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敏
(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商丘 476000)
当今学术的繁荣、文献载体的多样、读者对信息快、精、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远程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信息机构的多样化和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催生了区域间图书馆联盟的应运而生,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豫东作为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现在共有六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三所,高职高专三所。各图书馆一直处于自建状态,早期有些馆间借阅特许,基本处于最原始的服务状态,没有实现馆际间的信息资源合作。另外,这六所高校的共同特点是馆藏电子资源少,购买数据库最多的一所学校也只有八个,有三所学校为零,人均电子资源经费投入1.2元。在目前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这种情况在高校来看,显得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
近些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发展较快,图书馆联盟也应运而生,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初见端倪。资源是宝贵的,但更宝贵的是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目前整合六所高校资源,建立图书馆联盟虽已达成共识,但现实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意识落后。各高校图书馆习惯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缺少资源共享的主动性和大局意识,各个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少。二是管理机制不同。六所高校四种管理体制(省管高校、省地共建、民办高校、企业办校),各自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相对封闭。三是资金来源制约。各校的经费管理模式和政策性投入差异很大,共建共享活动经费还要靠自行解决,经济协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9世纪末,便有图书馆开始致力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20世纪80到90年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图书馆联盟的传统合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电子资源的产生和发展,又改变了信息检索和获取的方式,使得图书馆能以快捷、简单的方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提供即时检索,进行网上传递,大大提高了馆际合作的效率,并为图书馆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功能。这一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联盟开始出现[1]。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对豫东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积极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加强校企结合、校际合作、学校和政府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联盟合作也会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目前,河南以及全国都出现了很多图书馆联盟的共享模式,包括高校、公共、科研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如高校系统的CALIS、HALIS,公共图书馆的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以及科研系统的NSTL,还有河南部分高校区域间的图书馆联盟等。
实践证明,图书馆联盟是网络时代促进馆际合作、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最有活力、最具可行性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自愿建立起来的,各成员馆地位平等,主体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参与程度有成员馆自主决定,参与的利益有成员馆分享,可以突破现行体制“条块分割”的限制[2]。
合作思想的统一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首要条件。领导者真正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才能积极支持合作。在豫东高校区域性间运行共建共享模式有以下优势:其一,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二,各高校间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为共建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其三,各高校间关系密切,有利于协调与沟通;其四,各高校有相同的业务管理软件和网络条件。
要保证图书馆联盟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的协调机制来加强政策引导,统一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要成立一个宏观指导层面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委托一至二个核心图书馆牵头,负责日常协调管理和联盟执行委员会工作。这个执行组织一般由执委会邀请本地区具有人才、资源、技术优势的图书馆牵头,成员是包括本地区其他成员馆的负责人,主要任务是参与联盟的决策和计划、批准和审查工作流程、讨论和批准工作方案、分配重要资源等。执委会再设若干个工作小组,如负责收集意见并对联盟的服务进行效益分析和统计的反馈小组,保证资金和成员馆利益不受损失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监管小组等。
根据豫东地区高校图书馆实际,图书馆联盟的建立目前缺乏必要的软件技术支持,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来整合联盟内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以是公司加学校的共建模式,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使用广泛和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有Web2.0、MedaLink与soa技术等。现在移动图书馆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只要有了“一站式”的资源统一检索和服务平台,就能实现各图书馆传统文献和数字资源在同一平台上的整合以及统一调度使用、电子文献全文传递、纸质文献馆际互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获取服务。
经费问题是图书馆联盟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影响资源共享进程的重要因素,稳定、持久增长的财政支持是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豫东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是:省管高校经费相对较多;省地共建高校,可得到地方财政支持;民办高校、企业办学,资金使用较为灵活。联盟的启动和建设经费主要依赖政府拨款,民办高校则主要靠从办学收费中提供资金支持。当联盟运行取得一定服务效益后,及时总结工作成绩,向当地政府报告联盟服务的效益统计,争取政府财政的连续投入。
所谓“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利益平衡机制”,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主体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并促使各相关主体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对各相关主体思想行为的引导与控制,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调节机制[3]。
建立共建共享成员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就是要使各信息资源单位受益。鉴于目前豫东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情况,对投入较多的学校在利用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可享受更多的超值服务;读者可以免费借阅其他成员馆的文献资源,免费利用其他的特色资源。投入较少的机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方式利用数字信息资源,实现无偿共享和有偿共享共存发展。
图书馆联盟这一组织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服务。各高校要牢固树立资源共建共享、共谋发展的大局意识,永远植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
各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都是实现共享的资本,而文献资源建设永远都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资源建设中,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资源的多样性,自建特色数据库,探索一条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特色的新路子。
联盟发展的价值体现在于优质服务,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支业务精良的专业队伍,使联盟的运作更为协调,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赵文媛.中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近况[J].图书馆学刊,2009(8).
[2]曲晓玮,毕素清,覃冠.网络环境下佛山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2008(6).
[3]岳延春.浅论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