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重点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研究*

2013-08-15 00:45:34吉广庆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腐败制度教育

吉广庆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高等学校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部门及现象

1.招生、收费、学籍管理与教学各环节的腐败。具体表现如下:滥用职权,违规招生,收受贿赂甚至索贿和借机敲诈勒索,尤其是在招收保送生、特长生等工作领域。学校在学费、服务性费用、教辅资料费、代收费、工本费等[1]方面存在乱收费现象。因为国家批准的高校收费项目只有学费和住宿费。个别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借为学生转系、转专业、专升本、推荐免试研究生、评奖学金及各种奖励或表彰、考试阅卷等各种机会搞权钱交易、钱分交易等。一些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以组织考察为名,向申请入党的学生暗示甚至公开索贿;或借推荐就业之机,向毕业生索贿。

2.高校经济活动中的腐败。负责高校校舍、宿舍、食堂建设装修,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图书教材、维修材料、食堂膳食、校医院所需药品药材的采购等基建、后勤与设备部门,已成为违纪的多发点和纪检监察工作最棘手最艰难的监督领域。自筹办学经费、科研经费使用存在严重漏洞。校办企业、研究所、诊疗所等国有资产流失。

3.学术腐败。项目垄断、内幕交易、集体公关、骗取课题等学术浮夸与奖项之弊,抄袭与剽窃的学术蝗祸等现象。

二、高校腐败产生的原因

1.放松世界观改造是腐败产生最根本的主观原因。文化层次、思想素质相对较高的高校工作者相对来说,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抵御能力较强。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面对权力可能带来的形形色色诱惑,他们未能经受住考验。

2.制度缺失和滞后是腐败产生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我国高校权力结构是以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心,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使校长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职能部门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是监督不到位,决策不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领导大权独揽,并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有些高校的学术自主权,实际成了行政自主权的膨胀。另外,与教学科研资金来源多样化不相应的是,教育系统有效的管理与监管机制并未随之建立,所以近年来教育腐败案件不断攀升。

3.市场经济及社会负面影响为教育腐败提供了大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科研经费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除国家拨款外,还有社会捐助、横向资助、学生学费、校办产业等来源,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高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负面的东西都会在教育领域反映出来。

三、预防高校腐败的对策

1.立足主观,加强教育。首先,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教育,以及全体教职工世界观的改造。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有优点和不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制度的人的自觉程度的高低和思想道德修养程度的高低。“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因此,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干部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必须把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自身修养的终身课题。其次,加强对教职工教育理念的引导。“其他的制度都是根据自然的人性要求所产生的,而教育制度则把握有改造这个人性的可能力……因此,假如我们承认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制度,是由于现有的人类天性所产生的,则对于这个握有改造人类天性的重要工具——教育,就不能不特别认为重要。”[3]教育腐败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其他领域的腐败更容易摧毁一个社会的良知和玷污社会的未来,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腐败的后果是导致人们对教育这一神圣事业的信仰失落,因此教育腐败比任何领域的腐败都要可怕,必须高度重视。

2.改革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建设。首先,改革创新体制,是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高校腐败的有效之举。高校管理正在向分级管理和多头管理转变,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单纯隶属关系,正向自主权与行政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转变。改变权力高度集中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现有的高考招生和学位授予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学校自主招考权力。改变目前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办法,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变单位申报制为个人申报制,即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国家申报任何种类、任何级别的职称。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实行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会计统一核算,把学校收入全部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其次,加强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体系不健全、不配套,制度理论性强但难以实际操作等突出问题普遍存在。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强防范,体现系统化和全面化,同时要注意配套措施的建设与完善,建立起具体明确、层次分明、便于操作、功能齐全、长远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3.加强对高校特殊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首先,对招生、保送、攻读学位环节加强监管。对目前部分学校倒卖文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暗箱操作;用所谓灵活方式的潜规则去吸纳高官、大款、名人;单独考试、破格录取、把关不严的灵活政策;没有学历只有论文就可授予学位等腐败现象,必须加强监管,杜绝这些不符合学籍管理、入学考试、学位申请制度的非正常方式,并加大惩罚力度实现以法治校。其次,加强对高校管钱管物部门的有效管理。各处室不得私自收取、留存任何费用,坚决杜绝小金库;设备采购由确认具有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教育装备组织招投标;制定校务公开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校医院药品采购等方面的规范化、程序化招标管理;加强对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当、经营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税收法规等问题的审计与监督。把廉政考察作为选用干部的必要环节,贯彻到组织考察、党组讨论干部的全过程;与经济活动有关部门的处级领导干部调离,必须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在干部晋升和管理方面,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

4.坚决惩治学术腐败,优化自主创新环境。首先,建立科学、独立的评价体系。坚持客观评价标准,避免主观随意性;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提高一线专家和一般高校专家比例,打破所谓名校名家垄断模式;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和完善独立的评估制度,接受任何相关专家的质询。其次,改革目前职称评定、评奖制度。现行高校职称是一个带有社会福利性的制度,基本是终身制,激励机制非常有限。现行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的奖励,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学界盛行的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学风影响了评价、奖励制度的操作,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制度性问题。所以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最后,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对学术腐败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于学术腐败造成严重后果的学者,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5.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我国高校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致使部分高校搞创收,筹经费,以提高职工待遇和解决工作经费为名而违纪违法……“现在的教育产业化实质上是教育商业化,教育商业化令人不安。”[4]随着国力的增强,要不断加大高校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使教育工作者能把精力真正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同时也有利于遏制教育腐败。

[1]朱保举,江国成.八所学校乱收费华北电力大学等被查处[N].天津日报,2011-12-0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6.

[3]常燕生.世界教育的新趋势与中国目前教育的出路[J].中华教育界:中国教育出路专号,1931(3):37-47.

[4]闵 捷,吴敬琏.教育商业化令人不安[N].中国青年报,2002-03-08.

猜你喜欢
腐败制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支部建设(2016年15期)2016-04-12 0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