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背景下的图书馆联盟建设

2013-08-15 00:50:50纪晓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4期
关键词:海西图书馆资源

□文/ 纪晓历 任 芬

(1.漳州市委党校图书馆 福建·漳州;2.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近年来,由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大幅增长、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要,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协作和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图书馆联盟是一种图书馆合作形式,属于一种非政府组织,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旨在降低成本、共享资源的联合体。图书馆联盟是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发展而来的,但在协作成员,运作方式,实现功能上均有拓展。

一、建立图书馆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一)电子信息资源种类与数量的急剧增加。当前,图书馆不但可以拥有本馆的现实馆藏,还可以拥有网络上的虚拟馆藏。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达到1,377.88 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1%。数字出版的新形态、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已形成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终端的数字内容和应用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数字出版内容体系。这些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文献能及时地反映最新最快的文献信息,在馆藏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利用率也不断上升。大多数图书馆采用比较先进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和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自建了数据库。据来自全国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3 个图书馆的调查,有71%的图书馆开发了具有馆藏特色的数据库,并有60%的图书馆已经提供网上服务。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收集上各自为政,片面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模式,导致了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文献重复收藏,浪费了物力、财力。而且,各系统、各地区的信息资源分布也不均衡,高校馆的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多于公共馆、党校馆和社科院馆;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多于其他城市。虽然图书馆之间在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在一些馆闲置的书刊可以为另外一些馆的读者所用,但毕竟受到时间、距离和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所限,共建共享的程度不高。通讯的网络化使得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有了良好的平台,人们利用图书馆的观念和图书馆服务的手段随之发生改变。新环境为图书馆实现更全面、更为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建立图书馆联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三)读者信息需求不断变化。据对读者信息需求的调查显示,79.33%的读者认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基本可以满足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吸纳、重视创新是知识经济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游兵散勇”和“特点鲜明”的个别图书馆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信息需求,只有加入图书馆联盟,读者才能在更广的信息资源里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性。

二、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和经验

美国图书馆联盟成立的时间较早。Ruth Partrick 在1972年撰写的研究报告中,把当时美国的大学图书馆联盟的任务总结为借阅特许、馆际互借、联合目录或资源目录共享、复印优惠、参考咨询服务协作、传递服务等六项,这六个传统服务项目仍然是今天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基础服务。目前,美国比较大型的图书馆联盟有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WRLC)和美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联盟(DLF)。此外还有超联盟组织的,如1997年在美国丹佛成立了“图书馆联盟国际联合体”(ICOLC),参加ICOLC 的各国图书馆联盟已达到202 个。ICOLC 的基本功能包括藏书建设协调、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电子资源存储与运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目录、人员培训和藏书保护。

我国也于1998年正式启动了建设国家级图书馆联盟和地区级图书馆联盟。2003年7月23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建设有了一个统一的基础建设平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图书馆联盟。从联盟的合作模式角度分为:共建共享式的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会员制的如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联合办馆式的如浙江省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等。图书馆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服务特点有选择地参与多个联盟组织的集团采购以获得优惠,这使得国内图书馆联盟的数量在近年快速地增长。

从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建设和效果来看,现实的联盟仍是地方性、区域性的,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超联盟组织才开始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考察美国的情况,在计算机网络服务已达到相当高水平的情况下,读者利用文献的95%以上是从本地区获得的,利用全国性网络系统解决的只占一小部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地域为中心建立的图书馆联盟,目的是促进地区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信息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地区之间的图书馆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解决图书馆经费短缺和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不同的图书馆联盟之间相互融合,或者吸收其他类型的成员馆,这个现象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中更为明显,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它是国内第一个包括高校、科研和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吉林省长春地区的13 家公共、高校、军队和科研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探索合作开放、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同时,一些图书馆分属若干规模大小不同的联盟组织,并通过参与这些联盟分享不同的收益。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既是广州石牌地区六校协作组的中心馆,又是广东省高校电子图书馆的成员。

三、建立海西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可能与路径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2011年3月,国务院又批准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西《若干意见》和海西《规划》的正式发布,对于推进海西建设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省为主体,涵盖浙江、江西、广东共4 个省份20 个地级市的新兴经济区,海西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图书馆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助力,在海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保障作用。建立海西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实现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界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成立海西图书馆联盟委员会。图书馆联盟是由分散、个体的图书馆自愿结成的联合组织。各个图书馆分属不同的条条,加强协作仅仅依靠图书馆本身,难以有新的突破,所以应成立海西图书馆联盟委员会,形成公认的并承担具体事务的领导核心和中心机构,实施统一步骤和计划,制定并自觉遵守章程和协议,图书馆才能实现彻底的联合或合作。有条件的联盟组织甚至可以成立公司来管理联盟的具体事务,通过法律的约束来保证联盟活动的稳定进行和参与机构之间的平等。比如,海西《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需要厦门、漳州、泉州有关闽南文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就可以由联盟委员会进行指导和协调。

(二)保证启动资金与协调经费。图书馆联盟的启动和正常运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证。一般来说,联盟资金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政府拨款、成员单位交纳的年费、企业的赞助和捐赠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电子信息资源购置和维护以及联盟的日常运作开支,等等。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在联盟启动时资金投入得会比较大一些,后续的维持经费就不一定能完全保障了,因此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经常会遇到经费紧张问题。在美国,其联盟资金来源渠道则相对较多,除政府机构拨款外,依靠基金会拨款、公司的捐赠与拨款,以及私人捐赠作为资金的来源,成员提供的会费也是大部分图书馆联盟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还有一些联盟通过提供有偿服务促进联盟的良性运作。借鉴美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海西图书馆联盟有必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资金摊派方案和资金筹集计划,寻求更广阔、有效、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加强联盟内部的标准化建设。图书馆之间要形成网络合作,实现共享资源,必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程序、信息交换模式下才能进行。如果成员馆之间使用不同的数据标准,就谈不上文献的共建、共知、共享。图书馆联盟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公共检索平台,使之能够实现信息的检索和传输,从而满足联盟成员馆之间进行OPAC 查询、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和数据信息检索等业务需求。图书馆联盟委员会应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指标,有了标准,各成员馆开发自建的信息资源才能按统一的格式组织起来。如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在联盟内部颁发了《中文联台编目著录细则》、《条形码编码规则》、《馆际互借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

(四)人力资源的共享。人才是一个图书馆联盟保持活力和高效率运作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联合图书馆或者信息机构的专家,通过合作方式,以收发电子邮件、网页表单或在线实时问答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咨询服务已成为可能。图书馆联盟成员馆成为新技术平台的用户,不需要单独引进技术人员,也不需要单枪匹马地来解决构建联盟的技术问题。在联盟内,各个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和专家都将为各个成员馆所共享。目前,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并联合上海高校、科研等图书馆及其相关机构建立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不仅是目前国内图书馆界第一个提供专业参考和知识导航的专家系统,而且也开辟了地区性图书馆联盟人力资源共享的先河。

[1]柯平等著.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2]任兴洲.基于信息共享空间再探图书馆服务创新[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

[3]陈为等.推荐共享机制在网络资源查找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

[4]李静.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区域信息资源建设浅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徐璞英.社科信息服务:现状、需求与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06.5.

[6]孙寿山.2012 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主旨报 告 .http://www.cdpi.cn/zhuluntan/1853.ht ml.

猜你喜欢
海西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中纺院海西分院 服务产业的“前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飞跃图书馆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爱在海西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