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及训练模式

2013-08-15 00:53姚国建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能力理论

姚国建,李 桦

(蚌埠学院 写作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00)

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成效低、教学难以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我们认为,应用写作教学,必须树立“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教改理念,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写作实践的关系,努力探索多种训练模式,才能取得明显实效。为此,我们通过申报省级教研课题和院级重点课程建设,将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与训练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的体会初步总结如下。

一、应用写作教改的关键是要强化写作训练

有些老师在教应用写作的过程中,只顾按照教材体系讲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忽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写作训练,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在本质上违背了应用写作教学规律。教学实践表明,应用写作理论虽然对写作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但教师仅停留于理论的讲授,即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能形成实际写作能力。写作理论的作用,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功夫和写作能力。因此,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是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建构科学而实用的训练体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这实际上体现了我们一贯强调的“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教学思想。

为什么要强调这是应用写作教改的关键?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不难懂,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教师的主要功夫还是要花在写作训练体系的构建、各类训练题型的设计以及训练活动如何组织上。第二,应用写作课时十分有限,而教材又内容较多,处理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安排,通过对学生的“导教”,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只适当通过提问、讨论、点拨,并穿插实例进行评点即可,这就节省了理论讲授时间,把时间留给写作训练。第三,应用写作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虽不难懂,但内容较多,涵盖面广,特别是众多文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分类、写作规范、写作要求等,内容琐碎,相互有别。而应用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只有通过各种写作训练,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文体意识、规范意识,才能激发他们掌握各类文种的内涵、特点、相互区别、写作要求的愿望,并化为自觉的写作追求。第四,写作应用文显然不是仅靠掌握理论知识就能写好的。它需要作者既具备“通才”型的素养,又具备“专才”型的写作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艰苦的写作磨练才能转化为一种写作的内功和能力。第五,应用写作是为“用”而作,不仅要求写作能力强,还要求写作速度快,有时为了配合工作需要,还要求立即写作,及时发出。这种快速成文的能力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第六,从学生求职或未来就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看,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任何用人单位都需要素质高、能力强、到岗就能用的人才。就应用写作人才需求而言,任何单位都需要写作能力强、能承担单位写作任务的“笔杆子”,而不是只会背写作知识的书呆子。

综上所述,应用写作教改的关键是要抓好写作训练,这应当成为每个老师应有的认识和自觉的追求。华盛顿博物馆门前石碑上刻了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能理解。”突出训练,就是让学生参与写作活动,在写作实践中加深理解写作理论并转化为写作能力。余秋雨在谈到写作教改时,曾认为“它的运行应该是一种训练工程。”“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是结论性传递,哪怕是范文也是结论性传递,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接受训练。……所以我们写作教师的麻烦就是要在这个地方做转化工作……”[1]余秋雨在这里所说的是基础写作教改问题,应用写作教改更应如此。

二、应用写作教学要建构多样化的训练模式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训练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在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步骤、训练评价等方面都有老师富有创意的策划和设计,有着特定的教学要求和考评方式。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可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取得不同的训练效果。根据旅美学者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的专章介绍,西方就有形式法、学科中心法、现时-传统法、修辞法、表露法、模仿法、程序法等模式。当然,这不光针对应用写作,也针对基础写作。在国内,写作界同仁经过多年探索,也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训练模式。这些都给我们的教改带来有益的启示。从总体上来说,应用写作训练应当包括课堂训练、课后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写作训练等。只有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根据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应用写作可以尝试如下几种训练模式。

