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词坛的奇葩:高寿丰产的女词人韦懿贞

2013-08-15 00:48秦玮鸿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广西

秦玮鸿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广西的词萌芽于宋代,发展于明代,清初及中叶是其演进期,晚清进入繁盛期,名家辈出,佳作涌现,以王鹏运、况周颐为盟主的“临桂词派”引领全国词坛,流风余韵,影响及于现当代词坛。著名词学家叶恭绰、蔡嵩云名之为“桂派”,将其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合称为“清词三期”,蔡氏《柯亭词论》云:“清词派别,可分三期。……第三期词派,创自王半塘,叶遐庵戏呼为桂派,予亦姑以桂派名之。……此派最晚出,以立意为体,故词格颇高。以守律为用,故词法颇严。今世词学正宗,惟有此派。馀皆少所树立,不能成派。”①蔡嵩云.柯亭词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广西词的自成一家,既表现为词创作的实绩与词学理论的成熟,又反映在词人结构的丰富与完整。此前男性词人独擅广西词坛的局面,在清代终于被打破,桂北、桂东北、桂东南出现了女性词人陈莹英、黄东昀妻唐氏、朱镇、何慧生、况桂珊、韦懿贞、居庆、陈肖兰、陈肖菊。其中年寿最高,创作周期最长,存词最多的是韦懿贞,她的个人总集《倚松居烬存草》收词39首。关于韦懿贞的词,韦湘秋《广西历代词评》有简要品评、论列,我们研究清代广西女性词时亦有论及。然而,这些不足以彰明韦懿贞词的成就。深入研究韦懿贞及其词作,有利于全面阐发广西词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广西词的价值。

一、韦懿贞的家世、生平与交游

韦懿贞(1832-1911),广西永宁州(今永福县)人,其居号“倚松”。她的生平事迹,不见诸于《永宁州志》、《永福县志》等史志,唯一可据的原初材料,即韦懿贞个人诗词赋总集《倚松居烬存草》,从书序、题词及诗词作品,可以考知她的家世生平,今世研究者皆以此考证之。

(一)家世

对于韦懿贞的家世,李良年在序中云:“烬存草者,同邑亲串唐鹤轩先生之继配,韦孺人所作也。孺人为永宁州学知县用知谦韦公长女,而余友葆森茂才之堂姊。”李守陶称其“生长名门”。韦懿贞诗作中有《外叔祖晓潭杨公挂冠归里》、《惜花春起早和业祥太史侄原韵》①韦懿贞.倚松居烬存草[Z].1912.以下此书引文不再出注.。

综上可考知,韦懿贞出身诗礼簪缨之族,即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亲韦知谦曾任职永宁州学,以知县用,其外叔祖杨晓潭也曾出仕“形劳案牍”,其侄儿韦业祥曾任职于翰林院(清代称翰林为太史)。从她的取名可见其父期许:美好的德行,坚定的操守。成年后,韦懿贞嫁给同邑马路唐鹤轩先生,作为续娶之妻,被尊称为孺人。

(二)生平

韦懿贞生活于风雨如晦的飘摇晚清,从19世纪中下叶至20世纪初,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民国初建仍在世。她一生遭逢世乱与新旧社会的更替,八十年来饱经风霜,诚如其《辛亥秋季山居口占》所云:“沧桑朝暮,谁清谁醒。河山犹是,忍泣新亭。我思洗耳,理智无闻。藉兹流水,涤却尘氛。”

关于韦懿贞的生平,李守陶在序中记载:“孺人生长名门,占有闺阁清福,既归唐氏,家本素丰,凡妇女所难堪之况味,一切无之。而又举案相庄,享大年,子孙绕膝,无所谓穷也。”韦氏第三子唐开济在后序中写道:“母氏幼随外太王母受书,工诗词,女红之暇辄喜吟咏。既归先子,上事舅姑,下理家政,虽事事躬亲,然兴之所至伸纸疾书,宵分不辍,所作甚夥而未尝出以示人。”李守素题词则云:“咏絮早能惊父族,含饴奚止乐孙雏。……上寿百龄会可跻,曾传举案与齐眉。”

