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高升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125)
海外河油田是1989年正式投入开发的常规稠油油田,存在着油水粘度比大、油层多、渗透率差异大导致油层动用不均的难题。
深度调剖在海一块实施了39井次,占总井数的76.5%,首先在海一块的高部位、主体部位试验,逐渐转向边部进行调剖,不断扩大调剖区域,并集中实施,形成整体调剖格局,使调剖对应油井占海一块油井总数的47.7%,充分发挥了调剖技术的整体优势,确保了调剖井组对应油井产量无递减,见到了较好的调剖效果。
通过对注水井层间及层内矛盾的调整,有效地扼制了对应油井含水的上升速度,相应提高了对应油井的产量,措施效果比较明显,但该技术同时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中笼统注入调剖剂,容易对低渗透层造成污染;(2)深度调剖技术由于处理半径大,调剖剂注入量多,因此措施费用投入相对较大;(3)对于分注水井,进行调剖前要起出原有管柱,下笼统注水管柱,调剖后再进行分注,造成多次作业,增加了采油成本。针对以上问题,开始试验选层调剖:即对于油套分注或三管注水的措施井,利用现有管柱,优选层位实施深度调剖措施,由以往的全井段笼统调剖转向选层调剖,调剖重点由解决层间矛盾转向解决层内和平面矛盾。
为了提高措施效果,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现场开展了对应井组调剖和堵水工作。在调剖的对应井组中选择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的油井进行堵水。共实施9井次,有效7井次,有效率87.5%,平均日产油对比措施前提高13.2t,日产水降低161.1m3,含水下降8.9%,增油1716t,降水 9285 m3,取得较好效果,实现深度调剖与化学堵水相结合。
笼统调剖后,通过测试吸水剖面,与措施前的吸水剖面进行分析对比,虽然大部分注水层的吸水剖面得到了合理改善,但仍有部分层的吸水剖面未发生改变,有的层还受到污染,针对这部分注水层,我们选取部分井调剖后实施三管注水,进一步提高了井组的增油效果。
在选层调剖中利用油套分注管柱,实现套管或油管对应层位的调剖;利用三管分注管柱,实现套管或油管对应层位的调剖;利用三管分注管柱,起出空心杆,实现油管与空心杆对应层位的调剖。
(1)前置段塞:其目的是保护主段塞不被地层水稀释和弥散;二是调整地层的纵向渗透率级差,使主段塞充分发挥作用,用量为总设计量的15%。
(2)主段塞:主要作用是调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降低油水粘度比,改善水驱油流度比,提高面积波及效率,用量为总设计量的70%。
(3)保护段塞:目的是在主段塞和后续注水之间建立一个保护隔离带,防止注入水侵入主段塞,破坏其稳定性,用量为总设计量的15%。
在地层存在大孔道和调剖过程中压力低的水井施工中,为了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和层内高渗透带,在凝胶中加入胶粉、体膨颗粒、膨润土等固体颗粒,提高封堵能力;
对多次进行过调剖的水井,考虑水井近井地带剩余油分布少,使用过量顶替的办法施工,不仅减少了对近井地带的伤害,同时加大了调剖处理半径,一般顶替量为40~100m3。顶替半径2~4m。
根据注水井配注量和注水压力进行施工排量优化,利用TDB液压调剖堵水泵的变频作用,使施工排量在13 m3/h~7m3/h之间进行调整,防止污染低渗透层。通过优化施工,从吸水剖面的对比来看,受污染的层数由12.7%,下降到5.7%。
在海外河油田累计实施水井深剖调剖试验51井次,有效44井次,有效率86.3%。累计增油39949t。
措施后注水井注水压力提高,措施前平均注水压力5.4MPa,措施后上升到目前的7.2MPa,提高1.8MPa。注水压力提高,说明注水井大孔道被封堵,高渗透层的吸水量受到限制,可有效地避免指进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措施前后所测的吸水剖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水井深度调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限制了高渗透层的吸水量,启动了低渗透层,提高了低渗透层的注水量。
实施调剖井28井次,对应油井124口,措施前日产油水平458.2吨/天,含水87.6%,对应油井日产油水平521.7t/d,含水85.7%。日增油63.5t,含水下降1.9个百分点;措施后,部分井组见效明显,如H2-12井组措施前日产油5.6t,含水93.4%,措施后日产油最高上升到12.3t,含水88.0%,日增油6.7t,含水下降5.4%,该井累计增油1395t。
实施深度调剖措施23井次,其中选层调剖12井次,占措施量的52.2%,有效11井次,有效率91.7%,累计增油12276t,对应油井日产油由措施前的181.9t,上升到目前的219.5t,含水由84.4%下降到82.0%,措施效果明显。
(1)实施选层调剖可有效地提高措施效果,降低措施成本。
(2)水井深度调剖与油井堵水相结合,是高含水期实现油田稳产的有效途径。
(3)在海外河油田优化实施水井深度调剖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地层吸水剖面,提高了注水效果。
[1]马强.海1块复合深度调驱体系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1-58.
[2]陈铁龙,蒲万芬.油田稳油控水技术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
[3]万仁溥.采油工程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