自己;新入学初始,与同学交往较为被动。小雨有绘画专长,班主任让她每天在班级的板报处画一些图案,丰富班级展示内容。起初,小雨画得非常认真,但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工作较忙,就渐渐忽视关注她的画画,班级同学也没有对她的画有什么反馈;一段时间后,她就不再画了。此外,她对于班级的各项活动参与度不高。小雨平时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她的妈妈非常关注她的成绩,如果她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以打骂的方式进行处罚,家庭教育方式较粗暴,但她与父亲的关系较好。在对小雨的树木投射测验中反映出她不愿表露自己,具有较强的防御性,主观上多隐藏自己的想法。《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验中过敏倾向得分为9分。
小雨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过敏倾向项目得分高于8分,结合其投射测验和他人评价,我们判断小雨属于过敏倾向高分者,需要针对她的心理困惑,有计划地进行心理辅导。
在心理辅导中以小雨放弃为班级画画这件事为切入点,我们发现她的上述表现多是由于自身不合理认知所引起的,因此在对她的心理辅导中,首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小雨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消极想法,比如针对她的画“被忽视”的事情,让她先说出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想法,还有她这样的想法所产生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小雨学会换一种积极的想法去看待这件事情,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引导小雨进行,比如老师没有过问她的画是因为那个时期老师的工作比较繁忙,以此来替代她原有的想法,并且注意让小雨感受想法改变后自己的情绪。
小雨主观学习十分刻苦努力,但是成绩没有显著提高,她对于考试、测验等多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因而,对于小雨的考试焦虑问题,除了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指导其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指导她通过放松训练来调整自己的紧张焦虑。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家庭环境因素是其过敏倾向形成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妈妈的高要求和严格管教,使得她和母亲之间的亲子关系紧张,为了避免妈妈的批评和惩罚,她就会时刻关注妈妈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害怕自己犯错和表现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和小雨的妈妈进行沟通,使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现的问题,并注意在对小雨的教育中不应过于严厉和苛责。
在对过敏倾向强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有过敏倾向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是隐蔽的、不易走进的,他们的外在行为不张扬,不易察觉他们的感受,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疏导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除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日常观察,必须重视和发挥个体心理辅导的积极作用。对于过敏倾向严重的学生,必须由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综合指导。如果只关注改善学生的症状,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恶化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因此,对于个别心理过敏倾向严重的学生,应当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可以考虑使用诸如“森田疗法”等专业心理治疗方法。
过敏倾向强的学生经常不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在班级中他们常被视为是“乖学生”,被认为是不需要管理的学生,因而他们常常会使其他人忘记他们的存在。但是如果过敏倾向严重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相应的心理指导,他们容易演化成为在各种场合中都容易感到紧张不安,形成癔症、狂想症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从而也将诱发自伤、自残等恶性事件。
判断过敏倾向强的学生其形成原因,再根据过敏倾向学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措施。针对过敏倾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一)对有过敏倾向的学生评价和鼓励一定要适度和自然。
过敏倾向的学生往往最需要的是家长、老师的认可,因而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应当根据具体、恰当的事件,及时并适度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比如某次考试的成绩比较突出或者进步非常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或课上抓住、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由于这类学生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家长和老师都应积极地注意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还要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闪光点”。这里不仅是学习中的“闪光点”,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进步。让他们能够恢复自信心和自我认可度。这里,家长和老师切不可夸张或过多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仅不能起到恢复自信的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排斥。
(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改善过敏倾向学生的基础和保障。
敏感的学生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而形成。要想从根本上帮助过敏倾向的学生,那么就必须从调整其家庭环境开始。因而,家长应当检查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如何,是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渐渐以自我为中心,溺爱的父母对孩子哄骗、投降、依从、迁就,这样的教育方式逐渐使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形成过于敏感的性格。与此相对,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过于严苛——孩子犯错时多采取责罚的教育方式,使得亲子关系常比较紧张,孩子因为害怕被责罚而谨小慎微。
因而,家长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要让孩子自主地去处理一些事情。例如,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孩子独立去处理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如果孩子寻求帮助,家长主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仍鼓励孩子独立去完成;家长的家庭教育又不过于严厉苛刻,对孩子的惩罚不能无理由或无原因泛泛而谈,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当明确地告诉孩子受到责罚的原因,告诉孩子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哪里、因为什么样的事情,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此外,心理辅导教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如何改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于本身可能是过敏倾向的家长,我们应当首先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肯定与接纳自我。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轻松愉快的团体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一些主题班团会,比如可以以“架起心与心的桥”“我的优点你来说”为主题,在方式上采用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辩论的方式,以自然的方式上学生参与到其中;当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到班团会中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关注,鼓励或安排周围一些同学对他的表现进行肯定,并最终使其对自身肯定。除此之外,学校的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也是为学生创造了自我突破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项目,比如运动会中的拔河比赛、校园艺术节上的集体舞表演,等等,在团队合作中获得自我认可,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其充分体会老师和同学的接纳和认可,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来自同学乐于与其进行交流和交往的美妙感觉。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学生能够开始积极、自主地融入学校环境,主动和同学交往,在和他人的交往交流中,学会避免过于主观的消极自我评价,及时获得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评价与看法,消除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