结合韦懿贞创作的诗词,我们可以寻绎、勾勒出她的一生。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韦懿贞生于广西永宁(今桂林市永福县)。永福位于广西东北部,居桂林市西南,与省城所在地桂林相距仅46公里,毗邻当时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永福山水清秀,土田丰腴,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它位于桂柳地区文化核心区域,形成了以福寿文化见长、以福寿安康长乐为主题的福寿资源。身处其间的韦懿贞亦得江山之助,耳濡目染,日熏月陶,在乱世之中坚守八十年,成为广西最高寿的女性词人。

少女时期,韦懿贞待字闺中,随母亲王氏“受书习礼”,接受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从事女红。她在诗中深情地感念亲恩,如《哭母》:“独怜未遂衷肠愿,恨我今生负劬劳。愁听窗外雨潇潇,倚枕慈亲入梦遥。隔院鸡叫魂复返,觉来珠泪湿青绡。”《清明上冢哭父》:“稽首回肠百虑侵,难忘遗训倍酸心。严君此地魂安在?凄楚无言泪满襟。”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条件,为日后韦懿贞的文学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她的才华崭露头角,惊动父辈,得到众人称誉。李守素题词曰“咏絮早能惊父族”,李守陶序中回忆道:“垂髫时曾识孺人于上水吕氏,戚党侈口交誉,谓孺人妇德而外尤工诗词,窃心焉敬而识之。成童以来稍解词章之学,称者日益众,而以不获先睹为恨。”

少女时代的韦懿贞生活舒心适意,享受闺阁清福。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绣户,而是走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她游赏春景,七夕乞巧,重阳登高,游览凤巢山、西登山,进行文学创作,与闺秀亲族赠答酬唱。这种诗意的生活记录在《四时即事》中:

花开小院日初晴,一缕茶烟白昼清。倦绣停针方倚枕,流莺声妒梦难成。

绿槐深院午阴遮,风细回廊蝶影斜。丝茧戏拈弹奕句,不须沉李并浮瓜。

清风冷到画屏秋,旧眼难平倦倚楼。乞巧无心邀女伴,坐来不寐自清幽。

裁笺索句对灯红,六出闲庭乱舞风。窗外三更寒月上,梅花才放不相同。

全诗四句一章,分别吟咏春夏秋冬的闺阁生活,诗中有密集的茶书笺句等人文意象,书卷气浓厚,使日常生活富有淳厚的诗味。

成年以后,韦懿贞嫁给永福名士唐鹤轩,作为继配(第二任妻子,非妾)。唐氏家境素来丰裕,夫妻恩爱相敬,婚姻美满。韦懿贞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管理家庭事务,晚年子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虽然婚后事事躬亲,家政繁忙,但韦懿贞没有停止文学创作,诗兴来临则伸纸疾书,直至夜半,作品很多,但囿于妇德训诫,作成即焚,不予外传,不以文才自炫。韦懿贞的勤劳贤惠与知书达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成年的韦懿贞遍尝苦乐,洞明世事,人生阅历更为丰富。她经历了与闺友亲族的生离,与父母的死别,儿女的夭折,乱世的颠沛流离。这些折磨和劫难,通过她的女性视角反映在诗词中,使其作品有了心灵的深幽感和历史的厚重感。韦懿贞的伤逝之作兹举一例如下,中秋月夜伤悼儿女的《中秋对月感悼寿女、遐儿》:“皓魄今宵分外明,愁来不忍坐更深。昔年玩月人何在?掩泣空思梦里寻。”其他实录乱世经历的诗作,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堪称晚清“诗史”,例如《避乱山巢口占》:“时乱年荒避地难,无穷乡思绕云端。山花映眼含春足,莫到开残人未还。”再如《避乱歌》:

田园荒尽无耕牧,山头牵萝补茅屋。炉中只有桃花粥,目前惟见松花熟。旋斫生柴烧带叶,时挑野菜煮无盐。石润犹嫌春水涨,屋漏还愁夜雨添。干戈七载始清平,日出云开瑞色明。归来田地戴月耕,白石流泉分外清。这首诗是晚清广西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连年战乱,田园荒芜,百姓避居山中,住漏雨的茅屋,烧带叶的生柴,煮吃无盐的野菜、桃花粥,展现了时代的巨变,富有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以其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感染读者。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①赵翼.瓯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正如韩愈所言“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刘禹锡则谓“穷愁著书”,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综上可知李守陶在序中说韦懿贞“无所谓穷也”,未免过于皮相之论。

(三)交游

作为一名传统的封建女性,韦懿贞的交游不广,足迹囿于永宁,对象主要限于闺秀与亲族,方式则是以文会友。这些从其诗词题目可以概见,《秋夜怀诸姊妹》、《烟陇探棉线和玉英嫂原韵》、《咏庭梅和鸾英五姊原韵》、《外叔祖晓潭杨公挂冠归里》、《送葆荪十二弟白州之游》、《赠别兰英二姊》、《赠惠英十二妹》、《寄静英十三妹》、《寄怀十五表姊李兰声》、《读陈璞卿女史吟草以诗挽之》、《秋夜和葆森弟原韵》、《词臣二史宦湘欲赋归来率唫三章持赠》、《寄龙玉英嫂》、《侄髫龄游泮喜而赋此》、《七夕和爱珠表妹原韵》、《哭润弟》、《答表嫂赠佛经》、《咏簪和玉英嫂原韵》、《咏耳环和玉英嫂原韵》、《和五姊原韵》、《赠开祁侄寻梅》、《燕居率成步襢侄惊秋原韵》、《惜花春起早和业祥太史侄原韵》、《赠别李姑母》、《赠别朱丽英表姊》、《望江南·寄十五表姊》、《松入风·寄十五表姊》。

她交游的女性有兰英二姊、鸾英五姊、五姊、惠英十二妹、静英十三妹、十五表姊李兰声、朱丽英表姊、爱珠表妹、表嫂、玉英嫂、龙玉英嫂、李姑母、陈璞卿女史等,男性有外叔祖杨晓潭、葆荪十二弟、葆森弟、润弟、词臣二史、开祁侄、襢侄、业祥侄、李守陶等。其中韦懿贞“和原韵”的玉英嫂、鸾英五姊、爱珠表妹、五姊、葆森弟、襢侄、业祥侄,以及陈璞卿、润弟皆能创作。她在《哭润弟》中伤悼有才却早逝的亲人:“字作蝇头雪夜钞,韩潮苏海又推敲。惟怜未遂生平愿,万卷诗书忍泪抛。含愁展卷泪难消,弱冠何缘一梦遥。知尔幽冥应有恨,吟魂欲返在清宵。”她交游的女性以龙玉英的文学较为突出,男性以韦业祥最为卓荦。韦业祥的曾祖“韦士恭……常安镇世袭土巡检之后”,即今壮族,韦业祥是“甲子科举人,乙丑进士,翰林院编修,督学贵州,旋授直隶河间府知府”②联丰等修.永宁州志[M].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有《醉筠居士词》。韦懿贞的姊妹嫂姑母、兄弟侄等亲属及闺友,形成文学家族,雅好诗文,赠答唱酬,颇有实绩。

二、韦懿贞的词创作

(一)文学创作概况

韦懿贞《倚松居烬存草》一卷,诗词赋合刊,诗一百余首,词三十九首,赋两篇,有李良年、李守陶的序,李守素题词,韦氏第三子唐开济的跋。民国元年(1912)排印线装本,一册,存于桂林图书馆。集名《倚松居烬存草》其涵义有二,“倚松居”是韦氏的室名、雅号,她青睐的松树傲霜斗雪、四季常青,象征圣贤、贞德、坚贞、长寿,可谓韦懿贞追求高尚品格的自况;“烬存草”说明总集的由来,即烧剩的文稿,韦懿贞深受妇德影响“每一篇成辄就焚之,此则经圃昆季所窃录者。故曰:‘烬存也。’”(李守陶序)