1.案例引导训练。就是通过直接引用或教师自己设计的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训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具体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感性地理解应用写作的相关理论及规范要求,达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的文体意识、规范意识与内在的写作能力。这种训练方式是应用写作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掌握要领,懂得运用。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平时要注意广泛收集各种典型案例 (包括社会现象、具体事件、公务活动以及各类正、反应用文文本等),并且要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组织。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第一,范文引导式。即选择典型范文,事前利用课件展示并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阅读,结合该文种的相关写作理论感悟该文成功的奥妙所在。到教学时再组织学生讨论,具体分析范文的优点,概括其特色,指出其规范,体会其准确,让学生通过范文引导加深对写作理论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讲公文写作时,我们既可以选择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所发的公文做范例,也可以选择自己所在的地区或学校所发的优秀公文做范例进行引导训练。在讲演讲词写作时,我们既可以选择奥巴马的演讲词《芝加哥,你好!》,也可以选择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的那篇“感动七千毕业学子的典礼致辞”——《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作范例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全面体会写好一篇应用文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人文精神、写作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二,病文会诊式。即直接向学生展示来自各方面的有着不同病患的应用文(包括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所发文件、老师编写的不规范文、学生写作的错误文等),组织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对病文进行集体“会诊”。将不规范的公文,在查明“病因”后,要求学生予以改写或重写。通过这种案例引导训练,不仅会加深学生对应用写作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有利于他们直接感知、把握写作要领,同时也让他们切身体会写好一篇应用文,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很强的写作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情境模拟训练。即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策划,在课堂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虚拟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引导学生营造情境氛围、模拟开展相关的写作训练,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的理解,在情境体验以及接下来的写作实训中更好地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底蕴和写作能力。情境模拟训练受到当代西方认知理论的启发。1989年美国学者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合作的一篇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最早提出了“情境认知学”的学习理论。认为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这对如何搞好应用写作教学带来极大的启示。因为应用写作是一种“应世”的追求“实用”的写作,它是特定的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乃至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它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我们在讲合同写作时,提前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关写作知识,到上课时老师再通过问答方式对有关合同写作的要点进行强调,然后以买卖合同为例,创设一个具体谈判情境,即系部要建一个文秘实验室,需要采购一批电脑及相关办公设备,并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代表系部和商家,就设备和办公用品的性能、规格、技术参数、数量、价格等展开谈判,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并按买卖合同的规范格式制作成文,相互传看。最后由老师组织点评。点评中,要特别注重对合同语言表述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辨析和纠正,强调合同用语的严肃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使学生深刻认识一字之差、一语之误、一个标点之错都会给签定合同的某方带来重大的损失。此外,在讲演讲稿写作、述职报告写作时,可以创设学生会竞选干部、班级干部年终述职等情境;在讲规章制度时,可创设学生讨论的情境;在讲法律应用文时,可创设法庭辩论情境;在讲礼仪应用文时,可创设一些社交情境,等等。此外,我们还利用系部新闻实验室及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录音、录像、影视片断等情境,以弥补在现实中无法模拟的情境,为学生训练提供资源。值得指出的是,要使情境模拟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合情境化,并且是情境化程度越高效果越好。对于某些不适合或不便采用情境化训练的文种,则不可勉强为之;第二,采用情境化训练,老师事前要进行精心地策划和设计,策划和设计的水准直接决定着训练效果的好坏,教师千万不能凭感觉、想当然、即兴式地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那样学生没有精神准备,压力大,易产生抵触情绪,训练只能流于形式,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协调并控制好训练时间、步骤、重点和难点,通过必要的调度、导演和督查,确保训练按计划、按设计进行,以取得预期效果。教师不能在学生训练时不闻不问,让学生自由放羊般失去对教学目标的追求,那样即使课堂热热闹闹,教学效果也微乎其微;第四,对情境训练之后的写作文本,一定要组织学生相互传阅,相互指出优点,发现不足,进行评点。

3.比较异同训练。即根据教学目标,对应用写作中某些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对比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区别其异同或判断其优劣,以便把握特征,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将应用文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觉的文体意识、规范意识和写作追求。比较是人们理解、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开展应用写作训练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式。比较训练与案例训练有一定联系,但侧重点在比较差异优劣。应用写作涉及文种很多,每种文种都有自身的特点、分类、写作格式、写作要求等等,学生听起来觉得容易,但实际上难以把握和记住。从操作层面来说,可以采取如下三方面的比较训练:第一,文种差异比较训练。一方面,可以对容易混淆的文种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如请示与报告、通知与通报、通告与公告、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彼此类似的差别进行比较。如批复与复函、总结与述职报告等。这些比较,不仅是知识点的比较,还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文本进行比较,就公文而言,还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对其特点、分类、格式、要求等一一进行比较,以彰显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应用写作作全方位、多视点的思考,在识同辨异中加深理解和认识。第二,写法差异比较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写法不同、效果迥异。这种训练可以是整篇训练,如选择一篇有多处错误或有某些不足的应用文,让学生先挑出毛病,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改写或重写。如将一篇冗长、词不达意的公文改得精炼准确,将一篇缺少提炼、逻辑混乱的总结改得概括得当、逻辑合理等。另外,也可以是局部训练,如公文的标题问题、合同的语言问题、消息的导语问题、申论的对策写作问题等等,可列举正误文例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进行改写训练等。

