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 萌 王俊芹 张 媛 窦宏宇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把握经济发展形势,不断探索支农服务方式创新途径。总结这些创新服务方式,挖掘其中的特点进行推广,对于提升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的效果,以及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北农村信用社不断发展,从业务规模上,在全省11个设区市设有3个市级联社、8个省联社办事处,在县级设有154个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类机构网点5,000多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网点覆盖全省每一个乡镇,经营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成为省内机构网点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存贷款规模最大、涉农信贷投放最多、服务范围最宽的银行类金融企业。从信贷投放上,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6,629.9亿元,比年初增加95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8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1.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549.2亿元,比年初增加484.0亿元。从服务水平上,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新方法,不断丰富“农信进万家”活动内涵,打造农信社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全面实施“农信村村通”工程,方便农民足不出村办理金融业务。
虽然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和工作成效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北省农信社在金融支农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小额贷款为主的信贷结构不适应日益扩大的农村资金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村发展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品种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突出表现为对大额资金需求增加。但目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支农信贷仍以小额农户贷款为主,这种小额资金供给有余、大额资金供给不足的信贷结构已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的变化。
(二)被动的信贷营销机制不适应发展变化的农村金融市场。许多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意识较差,仍然采取坐等顾客上门的被动营销方式,营销效果较差,主动营销、竞争营销的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融入日常业务活动中去。由于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产品、信贷政策和贷款申请程序、办理手续等缺乏了解,一些农户、企业主观上认为从前未与信用社打过交道,又没有熟人引见,农村信用社不可能给自己提供贷款,因而不去申请贷款。
(三)落后的风险控制方式不适应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易受生产周期和市场因素影响,不确定性较强,经营风险较大,同时农户缺乏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农村信用社出于控制贷款风险的目的,对农户贷款比较谨慎保守,导致农村信用社普遍出现资金阶段性的流动过剩,大量资金通过资金拆借市场、国债市场寻流出,农村资金逃离农村的现象严重。
为满足农户对信贷产品的不同需求,解决农户难以提高抵押担保的贷款难题,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共开发推广了20多项信贷产品,在服务方式、信贷机制、产品管理上进行了适当创新。
(一)案例一:望都县活体抵押贷款。活体抵押贷款方式是望都县信用社针对本县的特色产业奶牛养殖和贷款困难户奶牛养殖户量身定做的金融创新方式。为了解决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农户抵押难的矛盾,望都县信用社推陈出新,采用灵活的抵押贷款方式,以上了保险的奶牛作为抵押品,通过规模性的奶牛养殖小区与保险公司联合担保,创新性地推出了“奶牛活体抵押”贷款方式。
1、提高资产利用率。在一定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活体畜禽抵押品已体现出较完备的资产属性,可以作为可靠的抵押物。与一般抵押品不同,多数畜禽产品在抵押期内始终处于生长和繁殖状态,巨大的升值潜力和成长性强化了活体抵押品对信贷资产的保全功能。另外,畜禽产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市场需求量大,活体畜禽抵押品的市场变现能力较强。
2、引进第三方监管。活体抵押贷款以完善的抵押登记程序与资产评估程序为基础,引入保险公司为奶牛入第一受益人为信用社的财产保险。有保险公司参与的信贷模式降低了信用社的信贷风险,提高了贷款的监督质量。
3、降低交易成本。活体抵押贷款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信息搜集成本及贷后管理成本。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模式缩小了调查范围,减少了信用社对贷款对象的搜寻成本,并且畜禽产品收益相对稳定,加之第三方监管的引入和农业保险的保障,信贷资产容易保全,信用社的贷后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二)案例二:安新县小额保证贷款。安新县小额贷款是安新县信用社针对本县特色产业,为从事服装业和制鞋业生产的农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安新县信用社不断调整信贷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依靠信贷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与自身健全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打造了安新特色的小额保证贷款模式。
1、服务方式全覆盖。为解决农户贷款缺抵押难担保的问题,安新县农村信用社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从等待借款人上门寻求服务到主动为借款客户提供贷款服务,从贷款前对农民需求的详细了解到对贷款业务的深入营销,从农户申请贷款后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情况的深入调查到贷后的及时催收,依靠自身服务功能的加强减轻借款农户负担,以自身的积极监管控制贷款风险,达到扩大贷款群体,降低农民贷款门槛的效果。
2、创新主动式服务。与以往的坐在营业厅里等待为客户服务的方式不同,新的信贷服务方式让信用社工作人员走出营业厅,走近村镇的千家万户。挨个走访了村村户户,详细了解每一个农户的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服务群体,提前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以诚恳的态度让他们增强对信用社的信任。