韦懿贞的文学创作周期很长,从幼到老,近七十年,李良年总结道:“幼而习礼,老尚躭诗。待字璇闺,絮拟谢庭之雪;结褵绮岁,笔簪卫氏之花。鸾弦续而猿臂难封,蠹简翻则蛾眉顿展。宜其心珠夜朗,意蕊晨飞;春怀引杨柳抽丝,秋兴寄梧桐落叶。操之有素,乐此不疲。”这种不熄的创作热情,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堪称广西最杰出的文学女性之一。

韦懿贞留存至今的文学作品体裁多样,计有一百余首诗作,三十九首词,两篇赋,留存作品数量与其几十年的创作周期相较,尤显太少,其根源在于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了韦懿贞的创作观,更多的作品被她焚烧殆尽,故而存者甚少。其子唐开济在后记中回忆母亲:“所作甚夥而未尝出以示人。开济等就外传后始稍以一二见示。乘间请求全稿,则曰:‘妇道有四,诗词不列其中。女训且以不必识字,为言意深且远。予虽嗜此常用自凛,故兴到即作,作成即焚,不欲为外人道也。今已过中年,汝等尚知风雅,不妨择尤以示,俾知趋向并知予非一无所长而已。全稿何为?’”李守陶序中也论及:“或以孺人自幼及耄,既耽吟咏,何止此数?盖赋性撝挹,不欲以诗词自炫掩其妇德,每一篇成辄就焚之,此则经圃昆季所窃录者。故曰:烬存也。”

(二)词创作

韦懿贞喜吟咏,工诗词,她在《自叙》中总结道:“回首重闱静课诗,嬉游深悔少孤时。敲棋赌绣兰闺约,辜负韶华不自知。闷来呆坐醉如愚,弄月吟风聊自娱。才浅怨深应莫笑,俨教鱼目混明珠。”“自娱”与“抒怨”是她创作的重要原动力,因此她不刻意追求作品的保存与流传。

《倚松居烬存草》收录的词作如下,《十六字令》(团、清、情、濛、香、融、廊、寒)八首,《望江南·寄十五表姊》,《松入风·寄十五表姊》,《洞仙歌》(采蘋江上),《一剪梅》(溪光花映暗香浮),《撼庭竹》(新歌一曲艳阳天),《新荷叶》(雨过银塘),《拂霓裳》(秋气妍),《锦堂春》(日暖多开红杏),《武陵春》(落尽残红风雨住),《钓船笛》(湘水碧波轻),《忆秦娥》(离歌切),《一丛花》(一双蛱蝶绕芳丛),《卖花声》(宝鼎更添香),《醉太平》(长夏风薰),《秋蕊香》(夕照微茫烟树),《看花回》(野水荒湾隔岸船),《满路花》(乔木喜莺迁),《愁春未醒》(初收细雨),《南柯子》(半亩秧针绿),《雨中花》(芳草萋萋古渡),《少年游》(依稀犹记),《金人捧露盘》(天气清),《瑞鹧鸪》(画眉入时),《柳稍青》(杨柳栖鸦),《柳含烟》(汴堤柳),《望梅花》(疎影横斜香满庭),《梦江南》(秋夜永),《江南春》(云汉漠),《深院月》(情万种),《如梦令》(归到玉堂人静),《天净沙》(金波桂影婆娑)。

