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爱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向社会服务。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为企业和社区用户开展服务已经十分普遍。近期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及石河子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率先以与地区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挂有两块牌子,既是校区图书馆,又是珠海市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向所有公众开放;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接待经常到馆学习的校外读者,年均900多人次。这些高校图书馆经过实践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此,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已成为一种资源共享利用的趋势。
(一)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部高校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图书馆资金投入的力度,各高校文献资源得以较大幅度扩充。但高校馆过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封闭式管理思想的束缚,只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对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封闭式的学术机构,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了高校馆藏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据悉,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900多所左右,总藏书量超过16.3亿册,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高校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一次文献,而且也收藏和编制了丰富的二、三次文献,如各种专题目录、书目索引、文摘综述等,从而为各种有价值信息的文献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外,高校馆在研究及学科文献的收藏上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估计,高校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约占社会总量的40%以上。从购书经费来看,每年高达近十亿元以上。高校馆的信息资源如此丰富,可是每年只利用9,000万册次左右,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使得高校馆仍是校园的一个孤立的“知识岛”。在一些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地方,或对于那些基本上不介入流通的旧书来说,图书馆甚至仍然是一座“藏书楼”。外界的读者不能方便地进入,更谈不上充分利用其中无比丰富、甚至是珍贵难得的文献资料。不仅高校馆与社会隔绝,高校馆之间也相互隔绝,共享信息很少,没有得到社会广泛利用,严重阻碍了高校馆职能的发挥。
(二)公共馆(指国家各级政府举办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严重匮乏。据粗略统计,全国公共馆的文献收藏量仅为6.64亿册。目前,公共馆已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统计数字表明,全国近3,000家公共馆有341家全年购进新书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公共馆全年购书不足100本。到目前为止,平均50.3万人拥有一个公共馆,人均拥有0.52册文献资源。我国的公共馆的资源现状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求知欲望。
(三)从高校馆和公共馆网络化程度比较。通过对公共馆和高校馆之间网络化实施建设程度的调查表明: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为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总体上,公共馆在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劣势。相当数量的公共馆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有些图书馆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但应用水平较低。这种现象持续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
(四)高校馆与公共馆各自的优势与欠缺:高校馆和公共馆各有优势。高校馆资源丰富,设备好,人才多,现代化程度高,自动化管理已经走上正轨。另外,高校馆购置经费相对稳定,所以今后高校馆的藏书量将在国家图书情报系统中占有更大比重。可见,高校馆无论从藏书质量或数量上都是其他类型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高校馆对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有比较理想的文献保证。但高校馆的读者相对来说略显不足,展示自己优势的活动范围也显得狭小。而公共馆无论人员素质、硬件水平,都与高校馆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公共馆也有它的优势,它拥有固定的场所,服务领域广泛。其地点既可设在馆内又可设在馆外,可以免去人员设备的投入,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就给高校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由此就引发一种思考,即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如何发挥,向何处拓展?而与此同时,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匮乏和公众对其需求的不断高涨,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向社会公众转移成为可能,也就开拓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的新领域,进而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各界的文化信息资源与服务需求做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正如有些专家学者所言:“一个事实是: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已从大学毕业,这都意味着你将与全国高校6亿多册优秀图书无缘。(当时为6亿)”“6亿多册高校图书与中国公众距离遥远,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有人指出,这是否也是高校的一种资源垄断行为,甚至是知识歧视?”“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知识渊薮,它负责为社会和人类进步提供知识,知识不应该有门槛。”“高校图书馆的钱来自纳税人,纳税人当然有权利享有自己应得的公共资源。”……为此,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逐步开始向社会开展有益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尝试,并在服务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很有成效的服务形式与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服务
1、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图书馆联盟。如吉林省多所高校图书馆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分别与集安市图书馆等签订了“手拉手”帮扶协议,定期无偿向基层公共图书馆捐赠图书、软件等,广受好评。2009年建立的“江西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包括了24家高校图书馆,联盟内各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利用效率。
2、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分馆。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合作建立了首都图书馆分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宁海分馆(宁海产学研基地图书馆)已于2008年12月开始对外开放。
3、与公共图书馆或社会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如上海中心图书馆、湖南省“文化共享进高校”活动中均有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上海东方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由上海东方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0万元在该馆建立计算机教育中心,该中心由图书馆负责管理,既作为“东方房地产计算机中心”为公司服务,又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对全校师生开放。