4.任务驱动训练。即老师通过策划和设计,将相关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以自主或相互合作的方式,主动完成写作任务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以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价值的实现以及成功的快乐。这种训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一种主动探究、积极协商、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对外部刺激、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外部信息的主动加工,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本”,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要求老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策划合适的任务,不要脱离学生实际,任务的难度不宜过大,还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对任务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的途径、思路和方法等要向学生做交代。再次,要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加强督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要组织自评、互评,最后由老师在课堂上做总结报告。例如,我们在讲调查报告时,就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选题作调查的任务。如“关于本院选修课开设及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关于大学生晚自习状况调查”“关于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关于本市几所高校食堂伙食质量及价格状况调查”“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情况调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也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这类任务驱动训练,不仅完成了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以及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

5.工作需要训练。即老师根据学校或系部某些具体工作需要,把相关写作文种及要求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代理起草各类应用文,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为解决具体的工作问题而写作,切身体验写作各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及写作成效。这是应用写作的实战训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岗位意识、角色意识、理解能力、谋划能力、沟通能力及写作能力等。我们项目组成员中有系主任、教学秘书、行政秘书、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在工作中常涉及各类应用写作,自己又教《应用写作》课。这样就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将各类应用文写作提前作为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代理的岗位和职责出发,根据办理具体事项的需要去撰写相关应用文。这类写作训练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合具体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其行文过程及写作文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会得到具有行政管理经验的老师的具体指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在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一定经验。我们在开展这类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上交格式规范的纸质文本,并提供电子文档,便于开展互评及老师评讲。值得强调的是,这类写作训练,老师要及时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文稿,结合工作实际,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用课件演示的方法进行分类评讲,并以老师的修改文为示范,以增强学生的实训效果。

6.网络平台训练。即建一个学习应用写作的课程网站,把相关教学内容(如教材、讲稿、课件、教学录像、训练题库、考试题型、典型范文、研究动态等)都放到网站上,尤其是要借助课程网站建一个网上训练区、讨论区、互评区等,让学生通过网站平台进行自我训练、相互交流和讨论、相互批改和考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弥补应用写作课时量少、训练难以全面开展的不足。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学习网站及训练区的创建,需要根据网上学习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进行系统开发、重组和创造性的设计,实现由抽象到形象、由理论到实践、由封闭到开放、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既需要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又需要解决网站的形式建设及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集体攻关。

7.社会实践训练。即利用各种假期 (如寒暑假、“十一”长假)或实习实训时间,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布置或实习实训单位的要求撰写相关应用文,让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提高各种应用写作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可安排他们利用短假自己采访写一篇消息或通讯,利用暑假写一个市场调查报告等。在实习实训期间,要求他们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帮助写行政公文、事务应用文、财经应用文等,同时要求他们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撰写一份求职信和简历。对于广告专业的学生,我们除要求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撰写一般应用文外,还要求他们到广告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行业调查、商务活动、公关宣传等等,要求他们撰写市场预测报告、商务信函、商品说明书、广告策划书、广告文案等。总之,我们要求通过社会实践训练,让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不同行业对应用写作的不同需求,培养他们应用写作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

以上我们对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应当抓好写作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作了阐述,并且提出了七种训练模式,对每种训练模式的特点、做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做了具体阐述。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模式之间并非绝对独立,而是既有区别,又有某种内在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模式的运用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只有灵活地采用这些训练模式,才能有效地打破那种传统的、封闭的、刻板的教学格局,形成现代的、开放的、活泼的教学格局,才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1]余秋雨.写作是建构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 [J].写作,1994(5).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能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