以上韦懿贞创作的词牌包括小令、中调,没有长调、慢词。小令28首,篇幅最短为《十六字令》;中调11首,篇幅最长为《愁春未醒》89字,其他中调词作为《松入风》、《洞仙歌》、《撼庭竹》、《新荷叶》、《拂霓裳》、《一丛花》、《看花回》、《满路花》、《金人捧露盘》、《瑞鹧鸪》。篇幅短小的小令以及篇幅稍长的中调,相对于篇幅较大的长调,更容易驾驭,叙事写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幽深,韦懿贞的词体选择反映出她的创作取向。

通过计量统计,其使用意象及用词频率如下:33风,32花,24云,21月、雨,19红、春,15水、柳、山,14 梦,13 绿、烟、清,12 愁、楼、香,11 秋、江、夜,10 玉,9 幽,8 恨、光、影,7 静,6 莲、画、窗、泪、更,5庭、燕、细,4 伤、翠、桃、醉、絮、书、河、灯、屏、凉,3桥、竹、销魂(魂)、雾、林,2 雪、院、兰、梅、杏、李、松、渔、喜、渡,1 茶、茗、菊、峰、岫、荷、琴、棋、凄、烛。所用词语“纤婉”,意象轻约优美,具有浓厚的女性化特征,山水花草,伤春悲秋,言愁寄恨,审美视野主要在闺阁化生存场景中。

对于韦懿贞的创作氛围、主要内容及成就,李良年用华美的骈俪词句在序中进行精彩书写:“翡翠窗开,风来谖谖;嫏嬛地静,尘涤纤纤。晶帘隔则花影移,彤管抽而藻思发。或思亲泪落,掩卷涟如;或送弟情牵,临歧珍重。怅昙花之幻影,忆女呼儿。幸慈竹之连阴,怜姑恋嫂。云璈递响,姊妹行宛奏埙篪。璧沼观光,娣侄中曾沾膏泽。又况辞摛黄绢,曲谱乌丝,遇物留题,乘游寄咏。漱玉花间之集,绛树双声。傅咸安石之章,牟尼一串。凡兹藻缋,岂尽芝焚。拾绮阁碎金,迥异糠粃砂砾;护昆冈片玉,何殊锦绣珠玑。”

从韦懿贞词的创作内容来看,主要描写自然景物,书写闺阁生活,表现女性情怀。李守素题词称其:“诗解言情根至性,题逢写景露真倪。”如《南柯子》:“半亩秧针绿,千条柳线青。桃李正阴阴,蚕稠叶怕少,采桑频。 蕉叶连天绿,莲花映日红。数声啼鸟隔林中,唤起纱窗人倦,午阴浓。”此词描写南方春夏优美的田园景致,秧针、柳线、桃李、蚕桑、蕉叶、莲花、啼鸟,意象丰富,视听结合,绿、青、红等色彩明艳,真切传神地表现出自然美。另如《醉太平》写景叙事,表现田园生活风土人情:“长夏风薰,人坐幽林。凉铺竹簟斑痕,琴横放绿阴。

海晏河清,雨降逢旬。醉歌鼓腹农人,齐唱太平春。”《天净沙》描绘金秋的月夜:“金波桂影婆娑,清光照彻银河,玉臂寒生无那。明珠夜晕,至今谁识嫦娥?”语言晓畅自然,情感含蓄深沉。《钓船笛》则描绘桂北的山水,表达羁旅之感:“湘水碧波轻,雨霁烟销鸥起。风定水天一色,有渔舟唱晚。 梅笛横吹两三声,对云山十里。听隔江人唤渡,正销魂客路。”

