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新理念以来,和谐社会建设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并在全国各领域、各行业广泛开展开来,延伸到高校则体现为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在2012召开的全国第二十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与国务委员刘延东均明确指出,高校党建工作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和谐安全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再次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和促进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的基本要求。无疑,构建和谐有序的大学校园,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重点在学生。然而新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开放化、思想多元化的国内外新形势让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严重影响到大学校园的和谐安全稳定,也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体现。因此,对高校学生党建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既是一个关乎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自身发展的重大理论研究课题,也是一项关乎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成果、高校人才培养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是人类社会长期不懈孜孜以求的理想,和谐社会建设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与目标,延伸到学校场域则表现和谐校园建设。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与有序发展的态势,校园系统内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治学说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都应是人本身,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1]44-45。从这个层面上说,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构成校园的核心主体,和谐校园必须首先是学生群体的和谐,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校园环境和谐,即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学生间关系、师生关系等)是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二是人的发展和谐,亦称自我和谐,即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及呈现的状态是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是和谐校园的整体表现与外观图景,人的发展和谐则是和谐校园的根本任务与逻辑归宿。和谐校园建设就是通过对校园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矛盾冲突进行协调整合,最终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与人的发展和谐目标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中牵涉到校园内各种资源的配置与多方参与力量,因而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必须由具有先天合法性和高度权威性的高校党组织来领导协调与组织实施。为此,高校党组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贵、以和为真、以和为善及以和为美的价值观念,首先促成校园内的思想和谐;其次,通过阐释和谐内涵并弘扬和谐精神,培养大学生和悦自适的情操,和衷共济的情志,和美与共的情怀,不断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与自我超越,促成学生个体的自我和谐;其三,通过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育人氛围,以和谐旋律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以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活力,以和谐思想完善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园环境和谐。这个组织实施过程恰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工作目标。所谓高校学生党建,一是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二是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作风建设。由于分布在高校各院系与部门的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细胞,高校学生党组织自然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就要教育学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凝聚人心、振奋人心,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概言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和谐校园中大学生思想和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与基础性内容,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基础作用。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人的人类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为谁服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的办学方向是服务方向和育人方向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曾指出,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524。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承担着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这个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逻辑基础与重要路径。但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冲突、相互碰撞、相互交错、相互激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腐朽思想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渗透日趋激烈。这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观念与政治信仰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校园内各种价值观多样纷呈,部分学生出现意识形态偏差与政治信仰危机。他们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转而崇拜西方的社会制度、生产与生活方式,使和谐校园建设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处在经济体制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代,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的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元,使人们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这些复杂因素相互交织,致使部分高校大学生在思想上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不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去分析,迷失方向;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个别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凡此种种,一些不和谐音符与剧目在现阶段大学校园里不时出现、上演。因此,当前高校的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健康成长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3]16。显而易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具体任务就是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为祖国和人民争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而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和谐校园中的导向作用。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在党,重心在高校各基层部门,而主体则是校园的主角——大学生。毕竟高等学校是知识、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散场域,也是聚集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重要地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阵地。正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全面与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和促进高校培育出全面与和谐的大学生,则明显涉及到教育的引擎与动力问题。所谓引擎,也被称为发动机,本义是指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高校学生党建对于和谐校园的具体作用,如同发动机形成空气动力的过程。大学校园就好比是一架大型飞机,一旦处于关键性地位的引擎发动起来,将会在学生当中形成巨大的“校园空气”涡流,从而产生飞机起飞前进的强劲动力。这就是和谐校园这家大型飞机引擎的制动模型,包括几大构成要件:其一,必须有一个“动力中心”,即马力强劲的发动机(思想内容要强大);其二,必须产生持续的空气动力,也就是对介质层进行持续的螺旋作用以造成空气状态的改变(教育对象要广泛);其三,必须对空气动力进行调整,以形成对运动状态与速度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起飞、转向与着陆(工作机制要成熟)。观照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党建这个关键性引擎角色,它的动力作用是如何发挥与体现的呢?这可从高校学生党建的内容与任务来分析。当前高校的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15。