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以王念孙《读书杂志》为例

2013-08-15 00:47:42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讹误异文王氏

程 蒂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讹误,严重者,甚至“面目全非”。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乃至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可见,校勘的第一步则是发现古籍讹误,如何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

一、异文的校勘价值

《王右丞集笺注》里指出:“豕亥变形,鱼鲁易韵,名士手校,犹有异同,况多经妄庸人改窜其中乎?”[1]意思是说,对于形近、音近字,名家校勘时都难免出现或异或同,更何况大多都经过学识平庸之人的改窜呢?“异同”则会产生异文。既然古籍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讹误,要恢复古籍的本来面貌就需要进行校勘。校勘则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料,古籍中保存的大量异文资料是校勘非常重要的语料。

1.关于异文

弄清了异文的概念和类型,对于找出异文去进行文献校勘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异文有着非常相当重要的校勘价值,比较异同,列出异文,为进一步校勘工作提供资料。所以历代很多学者利用异文取得了重要的校勘成果,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其中代表性的巨著。

对于异文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陆宗达、王宁先生《训诂方法论》:“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与在别处的引文用字的差异。异文的情况十分复杂,一般包括:同源通用字、同音借用字、传抄中的讹误字、异体字、可以互换的同义词。”[2]

对已异文产生的原因,罗积勇先生《异文与释义》里指出:“古籍之所以会出现异文,是由于:(1)原文在传抄翻刻中发生谬误,而他书所引则保存原貌;(2)原书在传抄翻刻中,后人往往以当时的字代替古字;(3)原书保存古字古语;而后人引用、袭用时往往以当时字代替古字,以当时的语言代替古语;(4)现在所见的原书是该书的一种版本,而他书引用、袭用时所依据的可能是当时流行的另一种版本。”[3]根据罗积勇先生的观点,异文主要是由于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谬误和依据的不同版本造成的。

对于异文的类型,朱承平先生《异文类语料的鉴别与应用》认为:“主要包括版本异文、引用异文、两书异文三种。······名称异文,也应该属于异文的范畴。”[4]王彦坤先生把异文分为四大类:(1)校勘学的角度,有脱文、衍文、倒文、讹文等;(2)文字学角度,古书用字现象;(3)词汇学角度,同义换用;(4)语法学角度,有句式转换和虚词换用。[5]

2.异文与他校法的运用

利用异文,是校勘古籍最直接的途径。陈垣《校勘学释例》提出的校勘的四种方法:本校、对校、他校和理校,成为校勘学上的不刊之论。在这四种方法中,对校法、他校法与异文的联系最为密切。下面围绕异文与他校法的运用来产阐述异文的校勘价值。

陈垣指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6]可见,利用他校法校勘古籍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其书与“采自前人者”、“后人所引用者”、“同时之书所并载者”相比较时,就会发现大量的异文资料。

《读书杂志》特别注意借助类书的引文进行校勘。因为类书“原来是广搜群籍,分类或按照字顺编排,以便人们在写作及研究时查考成语、故事的。其中多系节录各书原文,有时甚至将整部书籍完全收入,而较古的类书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还是在古籍刻本大量流行以前编成的,其所收材料大体上是直接从古抄本转录”[7]。因此古类书引文可信度很高,是校勘的重要资料。下面举《读书杂志》里运用他校法发现异文,进行校勘的例子。

(1)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高注曰:“霄雿,高峻貌也。无垠,无形状之貌。”念孙案:霄雿者虚无寂漠之意。《椒真篇》曰:“虚无寂漠,萧条霄雿。”是也。上言“霄雿”,下言“无垠鄂”,义本相近。高以正文言上游,遂以“霄雿”为高峻貌,非其本指也。“无垠”下有“鄂”字,今本正文及注皆脱去。《汉书·杨雄传》:“纷被丽其亡鄂。”颜师古曰:“鄂,垠也。”“垠鄂”与“霄雿”相对为文。《文选·西京赋》:“前后无有垠鄂。”李善注:“《淮南子》曰:‘出於无垠鄂之门。’许慎曰:‘垠鄂,端崖也。’”《七命》注同。是许本有“鄂”字。《太平御览·地部二十》:“《淮南子》曰:‘下出乎於无垠鄂之门。’”高诱曰:“无垠鄂,无形之貌也。”是高本亦有鄂字。”(《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二》“霄雿”、“无垠”条)

