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引领与阻滞

2013-08-15 00:4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城镇化

柯 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形态,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中原经济区的建立,需要与之相应的文化精神的内驱力,因此,分析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和阻滞,建设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尤为必要。

一、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及特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清晰。通过制定实施区域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我国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国务院通过了河南提出的建立中原经济区的构想。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具有自身特点、优势独特、相对稳定、客观存在、无法依存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1]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该区域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其中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近1/2。[2]其次是中国农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约有人口1.7亿,如果该区城镇化问题能很好地解决,有利于提高全国整体城镇化水平。第三,河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都比较迅速,而唯独河南发展比较缓慢,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洼地”,因此,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立,有利于全国整体经济发展。可以说,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必将带动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升全国城镇化水平,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引领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范畴。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背后因素,已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我们提倡建设中原经济区,就必须发掘中原文化的精华,以此引领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一)发掘中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指引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工业社会的“毒瘤”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中原地区若要崛起,就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就需要土地不断地由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中原地区又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压力,土地问题严重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就只有走天人合一的生态道路,树立文化生态理念。

树立文化生态理念,就应当遵循生态学原理,强调区域内城乡、社会、经济、人口和环境和谐共生,因而能在遏制区域生态退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减少区域环境污染、丰富区域城乡景观、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贡献。[3]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要走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应是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城镇的美化;是农业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不是一味把耕地变成建设用地;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而不是产生工业社会的“毒瘤”。

(二)发掘中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本文化,缩小中原地区的贫富差距

《古文尚书》载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语。至战国时,孟子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以中原文化中的民本文化为指导,有利于缩小中原地区的贫富差距。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那么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呢,首先要建立确权制度,保护农民的财产权。一是确认农民对房屋、宅基地的所有权,颁发权利证明,一方面,可以防止房屋撤迁时赔偿太低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农民进城,允许他们可以用宅基地折价换取城市房屋,减轻农民的购房压力。二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特别是全社会的土地物权意识。有助于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土地节约意识,还可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其次,把议事管理权还给农民。议事管理权,就是由村民选出代表组成议事委员会,在房屋、宅基地、土地征收或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议事委员会代表村民同征收单位或土地流转单位接洽,不但可以提高村民的话语权,保护他们的利益,还可以发挥村民的民主权利,预防行政官员的腐败。第三,把社会福利权还给农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生活的保障,政府应拿出一部分土地财政收入作为社会福利返还给农民,力争消除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差别。

(三)发掘中原文化中的吃苦精神,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中原文化中包含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曾经鼓舞中原人民艰苦奋斗,取得巨大成绩。今天,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仍需发扬这种精神,尽管河南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仍是河南发展中的4道难题。新时期,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三、中原文化对中原经济区的阻滞

(一)中原文化的正统性、保守性,影响河南创新能力的形成

中原地区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再加上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优越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主义”的心态,反对异端、抵触变革,对外来文化、新事物、新思想产生本能的排斥。传统文化中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深深地刻在河南人的观念中,使得河南人盲目地排斥异己,从而缺乏能动性、创造性,这与沿海地区的以开放性和实用性为重要精神内核的闽文化、吴越文化等有很大的不同。

正是由于对外来文化和新思想的抵触,导致河南省核心竞争力不足,文化演替速度缓慢,开放程度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区域发展受制于人,对先进地区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依赖性加强,并且容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强烈冲击。

(二)农业社会的乡土文化阻碍河南的产业竞争力

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社会的小农意识和小农经济的思想已在河南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安土重迁,不愿想向他人学习,人们往往容易崇拜权威,唯权是从。因此,当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以致富为荣,下海经商,争当老板之时,河南人却始终守着自己的二亩田地,不愿走出家门向他人学习。

在“小农意识”和“小农经济”的文化意识影响下,河南省至今仍是农业大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调整缓慢,升级困难,严重影响河南省的产业竞争力。

四、建设中原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一)建设宽容的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地区高科技的发展

发展经济的一种特殊方式就是搞产业集聚,通过产业的集聚提高区域经济水准。如果要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确定产业集聚,再围绕产业集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因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正是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关键要素,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里,他们往往决定着该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该地区产业发展的格局。但高科技其实和高风险高失败连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原文化时应增加对创新人才的宽容。美国硅谷有一句名言,那就是“边干边学,边败边学”。对创新人才,不仅要宽容他们的个性、缺点,最重要的是要宽容他们的失败。

今天,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建设一种宽容的精神文化,或者说需要一种宽容的文化精神。只有宽容的文化精神,才能容许并推动学术的探索、科学的发现、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创新。

(二)培养自主创新的文化理念,打造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模式

实践表明,没有特色,区域经济很难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而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不发达地区模仿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实行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增长,从而造成了不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的依赖性,不能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及产业结构形成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弱化了区域品牌意识,导致区域产业趋同、重复建设严重,没有形成一区一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和空间差异性,不能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模式。特色模式的形成,需要自主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中原人由于受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对新事物不敏感,敢闯敢试的精神比较缺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所以,应培养自主创新的中原文化发展理念,打造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模式。

(三)实现中原文化的现代化,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灿烂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女娲补天”表达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愚公移山”昭示的是战胜自然的顽强斗志和献身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是勤奋创业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透露的是刚健有为的精神等等。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原文化的现代化,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开发、利用、保护好这些文物,以人文景观为重点,积极培育中原旅游产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自觉地继承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时代内容,实现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1] 任俊英.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考[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20

[2] 喻新安.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J] .中州学刊,2010,(5):72-79

[3] 王议,刘新卫构建中原经济区,探寻“低碳城镇化”之路[J] .国土资源情报,2010,(8):48-52

[4] 王燕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文化需求 [J] .经济纵横,2006,(12):38-40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城镇化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家乡的城镇化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