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中的创新教学与能力培养——谈《平面镜成像》教学感悟

2013-08-15 00:48:29陈燕青
河南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玻璃板平面镜蜡烛

陈燕青

(江苏太仓市第一中学,江苏 太仓 215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课,谈谈教师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既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如何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培养思维能力上来呢?笔者认为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是演示实验的创新之处。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是过程教学,要得出正确结论,必须先搞清楚过程。在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看清实验现象,再分析原因,做出猜想或能进一步得出结论,这些都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例如《平面镜成像》一课中,笔者由演示实验“浇不灭的蜡烛”来引入新课。

实验开始,学生与老师同时“点燃”放置在镀膜玻璃板前后且到镜面距离相等的两支相同的蜡烛,其实只是学生点燃了镀膜玻璃板前的蜡烛,而老师耍了花招,没点燃后面的蜡烛。学生看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前后两支蜡烛都已点燃。接下来,教师取一大碗水慢慢浇到后面的蜡烛火焰上,直至它的“烛焰”浸在水中,同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后面蜡烛的“烛焰”并没有灭!而且烛焰还能在水中燃烧!

就这个演示实验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慢慢转动玻璃板实验装置,真相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原来后面蜡烛没点燃!然后,再把装置转过来,使两蜡烛再处于前后放置的原位置,这时学生又看到了后面的蜡烛是“点燃”的。再次把装置转过来,学生看到的还是没点燃的蜡烛。取走后面的蜡烛,提问学生透过玻璃板看到了什么现象。

接下来,拿出镜子放在玻璃板的位置上,再问学生镜子里面有什么。通过归纳总结引入课题:平面镜。继续分析后面蜡烛的“烛焰”其实是前面的蜡烛的像,通过同学们一起在白纸上找像活动,区分虚像与实像。接着是重点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了分解实验探究中找像的难度,通过层层深入提问来启发学生:如果把后面的蜡烛移一下位置再浇水,这实验能成功吗?透过镜子你们看到几支蜡烛?仍要在镜子中看到那支浇不灭的“蜡烛”,请同学上来重新摆放后面蜡烛的位置。这位置有什么特别呢?换镜子做,实验能成功吗?之前的实验演示过程操作,加上连续地层层深入地提问,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顺利引入了新课内容,最后为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如何寻找像的位置提供了方法的迁移。这种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即能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又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创新教学注重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坚持苏霍姆林斯基“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观点。在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如在讲到《平面镜成像》像的特点时,探究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探究前“做出猜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步骤来自主进行探究实验。学生也可以参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思考可以用何种器材更方便,何种方法更准确。例如在器材的准备中,给学生准备刻度尺的同时,也给他们准备方格纸;准备了镀膜玻璃板又准备了平面镜。让学生在思考中选择器材和实验方案,在失败和探索中更正自己获得成功。这样设计,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用蜡烛来做实验,现象明显但有不安全不卫生因素,教师为学生选择了两个可以发光的象棋;在作物像位置连线时,由于象棋较大,物像都有大面积,要找物像点就比较难,指导学生思考,并确定物像连线的相应点应该找物像位置的圆点或中心点。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即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教师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和否定,让学生有一种艰难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己探索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 创新教学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就实施了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可以从演示实验中获取实验的灵感,结合书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纸上的分界线处放置玻璃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只象棋子,通过玻璃板观察,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另一只同样大小的象棋子,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它跟前面那个象棋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个象棋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再移动前面的象棋子,重复上面的步骤,多做几次。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前面象棋和它的像的位置(后面象棋)的相应点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记录得出结论的依据。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科学准确。实验中也发现基础好的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直抢着先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针对上述情况,在接下来的分组实验时进行了调整:实验时,小组协商,每次小实验一人或两人为主,其他人在边上观察,参与。分工明确,轮流实验,这样大家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四 创新教学重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

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作为课内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补充。器材一般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所以要求学生人人都做,并给他们评分记录成绩,还可以挑选好的作品参加展评,留作校史资料。

例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后,可以指点并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平面镜的知识来制作魔盒,正方体盒内侧细致画上黑白相间的正方形格子,一块与水平面成45度的平面镜放在盒子内以对角线放置,前面开一个观察窗口,上面做个投币口。教师先自制一个魔盒,让学生把硬币投入上面的投币口,看一下会发生什么。这样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制作魔盒欲望。之后布置学生课后要亲自制作魔盒,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并做展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 创新教学注重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软环境,其好坏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探索精神、创造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乐学的境界。

例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一课中,通过小魔术表演、魔盒的展示,一方面营造了和谐、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在较长时间的实验探究、得到结论之后,考虑到学生心理有点疲倦注意力也会有些分散,笔者就插播一段《加菲猫》“照镜子”的片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边看边思考,对平面镜成像特点不仅能深刻理解,而且还能熟练地应用。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物理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

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增加锻炼机会、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德国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说:“如果人有某种不可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人的创新本性”。

[1]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04).

[2]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2006,(02).

[3]苏霍姆林斯基.兴趣的秘密何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猜你喜欢
玻璃板平面镜蜡烛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浇不灭的蜡烛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空杯提重物
空杯提重物
神奇蜡烛
玻璃板成像小实验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