韦懿贞描写闺阁生活的词作,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抒发春恨秋愁,年华易逝的感伤,富有女性特色。例如《卖花声》:“宝鼎更添香,却恨日长。姊妹花开意倍伤。池畔才添春水绿,曲似回肠。 往事不堪详,索句犹忙。几度无言闷倚牀。飞絮扑帘春去也,莫听莺簧。”《拂霓裳》:“秋气妍,莲房冷坠露珠圆。云罗散,南来鸿雁带荒烟。新歌按花板,清调拨冰弦。对良辰。有新声、同谱玉樽前。 光阴迅度,好花好月难留。花易发,月缺曾见月仍圆。秋霜催华鬓,玉露损朱颜。无仙枕。何缘一梦能,转流年。”《锦堂春》:“日暖多开红杏,风和轻透绿纱。停针不语情无限,欲剪雨前茶。 静候银釭明灭,倦来宝枕欹斜。重门难锁游魂住,一梦绕天涯。”表现新题材的有《梦江南》描写自鸣钟:“秋夜永,枕畔睡将浓。啼笑梦中新旧事,隔房忽起自鸣钟,惊觉杳无踪。”这是一种能按时自击、报告时刻的钟,赵翼《檐曝杂记·钟表》:“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

关于韦懿贞词的艺术特征,有论者评价为情感纯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①韦湘秋.广西历代词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P390.。可从其词学渊源探知端倪。她取法对象是晚唐五代《花间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李良年序云:“漱玉花间之集,绛树双声。”例如《一剪梅》(溪光花映暗香浮),即模拟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连押的韵“楼、羞、愁、思、眸、流”都与李词相近。李清照的词作精妙清亮,风韵天然,语言清新素雅,构筑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韦懿贞瓣香漱玉,“倚声缀响都清绝”(李守素题词),“从兰薰粉泽而外,竞挹清芬”(李良年序),不事雕琢,清丽雅洁,自然天成。例如《撼庭竹》:“新歌一曲艳阳天,门外晚风恬。后庭香气绕重帘。美人春睡海棠妍。凤钗簪云髻,珠履步金莲。 锦帐横陈艳小怜,回首倍凄然。大抵浮生原是梦,兴衰贵贱总前缘。沉醉好永清,重贺太平年。”其他珠玑锦绣则有“秋霜催华鬓,玉露损朱颜”(《拂霓裳》),“难系春光欲断肠,愁鬓怕经霜”(《武陵春》),“万古江山浑不老,有一湾、流水溶溶。浅白深红,韶光转瞬,桃李嫁东风”(《一丛花》),“雁渺鱼沉,离情难话,都在月明中”(《少年游》),“塞笳惊起,堤边雁、飒飒秋风”(《金人捧露盘》)。从这些佳篇佳句可见,韦懿贞是聪慧、富有才情的女性词人,她的词创作师法自然,不事雕琢,笔端饶有清气,具有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实为林下雅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韦懿贞的创作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她生活的永福位于桂柳地区文化核心区域,山水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永福具有丰富的福寿资源,淳朴的民风,影响韦懿贞形成温厚和平的性情,秉持美德与操守,在时代巨变中善葆其身,享年八十岁。她出身书香官宦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禀性聪慧,喜好吟咏,诗词兼工,虽然囿于传统妇德女诫自焚其稿,但仍然保存下来39首词作,成为广西最高寿丰产的女词人。

韦懿贞的词作内容多样,既有模山范水,描绘山水田园风光,风土人情,表达羁旅离愁,又有书写闺阁生活,伤春悲秋,抒发闲愁与感伤,富有女性特色,还有描绘新事物的题材。在艺术上,她取法《花间集》、李清照,不事雕琢,其佳句佳篇,清丽雅洁,自然天成。韦懿贞的成就产生于浓厚的文化氛围,她以女性的身份,从女性视角切入,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词作具有强烈的女性特征。她作为少有的女性词人,创作周期长,创作量大,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性词人一统词坛的传统单一格局,使广西词更加具有完整性、丰富性,进而推动广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发展。韦懿贞犹如广西词坛的一朵奇葩,傲然绽放于苍松翠柏间,独具魅力,增添异彩,在广西词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1]韦懿贞.倚松居烬存草[Z].1912.

[2]韦湘秋.广西历代词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秦玮鸿.论清代广西女性词的文化蕴涵[J].河池学院学报,2007,(6).

[5]秦玮鸿.清代粤西女性词人及其创作[J].河池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宁明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