案:胡适对于此条赞赏有加,说道:“王念孙校,‘无垠’下有‘鄂’字。他举三证:一、《文选·西京赋》‘前后无有垠鄂’的李善《注》:《淮南子》曰‘出于无垠鄂之门。’许慎曰:‘垠鄂,端崖也。’二、《文选·七命》的李善《注》同。三、《太平御览·地部》二十:“《淮南子》曰:‘下出乎於无垠鄂之门。’高诱曰:‘无垠鄂,无形之貌也。’这种证实虽不得西汉底本,而可以证明许慎、高诱的底本如此读,这就可算是第一等的证实了”[8]

显然,这被胡适誉为“第一等的证实”的三条证据,都是其他书的引文,王念孙运用的是他校法来发现异文“鄂”字,“无垠”下脱“鄂”字。同时也利用异文证明了自己的推断。

(2)汗明见春申君,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鲍注曰:“异于小休。”念孙案:鲍说甚谬。先生息矣,犹孟尝君言“先生休矣”,“息”上不当有“大”字,此因上文“大”字而误衍耳。《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此无“大”字。(《读书杂志·战国策第二》“大息”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发现异文“大”字,此处疑误。根据《太平御览·人事部》引用此处无“大”字,推测“先生大息矣”应无“大”字。接着,据孟尝君言“先生休矣”,也应为“先生息矣”。故“大”字为衍文,并分析讹误的原因,因上文有“大”字而误衍。

《说文》:“休,息止也。”《广韵·职韵》:“息,止也。”《广雅·释言》:“息,休也。”可以得知,休息、停止是“休”与“息”的共同义项,并无“大息”与“小休”一说。故,鲍注谬误甚矣。倘若未能校勘出讹误,注释也会随之误也。校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异文与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

很多时候,古籍讹误是很隐蔽的,不易被发现,造成讹误的原因也是纷繁复杂的。所以,综合运用校勘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综合运用校勘方法不仅有利于发现古籍讹误,而且有利于发现更多的证据,增加校勘记的正确率,使之更有说服力。同样,有时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校勘方法来发现异文材料。《读书杂志》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校勘成果。下面举《读书杂志》里综合运用校勘方法发现异文,由异文发现讹误,进行校勘的例子。

(1)公主与鸟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念孙案:“鸟”字涉上下文“鸟孙”而衍。孙男女三人者,公主之孙男孙女,共三人也,“孙”上不当有“鸟”字。下文“公主卒,三孙留守坟墓”,是其证。《汉纪》有“鸟”字,亦后人依误本《汉书》加之。《太平御览·礼仪部三十二》引此无“鸟”字。(《读书杂志·汉书第十五》“鸟孙男女”条)

案:此条校勘记综合运用本校法和他校法。首先,运用本校法,下文“公主卒,三孙留守坟墓”,无“鸟孙”说。那么,“公主与鸟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则“孙”上不当有“鸟”字,“鸟”字疑衍。接着,运用他校法,类书《太平御览》引用此处并无“鸟”字,是有力的证据。并分析产生衍文的原因,此涉上下文“鸟孙”而衍。虽然《汉纪》也作“鸟孙”,但它较《汉书》后出,也是后人未发现“鸟”字为衍文,依《汉书》误本所加。

(2)使我可系羁者,必其有命在於外也。念孙案:“有命在於外”当作“命有在於外”,言既为人所系羁,则命在人而不在我也。今本“命有”二字误倒,则文义不明。《文子·精诚篇》正作“必其命有在外者矣”。《庄子·山木篇》:“物之所利乃非已也,吾命有外在者也。”即《淮南》所本。(《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二》“有命在于外”条)

案:此条校勘记综合运用他校法和理校法。王氏首先运用他校法发现异文。根据“必其有命在於外也”在《文子·精诚篇》等处引文作“必其命有在外者矣”,提出质疑,“有命”二字疑为倒文。再运用理校法,根据句意,既然被羁缚了,则命运的主宰不在自己,这样就文从字顺,确定当作“命有在於外”。如果作“有命在于外”则讲不通。《庄子·山木篇》:“物之所利乃非已也,吾命有外在者也。”与此处意思一致,从旁证明“命有”二字误倒。

从上条校勘记可以看出,王念孙校勘讹误十分的严谨与科学。找了两条旁证、一条内证:从引文来比较异文,找意思相近的语句来比较,从语意出发。这也可以称为“第一等的证实”。

二、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

1.由异文察讹文

(1)天下于是太平治。念孙案:“太”当为“大”。“大”、“太”字相近,后人又习闻太平之语,故“大”误为“太”耳。《群书治要》引此正作“大平治”。(《读书杂志·史记第一》“太平治”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群书治要》正作“大平治”,那么,“太”、“大”为异文,此处质疑。王氏认为“太”当据《群书治要》改为“大”。误为“太”是因为字形相近,而且日本高山寺藏《史记·夏本纪》正作“大平治”,进一步证实了王念孙的结论正确无误。

