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背景的分析

2013-08-15 00:53:29刘智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董事会民办高校办学

刘智芳

前言

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教育改革正在拉开帷幕。《纲要》中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是民办教育重要组成力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对于缓解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对于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应该有新的作为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独立学院发展中突出问题分析

(1)独立学院产权关系不清晰,相应的各方责、权、利不明确

当前母体高校、投资者、独立学院院领导,相应的责、权、利不明确,矛盾和纷争不断增加,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2)独立学院资本的逐利性及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仍旧存在

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但独立学院作为有民间资本投资的民办高校,资本必然有其逐利性。如何平衡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既需要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晰,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需要独立学院董事会的正确决策。

(3)独立学院徘徊在“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有独立学院之名而无独立学院之实

在处处充斥着“独立学院应该断奶”“独立学院应学会独立走路”的论调的今日,很多独立学院有独立学院之名,而无独立学院之实。既没有依靠大校的师资、实验室等优质资源,自身实力又不强,很多独立学院聘用了大量的临时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因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设备不足,一些独立学院只能四处依靠外援,借用别校场地,实践环节效果大打折扣。

(4)政府对独立学院支持力度仍不足

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在资金支持或政策支持上,独立学院都处于非常艰难的发展阶段。政府对公办高校的投入逐年增加,公办高校的生均经费标准已经超出了独立学院的学费标准,这对以收取学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民办高校有着致命的影响。同时,独立学院一直未被列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名录,很多优惠性政策、项目不能惠及独立学院,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再次,针对独立学院的政策,目前只有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及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而这两部法令并未完全能解决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得独立学院经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2.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机遇优势

宏观政策的变化。首先,从 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年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到 2008年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政策逐步规范,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容置疑,在沙漠中安置雕塑,是一种很别样的艺术呈现,这种呈现从公共艺术的价值实现层面审视,其关键在于导入性。也就是说对于一种观念、一种规划、一种预设的实现,其要害之处在于选择了什么场域、导入了什么形态,这种形态的适合性决定了其成败。将公共艺术导入沙漠之中,是有别于在其他诸如广场、公园、学校、小区等场所的。它的特殊性在于沙漠是远离人居,远离社会,非社会环境的一种场域。所以,在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中,对艺术题材的选择、对形式风格的定位,甚至对于安装施工的技术性要求和风险控制等,都成了我们面对的新课题。

其次,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而新增长点之一即为民办教育,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独立学院作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丰富和优化了高等教育的结构,而其本身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符合《纲要》的相关规定。

(2)先天优势

独立学院相对于民办高校,有着先天的优势。民办高校由于起点比较低,社会声誉不是很好,品牌形成和质量提高均有一个过程,而且办学层次比较低,一般都限于专科层次,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不大。而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母体院校对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同时,独立学院在师资、管理、教学设备等方面整合了大校的资源,起点高,基础好,弥补了民办高校社会信誉不高的缺陷,解决了一般民办高校最为担心的生源问题。同时,公办大学作为举办方之一,能够一定程度上保障办学的方向性和公益性。

(3)机制优势

独立学院机制灵活,行政化特征不明显。2003年8号文件《关于以新的机制试办独立学院》中规定,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营机制。民营机制相比于公办机制,最明显的优势是灵活,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引进、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人才引进上,独立学院采用完全的人事代理制度,对于需要引进的人才,可以不受编制等影响及时引进。

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一般由举办高校推荐,董事会聘任。也有独立学院院长由董事长兼任或在社会公开招聘。独立学院院长职位本身并不具备一定的行政级别。相对于公办院校校长一般都由上级部门委任有一定行政级别而言,独立学院的校长聘任机制则更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某些特征。由上级部门委任,则必定对上级部门负责,由董事会聘任,则对董事会负责。由于董事会代表广泛的办学利益,因此,也就是对具体办学负责和师生负责。作为没有政府直接投资创办的独立学院,更容易脱离政府部门“管,评,办”三位一体的行政化趋势,做到相对独立办学。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背景下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合理定位,实现与公办高校的异轨式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质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一、二本院校仍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水平、学科建设、硕博士点建设等。《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上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作为本科层次的教学单位,应该也必须将本科教学置于中心位置。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1-2010》中提出的高等院校按科研规模可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四种类型。作为新诞生不久的独立学院,将自己定位在教学型的本科教育,对独立学院目前的发展是非常适宜的。独立学院的合理定位,一方面能够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科应用型高级人才,相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对于一本,二本院校来言,又突出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2)充分依托大校优质资源,实现与普通民办本科的差异化发展

国家当时试办独立学院,或许是寻找一条办大学的新模式,既能避免公办大学的体制弊端,又能改变民办高校柔弱的状态。虽然26号令提出了独立学院合格验收后三条道路,合作办学、完全独立转为民办大学、并入母体学校。但笔者觉得在独立学院普遍发展不成熟的现阶段,尤其应该理性地看待独立学院如何平衡独立与依托大校资源的关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最须要做的应是充分依托大校优质资源。独立学院如果不能做到充分依托大校优质资源,那么他与普通民办本科就毫无差异,而办学时间和积累又不敌民办普通本科,则优势变成了劣势。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独立学院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举办者(出资人)、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职工等权益相关人之间建立的有关学校运营与权利配置的一种机制或组织结构,以及通过这种组织结构形成的责权利划分、制衡关系和配套机制(决策、指挥、执行、激励、约束、监督机制等)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典型的作用方式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作为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依法行使职权。院长受聘于董事会,执行董事会决议,在其授权范围内负责学院的经营活动和日常管理。不同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制衡,能保障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秩序;只有通过这一结构,出资人才能放心将自己的资产交由董事会托管;也只有按照这种治理结构依法规范办学,才有独立学院理论模式与现实的统一,才有独立学院发展的合法主体地位。

(4)注重质量,确定自身的办学特色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经成了高校生存的法则。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是首先要坚持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以提高质量重于扩大规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成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独立学院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内部质量评估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清醒地认识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

结语

同时独立学院必须确定自身特色。首先是培养目标有特色。如前所述,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既区别于一本院校本科研究性专门人才,也区别于职业技术院校专科应用型人才。其次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有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有没有地位,有没有生命活力,重要的是要看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搞得怎么样,贴近经济、贴近产业、贴近岗位、适度超前,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并具有一定特色和发展能力的学科体系,同时辐射全院其他学科,为自身发展赚得生机与活力。要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刘劲飞.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 吴国萍,梁君.高校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6.

[3] 阙海宝.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独立学院董事会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董事会民办高校办学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