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嵩崧
(百色学院 中文系,广西 百色 533000)
本文所指加尤高山汉话(以下简称加尤话)指广西凌云县加尤镇岩脚村“高山汉”所说的汉语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藏语言词类上的一个特点是有量词。[1]8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加尤话量词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其与普通话有很多形式相同的量词,其中的大部分在语义或搭配关系上基本一致,基本型量词和临时量词均是如此。前者如“本、场、串、束”等,后者如“桌、口(一口饭)、坡(一坡草)、页(一页字)”等。加尤话与普通话的度量衡单位也基本一致,自普通话进入加尤话的语词也常常借用与普通话的量词进行计量。前者如:寸、斤、米等;后者如:一条路线,“路线”是从普通话进入加尤话的名词,加尤话也以与普通话一致的“条”进行计量。
本文讨论的是加尤话与普通话在名量词上的差异,一是加尤话与普通话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搭配范围不一样,有的加尤话窄于普通话,部分则大于普通话;二是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搭配范围参差;三是部分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形同实异;四是加尤话部分量词,在普通话中,这些词或者不存在,或者不作为量词使用;五是部分量词普通话有而加尤话无。
本文的考察主要参考《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中的《常用量词和名词配合调查表》。[3]61~71为了行文的方便,文中所举例子中相应量词用“~”代替。
这里所指的“窄”,统指搭配数量上的窄。有的是搭配范围包括在普通话搭配范围之内;有的搭配范围在普通话搭配范围之外;还有的搭配范围虽然小于普通话,但有个别加尤话有而普通话无的搭配关系。
1.把[pa54]:普通话“把”作量词可与4 类事物搭配:(1)用于有把手或能用手抓起的器具;(2)(~儿)用于一手抓起的数量;(3)用于某些抽象的事物:一把年纪;(4)用于手的动作:拉他一~;(5)用于动作、事情的次数。[3]19~20加尤话“把”使用范围比普通话略窄。普通话可以搭配而加尤话不能搭配的有:锁(一个锁)、椅子(一根椅子)、锥子(一根锥子)(括号内为加尤话说法)。
2.副[fu213]。普通话“副”作量词可与2类事物搭配:(1)用于成套的东西。(2)用于面部表情。[3]410加尤话搭配范围小于普通话,不少普通话可与“副”搭配的名词在加尤话中不能搭配。如:牌(一双牌)、嗓子(一条嗓子)、手套(一双手套)、手镯(一对手镯)(括号内为加尤话说法)。但有少量普通话不能与“副”搭配的名词加尤话可与之搭配。如普通话中“磨”的量词为“盘”,但加尤话可说:一副磨;加尤话还把够十人一桌使用的碗称为“一副碗”。
4.口[kəu54]。普通话“口”作量词可与2 类事物搭配:(1)用于人;(2)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等。[3]745加尤话的“口”不能用于人,用于器物的也很少,可说“一~锅”。
5.团[thuan31]。普通话“团”作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或抽象的事物。[3]1321加尤话搭配范围比普通话小,不能与“火、棉花、气、线、云”等搭配,可以和“毛线”搭配。但有个别普通话没有的搭配关系:一~疤。
6.家[tʃia45]。普通话“家”作量词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3]620加尤话搭配范围比普通话窄,普通话能搭配的“报社、饭店、工厂、旅馆、商店、书店、医院”等,加尤话都不能搭配。但加尤话也有个别普通话没有的搭配关系,如:一~亲戚、一~风景。
7.道[tau213]。普通话“道”作量词一般可与4类事物搭配:(1)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2)用于门、墙等;(3)用于命令、题目等;(4)次。[3]268加尤话的“道”搭配范围比普通话窄。普通话可以搭配的第1、第2、第4类名词,加尤话不能搭配,仅第3类中的个别名词可以与之搭配,如:一~工序、一~命令。我们认为,这种搭配关系是受普通话影响所致。普通话的“道儿”还可以作计量单位,相当于10微米。[3]268加尤话也没有这个用法。
8.朵[to54]。普通话“朵”作量词用于花朵和云彩或像花和云彩的东西。[3]336但加尤话仅用于花:一~花。