(2)其泽薮曰疆蒲。念孙案:疆蒲,《周官》及《群书》皆作“弦蒲”。盖“弦”与“强”字形相似,“弦”误为“强”,又误为“疆”耳,当改正。(《读书杂志·逸周书第四》“疆蒲”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发现“疆蒲”、“弦蒲”为异文,此处质疑。根据《周官》和《群书》皆作“弦蒲”,推测“弦”误为“疆”。进而分析,因字形相近,“弦”误为“强”,又误为“疆”,所以“弦”误为“疆”,当作“弦蒲”。

2.由异文察脱文

汉水重安而宜竹。念孙案:《太平御览·地部二十三·二十七》引此竹下皆有“箭”字,今本脱之。《礼书》引此已无箭字。古人言物产者,多并称“竹箭”,故曰:“汉水重安而宜竹箭”。《周官·职方氏》曰:“其利金锡竹箭。”楚语曰:“楚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皆是也。(《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四》“宜竹”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根据此处在《太平御览》的相关引文发现异文“箭”字,此处疑脱“箭”字。古人在形容物产的时候,多是习惯并称“竹箭”。并找了文献中运用到“竹箭”的实例,来确定“竹”字下脱“箭”字。

3.由异文察衍文

(1)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念孙案:此篇皆言“地之所载”,“地”下不当有“形”字,此因篇名而误衍耳。《高释篇》名云:“纪东西南北山川薮泽,地之所载,万物形兆所化育也。”则正文本作“地之所载”明矣。《海外南经》云:“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云云。”此即淮南所本。(《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四》“地形之所载”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海外南经》云:“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云云”,在此言“地之所载”无“形”字,发现异文“形”字,“形”字疑衍。 进一步分析《淮南内篇·地形训》中“九州、九山、九塞、八风、六水”都是说“地之所载”,非言“地形之所载”,故“地形”的“形”字误衍。至于产生衍文的原因,则是涉篇名《地形训》而误。高诱注:“纪东西南北山川薮泽,地之所载,万物形兆所化育也,故曰地形,因以题篇”。他也认为此处应是“地之所载”,言“地形”也是涉篇名之故。

(2)荠冬生,中夏死。念孙案:此本作“荠冬生而夏死”。后人以为荠死於中夏,因改为中夏。不知上文“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皆但言其时,而不言其月,“荠”亦然也。《艺文·类聚草部下》、《太平御览·百谷部一·菜部五》引此并作“荠冬生而夏死”。(《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四》“中夏”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根据《艺文·类聚草部下》、《太平御览·百谷部一·菜部五》两处引文皆作“荠冬生而夏死”,发现异文“中”字,“荠冬生,中夏死”疑衍“中”字。继而,上文“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都是说的季节,并未具体到月份,而“中夏”却指夏季的第二个月,与一贯写法不符也。则应改为“荠冬生而夏死”。

至于“中”字误衍的原因,后人因熟于荠死于中夏的现象,故而妄加“中”字。其实荠死于中夏的现象在文献中也有记载,如《抱朴子》:“荠,麦,大蒜,仲夏而枯”。但是此处却只能言季节夏天,不能表月份。

4.由异文察倒文

使我可系羁者,必其有命在於外也。念孙案:“有命在於外”当作“命有在於外”,言既为人所系羁,则命在人而不在我也。今本“命有”二字误倒则文义不明。《文子·精诚篇》正作“必其命有在外者矣”。《庄子·山木篇》:“物之所利乃非已也,吾命有外在者也。”即《淮南》所本。(《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二》“有命在于外”条)

案:王氏运用他校法发现异文,根据“必其有命在於外也”在他处引文正作“必其命有在外者矣”来推测“有命”二字疑为倒文。再运用理校法,根据句意,既然自己被羁缚,则命运的主宰非己也,这样就文从字顺。如作“有命在于外”与上句逻辑不符,造成文义不明。

[1]赵殿诚.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3.

[3]罗积勇.异文与释义[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2).

[4]朱承平.异文类语料的鉴别与应用[M].湖南:岳麓书社,2005.

[5]王彦坤.古籍异文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陈垣.校勘学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胡适.校勘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讹误异文王氏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北方论丛(2021年2期)2021-05-22 01:33:44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12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 07:44:20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明督抚年表》讹误校补十一则
黑龙江史志(2016年6期)2017-05-06 22:25:27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