具体而言,从第一环节即动力中心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与思想体系,就是一个强大的“思想引擎”,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影响世界的深广方面无疑提供了一个马力高度强劲的“动力中心”;第二环节即空气动力环节来看,高校党组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政治理论教育进而让校园产生强大的“空气涡流”,从而驱动大学校园这架大型飞机升空;第三环节即动力调控环节来看,处于组织领导地位的高校党组织已具备娴熟的管理协调技术,且在和谐校园建设上提供完备的工作机制与成熟的制度供给体系,完全有能力担任掌舵领航的角色。概括而言,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与新形式对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尤其是高校学生党建提出了新要求与新任务。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而我们的学生党员群体总体上都是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的校园主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一种引领示范的活力推动作用;大学生党员个体基本都是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来自于学生,先进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不断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先进性的辐射拉动作用,从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城,引领和谐校园不断跃上新层次与新目标。
和谐校园建设既是一个目标状态的实现与达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恒的持续建设的过程,或者说它就是一个实现目标状态的动态建设过程。这个动态建设过程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与条件,需要持续不断的建设主体与动力,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保障措施或条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恰好能够满足并提供诸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性举措。换句话说,由于高校学生党建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为重要内容,以高校学生支部为工作载体,围绕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党建课题而展开,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与人员保障上。就思想层面而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根本上的思想保证。[5]94就组织保证来说,由于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具备雄厚的战略组织资源及社会基础,能够有效发挥引导青年、组织青年、凝聚青年的战斗堡垒作用,故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必然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发挥其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其联系学生、宣传学生、团结学生、组织学生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学生党组织中来,接受党的教育,从而引领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和谐校园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坚定可靠的组织保障;就制度层面而论,作为制度建设核心主体的高校党组织通过健全完善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能力增强机制、进步激励机制、队伍纯洁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从而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学生与老师及学生间的和谐,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就人员保障来看,由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所谓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就是公众瞩目的焦点。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中心和主体,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优秀分子,代表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学生党员形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一旦树立起来,就能影响、辐射、带动身边的一批同学,这样一大批品质优秀、综合素质高、和谐交往度高的大学生将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尤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根本上的思想保障、坚强的组织保障、完善的制度保障与强大的人员保障。
建设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进程,又是一个综合、复杂、多维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有多种因素、多股力量协同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和检验和谐校园建设成果的客观标准有很多,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比较明显的有基础设施建设与硬件条件,如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绿化条件等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然而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看高等教育的作用对象与逻辑指向,也是大学生校园的主体——我们的青年大学生是否是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为培养和谐的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也只有首先有人的思想与行为和谐,才会有人际关系和谐,才会有校园环境和谐,才会有社会和谐。换句话说,评价和检验和谐校园建设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了学生头脑,能否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是一个自我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人[4]75。德国思想家、教育家康德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长,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2]240”因此,在和谐环境中培养人、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大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提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人们每一种能力原来就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一种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2]291”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更是十分清楚明确地表达类似的观点:“因为自然是有序的,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的生命也是有序的,所以,人的发展应当使生命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实现了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2]293”这无疑表明,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因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担负起培育和谐校园所需的思想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明显有利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个体的和谐交往与和谐发展,并能从根本上诊断、检验和评价和谐校园的建设成果,最终促进安定祥和、和谐有序的大学校园。
总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和谐,促进高校校园和谐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发挥促进校园和谐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学生党建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等相关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性路径,发挥着促进校园和谐的导向作用;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大学校园关系的主要调节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性动力发生装置,发挥着促进校园和谐的动力作用;高校学生党建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提供了诸多保障性举措,发挥着促进校园和谐的保障作用;高校学生党建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标志,发挥着促进校园和谐的诊断、检验与评价作用。事实上,从上世纪的苏东剧变与我国“八九”政治风波的历史来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造就和谐的大学生青年,对高校和谐校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各级党组织都应该立足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建设的大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学生党建的重要目标,努力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和谐校园建设,提升他们为校园和谐、社会和谐贡献力量的坚强责任感与现实使命感。
[1]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郑萼,应中正﹒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4]罗品超﹒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5]杨智﹒高校党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