9.门[mən31]。普通话“门”作量词:(1)用于炮;(2)用于功课、技术等;(3)用于亲戚、婚事等。[3]885加尤话仅与以上所列第2类名词搭配,如:一~功课,一~技术。加尤话可与“门”搭配的名词均为晚近进入的普通话语词,由此可以判断这种搭配关系是受普通话影响所致。
10.座[tso213]。加尤话“座”的使用范围远远比普通话窄。“碑、车站、城、城市、岛、坟、工厂”等词都不与“座”搭配,与普通话搭配关系一致的仅“矿山”等个别词。“矿山”是较晚进入加尤话的词,所以这样的搭配应该是受普通话影响而形成的。但加尤话有个别普通话没有的搭配关系,如:一~碾子。
11.条[thiau31]。普通话“条”作量词可与3类事物搭配:(1)用于细长的东西;(2)用于以固定数量合成的某些长条形的东西;(3)用于分项的:三~新闻,五 ~办法。[3]1291加尤话的“条”搭配范围比普通话窄,普通话能与“条”搭配的词加尤话很多不能搭配,如加尤话说“一根尾巴”,不说“一~尾巴”;说“一根腰带”,不说“一~腰带”。但加尤话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搭配。如:一~冰(指长条的冰),一~嗓子,一~虹,一~鞭子,一~扁担,一~筋、一~神经。
此处所列加尤话搭配范围比普通话宽的量词,除“个”外,其他一般均只比普通话略宽,即除了有与普通话一致的搭配关系外,还有个别普通话没有的搭配关系。
1.个[ko213]。普通话的“个”是搭配范围很宽的一个量词,一般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3]441加尤话的“个”使用范围更宽。除了与普通话有相同的搭配关系外,普通话中有专用量词的许多名词,在加尤话中也可以与“个”搭配。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1)动物。如:一~牛、一~鸡、一~鸭、一~狗、一~雁、一~猫、一 ~鱼、一 ~蚊子、一 ~老鼠。当然,由于普通话的影响,动物名词与“只”搭配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2)植物。如:一~草(一小捆草)。(3)物体。如:一~山(一座小山)、一~岩头(一块石头)、一~水井、一~锁、一~窗户、一~炮、一~马达、一~鼓、一~镜子、一~锣、一~琵琶、一~尸体、一~蹄子。(4)居所、建筑。如:一~旅馆、一~学校、一~医院、一~银行、一~商店、一~书店。
2.根[kən45]。普通话中的“根儿”用于细长的东西。[3]443加尤话一般也用于细长的东西,但搭配范围更大。如:一 ~路、一~手杆(手臂)、一~脚杆(腿)、一~线、一~锥子、一~裤子、一~凳子(一般指较长的凳子)、一~笔、一~蒜头、一~虹、一~麻袋、一~口袋;甚至可用于身形细长的动物,如:一~蛇。但普通话习惯与“根”搭配的个别语词,加尤话不能搭配,如不能说“一 ~筷条(筷子)”,而说“一支筷条”。
3.块[khuai54]。普通话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3]752加尤话使用范围更宽,这其中的大部分可以与普通话的“片”互换。如:一~荒山(一片荒山)、一~糖(一片成片的蔗糖)、一~纸(一张纸)、一~伤疤(一个伤疤)、一~胡子(一片胡子)、一~草(一片草)、一~土(一块地、一片地)、一~森林(一片森林)、一~云(一片云)、一~旗(一面旗)、一~泥巴(一块泥)(括号内为普通话的说法)。但普通话可与“块”搭配的个别名词,加尤话不能搭配。如可说“一个砚台”,不说“一~砚台”。
4.排[phai31]。普通话用于成行列的东西。[3]966加尤话搭配范围略大于普通话,除了可与普通话有同样的搭配关系外,还可说“一~眼泪水”。
5.笼[loŋ31]。《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并未收录其作为量词的用法。但作为名词,普通话中的“笼”可以充当临时量词。如:一~鸡、一~鸟。加尤话也常常把它用作临时量词,可搭配的名词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加尤话有个别与普通话不一样的搭配关系,如:一~蚊帐。因此,其搭配范围略宽于普通话。
6.张[tsaŋ45]。普通话“张”作量词可与4类事物搭配:(1)用于纸、皮子等;(2)用于床、桌子等;(3)用于嘴、脸;(4)用于弓。[3]1639加尤话的搭配范围比普通话大,除了普通话可以搭配的名词外,加尤话还可与其他个别词语搭配,如:一~镜子。
7.节[tsaŋ31]。普通话作量词时用于分段的事物或文章。[3]660加尤话也是如此。但除此之外,加尤话还可以与“布”搭配:一~布。
8.部[pu213]。加尤话的“部”搭配关系略大于普通话,除了普通话可搭配的“电影、书、小说”外,还可说“一~桥”。
9.帮[paŋ45]。普通话作为量词用于人,是“群、伙”的意思。加尤话使用范围比普通话宽,除了可与表人名词搭配外,还可与表物名词搭配,如:一~雁。
10.颗[kho54]。普通话作量词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3]732加尤话一般也如此搭配。但加尤话还可以说“一~针”;切成小块的肉,量词也用“颗”,如:一~嘎(加尤话指“肉”)。
