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芳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行知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应当和工商管理硕士生、本科生错位发展,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1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完善核心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设计;借鉴工科类专业的经验,与主要服务的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积极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创新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2]1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等。只有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力地推动专业教育的可持续进步。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势在必行,市场必将需要大量“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1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并且即将迈进普及化阶段,[3]105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掌握核心技能的劳动者”[4]1已逐渐被社会认同。为了和高职其他经管类专业,如物流管理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等错位发展,同时考虑到市场需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当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为先进的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基层管理者”,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服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应紧紧围绕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不同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沟通、创新创业管理、企业文化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系统性,还应开设独立于核心课程存在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环节,譬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职业技能综合模拟实训环节或在企业进行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这些理论和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共同培养了学生在企业不同管理岗位和一线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职业岗位。综合实践课程、实践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基于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系统化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应贯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七大模块的教学内容。每个模块的内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综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组游戏、角色扮演、学生演讲、软件模拟、市场调研、企业参观、课程综合见习中的企业现场授课等多个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单一学校课堂授课的方式。
负责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教师们要不断吸收各学科最新的教学改革成果,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使之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管理人才,学校和社会都认为学生应该在企业的管理岗位上实习实训,而企业由于商业机密、管理岗位较少等原因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实训,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临时性或季节性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又得不到解决,学校和企业都缺少维系双方良性合作运转的纽带,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课堂上的间接实训和实训室里的模拟性实训为主,缺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真刀真枪的生产性实训。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实习实训,更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上锻炼,这就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进行生产劳动实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为了有效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理顺思路、抓住关键,扎实构建稳定的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
考虑到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高投入、高成本和高环保,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灵活利用学院其他专业引进的企业,将企业生产场地、设备、专业人员与教学场所、教学工具、师资等进行相应的整合,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中厂”。
譬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分组到学校的超市实习一周,学生们边辅助正式员工工作,边认知企业的管理。超市经理和专业老师现场指导,答疑解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专业、理解管理学知识。
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聘请工科类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企业的厂长在课堂和生产现场授课,学生们结合课本知识为企业生产车间实施6S 管理,为企业谋划更合理的物料管理方法、库存管理方法等。
“校中厂”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们“学中做”,实现专业理论与岗位技能学习的同步。由此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实现了校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一些大中型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效利用校外企业各项资源优势,完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功能,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厂中校”,确保市场调研、企业参观、课程综合见习、企业现场授课、寒暑假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学生们在企业进行课程综合见习、寒暑假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时,大部分主要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辅助工作,少部分在基层管理岗位实习。学生们融入真实工作现场,亲身体验和了解现代企业计划、组织、实施以及控制的全过程,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每天学院派专职教师、企业派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课程综合见习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一星期还可以安排一两天时间,派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现场授课;企业兼职教师将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思考,学生边工作边结合实际情况寻找解决的方案,最后兼职教师给予点评;企业、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选优秀实习生。
“厂中校”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们“做中学”,理解掌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显著提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等都较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专职教师要深入企业、工厂,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素材,同时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管理咨询,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兼职教师在与专职教师沟通交流、融合互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拾遗补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申报各级研究项目、编写教材和教辅资料,保障专业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专业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引入企业的职业工作过程、职业标准和规范,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共同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合作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譬如《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文化》等课程。
在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中,专兼职主讲教师精彩的授课录像,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项目大纲、任务大纲、课程见习大纲、教学日历、实习基地的规范、兼职教师的授课纲要,以及根据教学需要分模块和项目编写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重难点指导、教学案例、习题库、模拟试卷,还有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电子学习资料、互联网资料等教学资源,建立“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交流的平台,也为学生和社会上广大的自学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5]10扩大课程教学的受益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为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的厂房用地、食堂、税费和管理等成本大幅度下降,作为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的临时性和季节性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得以解决;校内外企业可以发现、培养和储备大量适合企业的高素质的一线工作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才;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综合素质显著进步,适应社会的能力极大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学校不仅不需要向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期间的费用,还可以按照劳动力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为学生争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学校既能节约一部分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的投资费用、减少办学成本,又能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6]119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管理专业的浓厚兴趣,同时完善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解决了以往该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缩短了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校企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科学地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贯彻落实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1的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硕士生、本科生形成错位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积极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2-09-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10/xxgk_125717.html.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10-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7/201001/xxgk_79649.html.
[3]刘艳红.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之反思[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3).
[4]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5]胡芳.现代生产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荐书[EB/OL].[2012-09-28].http://220.178.74.76/jpkc/scgl/.
[6]胡芳.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