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2013-08-15 00:50李占存李秋生娄彦强耿幸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文/李占存 李秋生 杨 帆 娄彦强 耿幸宏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正式进入大众教育的起步阶段。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未来职业大军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文化素质的提高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因此,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由培养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构成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问题

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更多的是注重就业为导向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养被放到次要的地位,导致学生普遍的人文素养缺失。主要问题表现为:价值观方面,缺乏明确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自我意识膨胀,追求物质享受,功利心强;缺乏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价值观多元化,理性思辨能力差。学习方面,厌学逃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进取心差;上岗实训实践过程中缺乏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甚至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缺失。社会适应性方面,精神苦闷、情绪消沉等现象普遍存在,心理稳定性差;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受挫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差。又加上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上述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大学生突发事件以及自杀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与网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创伤。

同时,人文素质缺失也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事能力等思想和行为构成了大量的职业道德风险。

二、构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新形势下,面对上述问题,在高职高专院校探索一套健全、完整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对于消除人文素质缺失问题,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学生才是治本之策。一套健全完整且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体系:

(一)建立健全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1、健全第一课堂与丰富第二课堂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大多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没有形成。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欣赏类、国际关系等公共选修课缺失,没有完善的人文素质第一课堂教学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主动探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健全的第一课堂教学体系。

健全第一课堂主要是开好人文素质培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本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的原则。通过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弥补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关能力的不足,强调和帮助理工科学生在追求和具备求真务实、严谨不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等科学精神的同时,培养其关爱他人、同情弱小、匡扶正义的人文精神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人文情怀。同时,为文科学生开设科学思想史、科技发展史、科技发展动态、科学普及等课程,使科学家探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能够给予文科学生以激励,促发其执著地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追求事业的成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走向,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及全面了解社会的进程,不断扩展自己对社会及人类文明的认识;吸取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中丰富和增加人文知识,讲述理论的时候要注重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补充,充分结合国内外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认识思考现实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人文体验和人文眼光,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批判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丰富第二课堂主要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实践活动,例如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欣赏、影视评论、文艺会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校外活动,例如参观校园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以及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二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校史较短,很大一批院校校史甚至不超过十年,校园环境缺乏厚重历史感的建筑或者校园景点,学生也无法接受到浓厚人文校园氛围的熏陶。高职高专必须注重营造校园人文氛围,挖掘校史校训中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对在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进一步重视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整洁的绿化校园、校训和行为规范、布置人文景点、教室与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和乡土文化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

当地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学校教学中要注重积极整合当地的这些社会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艺术馆和艺术中心、文化单位加强联系或者组成共建单位,形成稳定的人文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实践,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也能增加对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更应重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素质教育职能。

图书馆的终极目的是吸引更多学生远离纷杂的现实世界,静心地学习和阅读,引导他们走进经典,深入经典,通过阅读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这一建筑空间,通过加强馆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美化馆舍环境、丰富馆藏资源,为学生创造人文气息浓厚、环境幽雅、气氛和谐的有品位的阅读空间,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使他们沉潜下来回归原典的阅读,通过阅读、思考和感悟经典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

3、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一个重要前提是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应当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用制度创新来保障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用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文化素质培养的科研攻关实验;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和提供可能的条件;鼓励教职员积极加入到学校文化素质培养活动中来,主动积极并有效地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扩大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力,在高校逐步形成一种人人追求文化品位、人人重视文化素养的良好风气,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地,使师生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二)构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培养保障体系。人文素质培养的保障体系,是保障培养体系正常持久有效运行的关键。它的运行情况如何,将影响人文素质培养的最终结果。人文素质培养的保障体系涉及组织机构的设立、教育目标的实施,校内外教育教学场所的开辟,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当然,其中也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的管理、考评体系的建立等。此外,还应有相应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学生评教、各级听课制度的实施、职能部门多种形式的抽查、社会相关单位的评价以及教学督导来保障人文素质培养的最终结果。但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健全人文素质培养的各项管理和实施制度。高职高专要充分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科学的制度可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统一工作的步调,便于协调配合,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我们明确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确立了人文素质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本着实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制定出以下相关管理制度:如文化素质培养的组织管理;文化素质培养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文化素质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估;学生文化素质的考评规定;文化素质培养实施细则;文化素质培养证书制度等。

2、建立人文素质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检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后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进行量化,在评价中不但要注重人文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对人文情怀的感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总之,要由目标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不仅局限在年终岁尾,而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时对学生进行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及时对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时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人文知识基础、兴趣特点、个性气质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通过教育评价能够看到自身在人文素质方面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在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式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式使学生间能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只有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激励,才能为其提供学习人文知识的动力指明学习方向。

三、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确立科学的职业人才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学生。而构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这也正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途径。

[1]张连生.高职高专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2.3.

[2]王瑞平.改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神州教育,2012.12.

[3]尹茵.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教育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人文绍兴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