3、开辟高效服务渠道。小额贷款要发挥规模效益,必须有畅通便捷的信贷服务渠道。安新县农村信用社建立覆盖式巡回联络点,以各村信贷员为依托,包村客户经理按月到村服务一次,将印有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的名片送到农户手中,只需一个电话,客户经理便及时赶到,及时周到地为农民朋友提供服务。贷款服务方便快捷,10万以下贷款基层网点直接办理,从申请到审批到放款不到两三天的时间,农民就能获得小额贷款投入生产。
(三)案例三:怀来县小额信用贷款。为实现农民增收,怀来县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立小额信贷中心,通过先进的营销机制和经营理念来消除基层农信社发放涉农贷款的畏惧感,调动其放贷积极性。通过建立小额信贷中心,加大了小额贷款投放力度,调动了放贷积极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1、创新小额信贷管理机制。通过推进小额信贷管理机制创新,怀来县联社广大干部员工精神面貌有了巨大改变,由过去“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的自我加压、自我奋进的良好状态。该联社打破了原有固定的利率优惠制度,通过参考农户的信誉度、农户与信用社的日常业务往来情况,确定信用农户贷款利率的优惠程度。农户对信用社发生的业务越多,利率就越优惠。
2、明确小额信贷管理责任。通过小额信贷管理机制创新,小额贷款管理有抓手、考核有落地、推进有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包放包收。利用信贷管理系统,实现小额贷款电子化操作,让客户经理随时掌握每一客户的资信状况,让各级农信社管理人员掌握辖内客户经理具体开展工作情况,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3、加强信用档案建设工作。农户信用调查评定工作是发放小额信贷的基础,不打牢这个基础,小额信贷的发放就会失去“信用”依据,不但会加大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也阻碍了信用社为“三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怀来县信用社在每年的第一季度,都会安排信用评定小组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按照严格的程序对辖内所有农户、商户进行逐户走访调查,即便是最偏僻的自然村也要进行调查,确保调查面达到100%。
为提升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效果,应总结金融支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推广各地基层社的信贷支农创新做法。抓住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关键工作,加快实施环境、政策和机制体制的配套措施,努力完善农村信用金融创新工作。
(一)坚持改革发展,优化股权结构。发展是硬道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坚持以创新提服务,以改制谋发展,以实干降风险,以管理促提高的要求,继续着力加大“双改”工作力度,以此为抓手,促进各项发展指标的大幅提升,促进现代金融企业的加速建立。全面实行排队摸底,凡是具备条件的县级联社,要按照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原则,全力推进农商行的组建工作。对其他县级机构要制定切实规划,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在三年内全部完成股份公司的组建工作。
(二)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随着银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农村信用社将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必须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提高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保障。要重点加强学习型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激励、奖惩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干部作风和企业行风的建设,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要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
(三)创新信贷支农模式,激发经营活力。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力不强、管理效益不高,关键在于机制不新、制度落后、理念陈旧。必须要通过创新从根本上找到发展的新出路,认真剖析市情、县情和区情,找出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创新来激发活力和动力。要从信贷机制创新入手,在制度、流程上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要从经营体制上创新,通过推广“小额贷款中心”模式,全新塑造信贷经营新方法,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全员信贷营销工作,拓宽对公存款和低成本存款营销空间,重点抓好财政性存款、新农保、新医保等存款营销。进一步提升柜面吸储能力,用好用活绩效考核制度、费用配比办法,充分宣传农信社结算渠道优势、电子银行渠道优势和手续费减免等优势,利用好“农信村村通”的便捷服务优势,加大网银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推广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通卡,真正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信通卡的便利。
(五)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强化配套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农民信用观念淡薄,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一项主要风险。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文化和诚信的社会环境是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建设农村信用工程,推动对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和信用担保,实行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制度,加强农村信用的法制建设,健全金融立法,树立法律的尊严,使法律制度能够真正维护社会信用关系,逐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金融环境。
[1]黄健.农户金融需求变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供给[J].金融经济,2010.8.
[2]孙志军.农村金融需求变化特征与金融产品创新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5.
[3]田海霞.新农村建设中农信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9.
[4]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5]罗雪飞,姜超.基于创新动因理论视角下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