11.所[so54]。普通话作为量词时用于房屋和医院等。[3]1249加尤话一般也如此搭配,如:一 ~学校、一~房子、一~医院、一~银行,但还可以说:一~楼房,一~坟。
12.盒[xo31]。普通话作量词时一般用于比较小的有盖儿的盛东西的器物。加尤话也可以这样搭配,如:一~火柴,但还可以说“一~棺材”。
13.绺[liəu54]。普通话“绺儿”作量词时,线、麻、头发、胡须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3]835加尤话也可以这样搭配,如:一绺胡子、一绺毛、一绺头发。但加尤话搭配范围更大,除了以上搭配外,还可以用于较窄的长条形物体,如:一~嘎,指两根肋骨及其中间的肉;一~布,指不太宽的布条。
14.股[ku54]。普通话作量词时,(1)用于成条的东西。(2)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3)用于成批的人(多含贬义)。[3]466加尤话也有这些用法。但还可以说“一~病”(一般指流行的病)。
15.瓣[pan213]。普通话的“瓣儿”作量词时一般儿化,(1)物体自然地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2)用于花瓣、叶片或种子、果实、球茎分开的小块儿。[3]39加尤话的搭配范围略宽于普通话,除了与普通话一致的搭配外,还可以说“一~姜”。
这类量词,加尤话除了有与普通话一致的搭配外,还有加尤话可而普通话不可的搭配,也有普通话可而加尤话不可的搭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搭配范围参差”。我们观察到2例:
1.对[tuəi213]、双[Suaŋ45]。普通话的“对”与“双”意义相近:用于成对的东西。[3]328、1215一般而言,普通话中“对”更多重在左右、正反,性状相对的成双的事物,如“一对矛盾、一对夫妇”;“双”重在相似性,如“一双眼睛、一双脚、一双袜子”。加尤话与“对”或“双”搭配的名词,有的与普通话一致,如:一双眼睛、一双脚、一双腿、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对鸳鸯;有的与普通话相异,如说“一对叶肢(翅膀)”,不说“一双叶肢”;说“一对耳朵”,不说“一双耳朵”;可说“一对眉毛”,也可说“一双眉毛”;还可以说“一对鼻孔”“一对肩膀”。
2.匹[phi31]。普通话的“匹”作为量词有两个义项:(1)用于马、骡等;(2)用于整卷的绸布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3]988加尤话的固有搭配中,动物名词与“个”搭配,因此说“一个马”“一个骆驼”,不说“一~马”“一~骆驼”。加尤话有跟普通话一致的“一 ~布”,也有与普通话相异的“一 ~山”。因此,其没有与普通话“匹”义项(1)一致的义项,而有与普通话义项(2)一致的义项,却能与普通话不能搭配的名词搭配。
这一类量词在加尤话和普通话中词形相同,但在加尤话和普通话中它们搭配的范围没有交叉。
1.步[pu213]。普通话的“步”亦可作为量词,为旧制长度单位,1 步等于5 尺。[3]115加尤话中“步”亦可借为量词,但与普通话显然不同:一~台阶,一~梯子,一~桥。
2.手[səu54]。普通话的“手儿”作量词时用于技能、本来等:他真有两手。[3]1195加尤话中的“手”作量词时用于能一手抓握的物体。如:一~秧苗、一~旗。
3.杆[kan54]。普通话的“杆”做量词时用于有杆的器物:一 ~秤,一 ~枪。[3]422加尤话与这类名词都不能搭配,但可说:一~香烟。
4.挑[thiau54]。普通话的“挑儿”作为量词时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挑儿白菜。[3]1290加尤话则用于可挑起的成对的东西。如:一~水桶。
5.头[thəu31]。普通话“头”作量词(1)用于动物(多指家畜);(2)用于蒜。[3]1311加尤话不作此用,如“骡子、驴、牛、牲口、蒜、象、羊、猪”等都不与“头”搭配,却可以与“报纸”搭配:一~报纸。
6.台[thai31]。普通话作量词时有两种用法:(1)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歌舞等。(2)用于机器、仪器等。[3]1254~1255加尤话的“台”是“种玉米的地”的专用量词,如:一~土(一块地)。因加尤汉族的地以坡地为主,所以习惯称为“台”,也指分割明显的每一块地。
