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妍
(建设银行青岛总审计室,山东 青岛 266061)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速,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银行发展需求,银行业转型已刻不容缓。旨在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中起重要作用,是推动银行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一环。
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科学作为前提,应用专门的技术与对策,通过对各类信息收集、分类、汇集以及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理解银行管理会计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立足本银行的经营管理,按照管理层需要编制报告,为内部决策提供参考;第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约束,以管理层需求为准;第三,管理会计是对银行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和业绩进行控制、评价和考核的学科。
从1993 年我国银行业商业化改革方案实施以来,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而管理会计自身特质及其作为决策制定工具的身份,使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成为必然。目前,我国银行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与应用、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内部转移价格、责任会计、业绩考核和决策分析等方面,成为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危机的工具。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主流管理方法,它通过电子、网络等手段,准确提供业务经营和财务数据信息分析,体系已臻成熟。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各项业务的成本核算,测算其盈亏平衡点;将盈利分析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确定产品定价;通过分产品、分客户的风险量化核算,取得风险、成本、效益平衡,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商业银行作业成本法与制造类企业原理一致,西方银行一般开发专用软件进行成本分解。在精细的成本量化基础上,决定各项产品的扩大或收缩,控制高成本、高风险客户发展,提高成本利润率。
西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将各项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形成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式。通过对指标层层分拆,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
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的理念、方法和推广上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一些银行已经建立起管理会计系统,国内管理会计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全面预算管理。包含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方面,以综合经营计划为载体,形成机构绩效、产品绩效和部门绩效挂钩的全方位预算约束体系。
2.费用核算。推行财务集中,将费用核算层级上移,甚至一个分行只有一个财务核算中心,同时采用总量控制和收入成本比控制的方法控制费用,部分商业银行还对单项费用实行上限控制。
3.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各商业银行普遍拥有自己的资金池,将资金集中到总行统一管理,全行统一调度。分支行在资金上存和使用时按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计算成本收入。
4.绩效考核。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辅以其他利润、成本、业务量等方面指标,构成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并依此作为费用、薪酬、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但是距离将管理会计真正系统性的应用到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上还有差距,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全面预算管理不完善。管理会计以责任制为核心,旨在从全局的高度做出预算规划和动态监测,并落实到责任主体,而非仅关注于如何完善会计核算、成本利润等指标分摊。商业银行有众多分支机构,各机构之间的指标制定、责任划分难以做到考虑全面细致;且大多数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业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定期下达上期指标完成度,全面预算管理的动态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以上均影响了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战略规划中的作用。
2.组织架构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日益发展,经营手段日益更新,规模日益扩大,银行内部上下层级、同一层级各部门不断增多,且多存在“重存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形。因此,要强化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必须优化银行内部部门设置、在机构精炼的基础上全方位明确责任主体。
3.业绩考核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虽然已经做出了巨大进步,从仅考虑事后结果指标向事中、事前的发展潜力指标倾斜,然而这些指标大都是围绕银行产出的。如何设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规范和激励后台服务部门、前后台所有的服务过程,将通过指标拉动绩效转变为内部推动价值产出,还值得深入思考。
4.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备。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系统建设,提高自动化程度,但在数据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手工录入数据较多、系统漏洞、数据加工方法不科学以及非财务信息缺失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程度将极大影响管理会计的成效。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又是融合了会计、企业管理、行为科学以及决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同时,管理人员往往对管理会计理解存在偏差,或是夸大其作用或是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施。
商业银行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范围、职责和内容等有明确认识,对管理会计所要达成的目标要定位清晰,将管理会计与本行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最终将其应用于产品定价、营销管理评估等、项目决策追踪等,并通过管理会计制定和修正本行的发展战略。为此,应加强管理会计岗位建设,建立从总行到分行的管理会计体系。
通过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成本核算模式等对成本进行更科学的核算。对内部资金价格的制定上,要能反应真实的资金机会成本和机会收益,更多考虑市场资金价格,这样也更有利于与其他行的比较和竞争。对产品成本核算上,也要充分考虑开发成本、推广成本、对产品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等因素,建立一整套成本核算体系。
在考核体系建设上,纵向考核和横向部门考核应并重。应加大资本回报率指标权重,引入平衡计分卡方式,增加客户满意度、员工成长性和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考核,激发内部创造价值的长效动力,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同时,区分横向部门间性质,比如对直接经营部门、前中台管理部门、后台保障部门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最大程度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
考虑到管理会计面对的是繁杂的数据加工工作,因此管理会计应用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为此,可以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打破系统间独立状况,通过数据的生成、归集和使用实现信息的动态有效利用。
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培训使其树立管理会计的理念;对财务人员,可以通过鼓励其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学习、加强外部交流等使其掌握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力。
中央银行、银监部门、各级政府等应完善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银行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学术理论界应重视管理会计应用研究,深入实践,开展典型案例方面的分析及其应用经验的推广等。
[1]舒家伟.西方银行新成本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2).
[3]肖伟.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