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一佳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盈余管理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纵观近20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众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法和盈余管理分布法等四种。前两种方法都是计量应计操纵,第三种方法是直接计量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分布法通常又称为“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从盈余管理的结果分布来观察盈余管理行为的。本文主要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介绍并予以简单评析,试图为我国的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该类方法的核心思想认为,企业报告收益由两部分组成,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应计利润内生于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管理人员有较大的操纵空间,它既可以通过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改变来予以调整,也可以通过交易的记录时点的选择来予以影响,操纵成本较小,而且操纵手法也更加隐蔽,管理人员更多倾向于采用应计利润来管理盈余。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计利润都是管理人员操纵的产物,应计利润中有一部分是反映企业基本业绩,因此总体应计利润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由于可操纵性应计不易直接观察,管理人员通常根据应计的影响因素,模型化不可操纵应计利润,然后从总应计利润中扣除不可操纵应计利润,得到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
(一)Healy模型。Healy(1985)是最先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他所构建的计量盈余管理的模型,是通过对比所有样本的应计利润总额的平均值来检测盈余管理。Healy模型总的来说比较简单,在模型中假定,非操纵应计利润一直是不会改变的,在整个事件的前后期内企业各年可进行操纵的应计利润代数和的均值都为零。它没有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区分,而是以平均的总应计利润代表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NDAt表示第t年的非随意应计,∑tTA表示t年的总体应计,T表示估计期的年份,t表示事件期年份。
(二)De Angelo模型。DeAngelo(1986)对Healy模型做了改进,以应计利润总额的变化作为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表征变量。该模型假定,事件期前一年的总体应计为事件期年份的非随意应计,其模型可以表述为:
其中,NDAt表示第t年的非随意应计,TAt-1表示t-1年的总体应计,t表示事件期年份。
(三)Jones模型。琼斯(1991)认为,Healy模型和DeAngelo模型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的大小,将会对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那么其应收项目、应付项目和累计折旧额等应计利润科目自然会相应增加。因此,应该将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看成是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和其销售收入增加额两者的函数。基于上述分析,琼斯提出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以此来估计正常性应计利润额。基本Jones模型的主要思想可以表述为以下模型:
At-1表示t-1年的总资产,△REVt表示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PPEt表示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TAt表示t年的总体应计,t表示估计期年份,εt为残差,表示操控性应计。
基本Jones模型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先运用回归模型的方式,从总应计利润中将操纵性利润和非操纵性利润分离出来。为盈余管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实证证据,后期的很多盈余管理计量模型,都是建立在基本Jones模型基础上的。
(四)Modif ied Jones模型。Dechow、Sloan 和 Sweeney(1995)认为,基本 Jones模型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仍然没有把公司管理者对收入进行操纵的因素考虑在内。因为他们认为,公司的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应收账款,来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操纵,从而达到对报告盈余进行操纵的目的。所以说,基本Jones模型会把盈余管理低估。为了避免这种偏差,应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把应收账款的变化剔除掉。于是他们对琼斯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修正的琼斯模型为:
△REVt-△RECt表示t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与t-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之差,其余的符号同Jones模型。
(五)Indust ry模型。行业模型是由Dechow、Sloan和Sweeney在1995年提出的。行业模型放宽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在时间序列上不变的假设。他们认为影响正常性应计项目的因素,在同一行业中是没有差别的。由此他们得出,样本公司的正常性应计利润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配对样本公司相比,应计利润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系。基于这种假设,他们得到计量盈余管理的行业模型为:
NDAt表示第t年的非随意应计,自变量表示行业所有非样本公司的总体应计的中位数。
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在大量被应用的同时也受到了多方的质疑,国内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来比较不同模型对于盈余管理计量的效果。
从国外的研究结论来看,总体上认为现有的各种计量模型均存在计量误差,检测盈余管理的能力不高。而各个模型对于盈余管理的检验能力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例如,Dechow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琼斯模型要优于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和基本Jones模型;Bartov等在检验无保留审计意见与操控性应计利润间的相关性时发现,截面Jones模型以及截面修正Jones模型比时间序列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盈余管理。Pae的研究认为具有现金流量的琼斯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琼斯模型在估计期的解释力以及在预测期样本外的应计的预测力。Ball和Shivakumar的研究结果揭示,包括不对称利得和损失确认的非线性琼斯模型,相对于其线性形式,解释了显著更多的应计的变化。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多是从理论角度述评各种计量模型的优缺点,只有夏立军、张雁翎、陈涛、吴联生、王亚平、黄梅、刘文达等对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检测效力进行过比较研究,但由于使用的检验方法和数据不同,待检验模型也不同这些研究对各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计量中的效力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
[1]张雁翎,陈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效力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5.3.
[2]刘大志.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检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
[3]陈旭东,杨文冬,黄登仕.企业生命周期改进了应计模型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会计研究,2008.7.
[4]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