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磊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升,我国外贸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日益密切的今天;一方面,外贸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外贸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更严峻的挑战。外贸企业如何面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更好运用管理工具确认风险敞口,将持有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并给予有效管控是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大国的位置,国际贸易往来也基本稳定。但是基于人口红利形成多元化市场,在经济低迷期也显现出一丝疲软。外贸企业在经营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如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方(或进口方)会因进口方(或出口方)不履约而遭受经济损失。外贸出口企业中有部分企业风险意识较差,急于得到出口订单,很难辨识对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往往侥幸的发出货物,最后出现对方不给回款的现象。
2.坏账风险。坏账风险是外贸企业无法按时全额回收所欠货款。由于外贸企业交易过程中存在货款支付方式、支付条件、分期款项的合同因素;外贸交易过程中的单证、文件、票据等传递文本因素;贸易合作国政治、经济、法律、民俗等宏观环境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坏账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以外币为计价单位表示资产和负债,因外汇汇率变化而产生的记账价值上浮和下跌的可能。外贸企业汇率风险主要包括换算风险、交易风险和营运风险。
(1)换算风险,对于外贸企业在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业务时,为便于财务记录级财务分析,期末进行折算形成账面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
(2)交易风险,对于外贸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货币资金价值可能因汇率变动而变动。涉及到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又包括借贷风险、支付风险、外汇资产风险三种。
(3)营运风险,对于外贸企业在本国于贸易国经济因素相对变化,而引起的非预期实质性变化,对企业价值的整体影响。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由于外贸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本金不充足,资本金成本较高,融资渠道出现问题,造成外贸企业不能按照国际贸易合约规定支付款项而形成的风险。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外贸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系统内风险也有来自于企业外部的风险。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因企业的不同成因也不尽相同。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如果贸易往来国或区域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综合外在因素的不确定可能会导致外贸企业损失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在企业管理范畴之外,但是对于企业实际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如我们国家目前外贸企业还是基于人口红利的低成本战略形成的销售,由于在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企业放宽风险敞口,最终形成相应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2.内部管理不健全。部分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轻视内部管理,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经营过程中以产品销售为主体,忽视产品销售的财务管控,导致企业出现相应的风险。基于COSO五要素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分析。
(1)内部环境,规定外贸企业的纪律和框架,影响经营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外贸企业往往存在部门设置于权利分配不对等;忽略内部审计机制的监督作用,淡化企业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建设。
(2)风险评估,外贸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外贸企业管理层往往只是关注企业外部风险,少有从内部入手进行组织建设、营运安全、技术性管理,以方便评估外贸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
(3)控制活动,依据外贸企业之前的风险策略,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外贸企业往往比较关注传统意义的控制工作,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控制等。而在预算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上往往不能很好运用。对于经济周期性的流动性管理更是缺乏。
(4)信息于沟通,外贸企业及时、正确收集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企业内外部沟通顺畅。外贸企业较为重视市场信息的变动,往往忽略内部信息沟通建设。
(5)内部监督,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价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外贸企业较为关注企业内部日常监督活动,对于企业的专项监督,尤其是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专项监督开展较少。
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必须解决的发展瓶颈。对于来自于企业外部的风险只能采用关注并积极寻找战略转移的方式解决;对于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则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太现实的,只有通过合理的措施调控,让财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应对信用风险措施。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结构,专门负责外贸企业的业务对象的资质审核和信用评级。运用5C理论,通过对企业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的综合评价和确定商业往来的对象。在筹建自身的信息管理结构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同行业的风险状况,及时调整原有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2.应对坏账风险措施。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外贸企业形成宽松的销售政策。O/A?、D/A、D/P等贸易方式在交易比重中占有很大一部分范畴,在此环境下,外贸企业只有强化内部控制内部建设,加强自己产品质量管控,优化应收账款流程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做好相应的款项回收。避免因坏账形成的风险影响外贸企业的长期发展。
3.应对汇率风险措施。(1)选用合适的结算货币。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信贷过程中,选用正确的币种将关系到贸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承担多少汇率风险。考虑到我国现有货币情况,在对外贸易时尽量选择人民币作为合同支付货币。如果不能选用,本着“出口硬货币、进口软货币”的原则进行操作。在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书最好填写相应的保值条款。
(2)适当使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外贸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有关的套期保值借以达到规避防范风险的目的。利用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来规避短期交易风险;利用长远期外汇合同、货币互换交易以及平行贷款的方式来解决较长期限交易风险。
(3)资产负债表保值化解外贸企业财务折算风险。弄清楚表内账户、科目各种外汇规模,明确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大小;确定调整方向及进一步对科目、账户进行分析和权衡,尽可能保证单一货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相等。
(4)国际化经营多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以及产品销售等进行整体布局。通过全球的布局分布,弱化因汇率变化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当国际汇率市场出现波动时,外贸企业从采购到生产,从生产到销售全方位的分析,使用低成本渠道,从而减少汇率变化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5)通融资国际化、多样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金的来源分配资金的去向。采用多样化的筹资途径实施资金的获取;采用多样化的投资将闲置资金配置到项目中去。如,企业销售一批货物到A国,结算使用的是A国货币,3个月后进行款项结算,为避免相应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采用从A国取得同等期限的贷款方式来抵消可能存在外汇风险。
4.应对流动性风险措施。外贸企业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项目。外贸企业应对于防范流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对现金的最佳持有量、库存商品的最佳库存等要有清楚的认识。充分考虑到外贸企业流动资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周期以及行业特点可能出现短期资金短缺。因此,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运用财务预算柔性管理的理念保留部分不可预见的货币资金的流动性。
[1]尹亮.关于完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决策与信.2008(12)
[2]冯伟.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对策研究[J].金融观察.2007(05)
[3]邓明然,曾玲芳.论网络财务与企业理财系统柔性[J].财贸研究.2004(01)
[4]马卫社.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国际商务财会.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