7.撮[tʃyi213]。《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对“撮”作量词的解释:(1)容量单位。10撮等于一勺,1市撮等合1毫升。(2)a.〈方〉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b.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3]227这说明“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为方言用法而非普通话用法。与普通话不同,加尤话的“撮”不指容量,不“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仅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有以下搭配:一 ~灰,一 ~土,一~垃圾,一 ~毛,一~头发。
8.版[pan54]。普通话“版”作量词可与2类事物搭配:(1)书籍排印一次为一版;(2)报纸的一面叫一版。[3]35加尤话的“版”不与以上两类名词搭配,但却有与普通话不一样的搭配关系:一~唱片。我们认为,加尤话量词“版”并非方言固有,而是从普通话引入的,但引入后其搭配关系与普通话并不一致。
部分量词加尤话有而普通话无。这些量词有的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可替换的对象,有的则完全找不到。
1.□[loŋ54]。用于计量植物,相当于普通话的“棵”“株”。如:一 ~树、一 ~苞谷(玉米)、一~谷子、一~甘蔗、一~芋头、一~竹子等。
2.蔸[təu54〛。《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收入这个词,但注为“方”,说明其为方言词。作名词时“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作量词时“相当于‘棵’或‘丛’”。[3]315在加尤话中,“蔸”也是用于计量植物的量词,相当于普通话的“棵”“株”。意义与上文“□[loŋ54]”基本相当,一般可换用。如:一~树(一棵树)、一~苞谷(一株玉米)、一~谷子(一株稻谷)、一~甘蔗(一株甘蔗)、一~芋头(一株芋头)、一~竹子(一株竹子)、一~草(一棵草)等。
3.□[toŋ213]。可用于人、物,凡成块的独立的物体均可与之搭配,用于人时是指个子大的。如:一~岩头(一块石头)、一~人(一个人)。
4.□[iau31]。相当于普通话的“堆”。如:一~土(一堆土)一~人(一群人)一~草(一堆草)一~岩头(一堆石头)一~沙(一堆沙子)一~板皮(一堆木板)等。
5.□[kaŋ54]。加尤话的“□[ka???]”指较短的时间,如“等~~”义即“稍等”。作量词时一般与“风”“雨”等表示天气现象的名词搭配,与普通话“阵”意义接近,但所指时间比普通话的“阵”更短。如:一~雨、一~风。
6.□[lo54]。专用于香蕉:一 ~香蕉,指整串的香蕉。
7.宕。一般用于下凹或多石少土的土地,牛无法耕种,纯粹靠人工耕种。如:一~土。加尤话中,“宕”也可重叠作名词“~~”,指的不深不大的洼地。
以下搭配,加尤话原本不说,但受普通话影响,这样的搭配已被接受。在这里,我们仍把它们算作“加尤话无,普通话有”。据调查,这类量词约50个,例如:
一宗交易,一项收入/比赛/成绩/工作/技术/运动/政策/制度,一出戏,一刀纸,一汪水/血,一锭墨,一栋房子,一席话,一番话,一叠钞票,一间房子/教室/屋子,一段故事/话/文章,一墩草/稻子,一餐饭,一份饭,一方图章/砚台,一峰骆驼,一撇胡子,一声雷,一艘船,一台轿子,一滩泥/水/血,一领席子,一垄瓦,一路队伍,一缕气/丝/烟,一摞书/碗/砖,一枚钉子/邮票,一面旗/鼓/锣/镜子,一名工人,一泡尿/屎,一截电线/管子/铁丝,一具棺材/尸体,一卷书/杂志,一棵菜/草/葱/麦子/棉花,一管笔/笛子,一份报纸/饭/杂志,一尾鱼,一贴膏药,一挺机枪,一筒香烟,一丸药,一味药,一位客人,一牙西瓜/月饼,一眼井/磨,一株草/稻子/麦子/棉花/树/秧,一尊炮/塑像,一服药。
以上是我们对加尤话名量词与普通话的差异的考察。
根据我们的观察,加尤话名量词与普通话虽存在差异,但趋同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不少加尤话原来没有的搭配,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已经出现;普通话的不少搭配,加尤话母语者已感觉比较自然。如与“嘎”(肉)搭配的量词,加尤话固有的是“坨”“块”,但现在与“片”的搭配已得到认可;而与动物名词搭配的量词,不用“个”而用于普通话一致的“只”“匹”等,也被人们所接受。
加尤还居住着壮族和瑶族,我们观察到,部分“高山汉”也略通壮语、瑶语,但加尤话并未从壮语、瑶语借入量词。我们认为,一是桂西长期以与加尤话接近的官话作为族际交际语,壮族、瑶族人民多为操民族语言、官话的双语人,“高山汉”与之交流障碍不大;二是“高山汉”母语感情比较强烈。这应该是他们没有从壮语、瑶语借入借词的主要原因。
[1]马学良.汉藏语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黄伯荣,孙林东,陈汝立等.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