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志瑞 程 茜 周福玉 杨 蕾
(中国人民银行吐鲁番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新疆·吐鲁番)
(一)人员培训不到位,影响了审计转型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及时引进。近年来,由于地州市分支机构审计基础项目数量多,任务重,工作量大,更主要的是人员相对紧缺,素质培训乏力。内审人员长期处于超满负荷运转中,忙于基础审计项目操作而难以顾及新知识的培训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受知识面狭窄,创新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对审计信息数据资料分析运用存在滞后性,对目前审计转型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欠缺了解,不能完全适应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开展风险评估。
(二)队伍建设滞后,影响了对先进审计管理方法理论的深入探索。随着央行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业务越来越复杂,顺应业务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审计项目逐步开展起来。诸如绩效审计、非现场业务管理系统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新型审计方式的运用,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内审业务规章、政策理论依据,还需要掌握分项业务制度规定及操作流程;需要了解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看得懂资产负债表并具有基本的审计思路;需要了解掌握基本的组织管理知识,懂得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对被审计业务流程中重要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有所判别;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知识懂得信息系统的审计操作,对业务系统自动控制环节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有所了解,懂得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一定的行政法律基础知识,对金融服务和依法行政的业务流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有所掌握,等等;但从现状看,审计人员数量、素质及知识结构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审计模式的要求,不利于管理审计项目工作的开展。
(三)观念提升不够,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发展。地州市分支机构内审人员实施审计项目操作时普遍存在思维视野不够开阔,审计监督方法单一的问题,几乎千篇一律的采取通过调阅审查基础凭证发现简单的表相问题,例行公事地寻找风险薄弱点,就事论事地分析风险隐患及漏洞,是一种简单传统的审计思路,全局性、宏观性、管理性的审计职业理念提升不够,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及纵深挖掘和发现问题产生根源的能力,主观上没有形成管理型审计观念,客观上忽视了管理决策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和宏观管理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从全局角度、宏观角度、管理角度把握风险隐患,不能很好地适应内审工作发展要求,从而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机构及职能设置缺陷,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探索。目前,由于一些地州市分支机构内审部门与事后监督中心长期合署办公,而多年来工作人员配备现状又是捉襟见肘,多则六、七个,少则三、五个,还要维持内审、后督两大块业务正常运转,人员相互调用兼职不仅使事后监督力度削弱,风险意识淡化,也使内审人员精力分散,常常顾此失彼,影响了内审履职效能的有效发挥;虽然内审与事后监督工作目标一致,但难以形成监督合力,达到监督资源共享的最佳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责不清,监督乏力,监督成果转化缓慢的结果,更是无力进行专业创新实践和探索发展。
(五)理论调研欠缺,影响内审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一直以来,地州市分支行内审人员重实物操作而轻理论调研,导致调研意识长期淡薄弱化,相当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惯性思维定式成为阻碍审计工作质量提高的内伤、硬伤;受限于内审人员紧缺、知识面狭窄、基础技能层次低,理论水平不过硬等因素影响,人员难以在内审工作实践中创新和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限于应对繁杂的日常基本操作、浮浅的表面化解,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开拓进取意识,不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热点问题、探索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不能及时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综合反映,进而为上级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不利于内审监督工作成果的及时转化运用。
及时了解和掌握内审转型时期的形势需要和专业需求,克服不利于工作发展和效率提高的综合因素,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措施,是内审转型工作不断走向完善的有效途径。
(一)要拓宽思路,更新观念,促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每一个内审项目的实施,对内审人员来说,都是一次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最大体现,也是检验内审人员专业储备和综合素质是否适应工作需求的最好方法。随着内审工作转型的逐步深入,以往的审计思路、审计经验和知识储备已不能完全胜任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内审人员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立足本职,夯实专业基础,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同时,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勤业”、“敬业”、“精业”意识,加速提升内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要勤奋工作,高效履职,促内审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内审工作在保障地州市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安全稳健运行中不可或缺地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审计项目完成的优劣程度,内审职能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银行相关业务安全运行的风险大小,衡量着内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内审人员必须树立高度负责、高效履职的思想,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认真、及时、准确地完成好各项审计监督工作。同时,充分运用目前内审与事后监督合署办公的优势资源,合力监督并及时纠正工作中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召开问题情况分析会,查明原因,不断完善,促使业务工作各环节规范化操作,达到内审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要联系实际,强化练笔,促进调研信息成果快速转化。常言说得好,理论上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专业工作中存在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问题,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引起专业共鸣并达成共识,是内审人员得到快速历练而成长起来的必经之路;也是快速提高内审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地州市分支机构要联系工作实际,培养工作人员动脑练笔的良好职业素养,鼓励和启发工作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勤思考、善观察、多练笔,出精品;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和内审工作探索调研的质量,逐步实现理论调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四)要整合资源,有效运用,达到人员业务量的合理分配。首先,妥善解决内审、后督合署办公,人员之间相互兼岗调用的现状,达到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实现岗位与承担业务量相匹配,合理推进机构分设,避免和克服岗位交叉兼岗导致工作职责不清,履职绩效不高,调研能力低下的状况;其次,实施责任监督考核机制,责任分工明晰,职能恰当分离,达到业务工作相互配合,职能责任相互补充,制度约束相互监督的最佳状态;再次,完善工作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职责大小和业务量完成程度,循序渐进地推进考核。本着自加压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全面营造人人有目标,个个求上进,自觉执行工作制度,自觉规范工作行为,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央行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高层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审工作要发挥业务“保健医”、风险“防火墙”作用,承担为央行各项工作“保驾护航”重任,就必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新型内审理念,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履职责任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达到内审监督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辐射,实现内审工作质量专项显水平,整体上层次的高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