(二)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共建图书馆。随着高校办学体制的变革,很多高校与所在地方政府的联系日益密切,地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与高校深厚的文化资源相得益彰。为节约资金、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图书馆成为最直接的措施。目前,在众多高校馆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图书馆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与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深圳科技图书馆联合,统一服务平台,联手打造了“深圳文献港”。又如,吉林省也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享共建模式,把高校图书馆“搬到”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上海图书馆联合上海地区高校、科研和公共图书馆等相关机构推出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它是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一个旨在向读者提供高质量专业参考、知识导航的新型服务项目。它以上海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基础,以因特网的丰富信息资源和各种信息搜寻技术为信托,以上海图书情报界(以高校馆为主)的一批中青年资深参考馆员为网上联合导航专家,通过开发和利用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上海各类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特别是高校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为各行业服务的知识导航作用。再如,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就把所购买的万方、维普、汇文、CNKI等数据库与公共图书馆联网,共享信息资源。事实证明,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技术层面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可以实现的。
(四)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机构联合办馆。山东聊城师范学院与聊城市政府联合办馆,新建的图书馆既是大学图书馆,又是城市图书馆,部分向市民开放。这一新的办馆模式,开辟了社会办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的新途径。
(五)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已经与附近的农村社区居委会签订了协议,并为他们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社区居民随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在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又能通过居委会的协调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高校图书馆通过上述合作形式和服务主体的构建,在面向为各行各业的开展服务的能力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进而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和成效。
(一)高校馆与行业学会、协会合作为本行业提高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与行业协会、学会合作,间接地为其本行业所属社会机构提供服务。例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以大连医学会医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为依托,将大连市各医院图书馆组织起来,通过医院图书馆向大连各医院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服务,发放馆际互借阅览证,为大连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图书馆服务。同时,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利用本馆的人才优势帮助医院图书馆培训馆员,给予图书馆业务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为本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二)高校馆深入基层,为本地企业和地方特色服务。以扬州大学图书馆为代表,他们经过深入基层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研制开发和反复实践,在该校图书馆网站上开通了面向地方的“扬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原文传递等服务。目前已发展部分团体用户,并完成远程服务项目数十项。淮阴工学院图书馆为本地大中型企业办理企业集体借书证,同时为企业业务骨干开办信息查询讲座。
吉首大学图书馆针对地方服务需求和本馆资源特色,开发建设了民族地方文献信息中心、吉首大学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海南大学图书馆结合其旅游经济城市的特点,联结相关部门成立了海南地方文献中心,开发建设了海南旅游资源数据库,为海南旅游产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高校馆结合本校优势专业为行业服务。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依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文献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逐步建立了基于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已为煤炭行业50多个企业(集团)或高校提供了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发与服务、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服务、中国煤炭工业技术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服务、专题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信息服务。
(四)高校馆利用区域优势为社会公益服务。辽宁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常年面向社会举办科普知识教育、多种数据库的讲座与培训,以此来提升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他们还在馆内设立爱心小书库,让读者在此奉献自己不要的书籍,赠给贫困落后地区那些需要的学生。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提出长期扶持、逐步推进、共同发展的扶持计划,从人员培训交流、书刊资料捐赠、信息技术支持、特色资源建设、提供远程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扶持前郭县、伊通县两个基层图书馆。
(五)高校馆与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对特殊读者提供服务。大连市以大连理工大学为龙头联结本地十四个高校图书馆,在大连市图书馆建立的视频讲座平台开展资源利用服务讲座;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就把学校一些与农业技术有关的新成果、新技术进行整理自建数据库,把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如维普、汇文、CNKI等部分对外开放,并与地方政府网链接,免费为需要这方面资料的读者服务。
(六)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专项服务
1、举办公益讲座。北京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展内容丰富的“一小时讲座”。
2、开办学习班或培训班。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合作者共同举办奥数、生物奥赛等培训班,为社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北京气象学院图书馆主办了全国气象财务软件培训班。
3、建立特色数据库及编辑特色纸本资料,面向社会服务。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先后研制出“新疆棉花植保数据库”、“农作物害虫查询防治系统”等多种数据库或信息查询系统,在指导当地的植物保护工作和对农工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杭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编辑《学校管理参考资料》和《中学教学参考资料》,同时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教学的专题资料,如《德育工作新思路》、《学校管理新视野》等,为全省中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最新文献信息服务。
4、提供信息查询或检索服务。如重庆大学图书馆面向重庆市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提供CDISS(重庆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信息共享服务、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校友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并通过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面向重庆市基层科研工作者提供多项信息服务等。
总之,我们说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在管理方式上需要改进完善,以适应向社会化服务的管理要求。管理方式的改进可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一是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考查和评估办法。从高校来说,要树立社会化服务意识,应给予高校图书馆在人员、政策上的支持;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应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予以客观评价,以委托购买或按量补偿的方式承认和支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二是高校图书馆内部也要创新管理方式,从人员、组织结构、工作考核、馆藏资源等多个方面科学配置各种资源,如在组织结构上可成立以社会用户为主的特色阅览室、信息服务部或技术公关部等,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展服务工作顺利而有效进行,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信息提供与服务上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郭红转,章靖平.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调研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
[2]高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发展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4.
[3]沈光亮.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与发展[J].图书馆建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