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芳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421002)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与教学相关的一切材料,包括教科书和其它教学辅助材料,而狭义的材料仅仅指教科书。[1]1大学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材料和手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结构合理、设计科学的教材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设计不科学,编写体系陈旧的教材将对教学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教材的设计不但要完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还应体现一定的教学法体系。近年来,交际教学法的弊端日益突显,风靡中国近三十年的交际教学法不再是大学英语课堂唯一采用的教学法体系,曾一度销声匿迹的翻译教学法再次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其中最典型的趋势是“一度成为众矢之的的语法,现在又回到了英语教材之中”。[1]6
教材的设计以教学大纲为总的指导思想,体现一定的教学法体系。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法体系来设计教学内容。语法翻译法占主导地位时的大学英语教材不仅富有大量的语法教学,而且配有各种形式的书面词汇、造句和翻译练习。其教学目的是传授语法,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交际法流行时期,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大大降低了对语法和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口语训练材料,很多大学英语教材中几乎看不到语法和翻译练习。如今,翻译法再次回归,适度地参与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且初步取得成效。毫无疑问,大学英语教材设计也将因此而发生变化。
教材的设计与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关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要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同时体现一种或几种教学法体系。翻译法回归后的大学英语教材设计无疑将体现翻译法和交际法两种体系的优点。事实上,近些年出版的新教材大都没有完全遵循一种教学法体系,而是取长补短。
翻译法参与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应具备哪些条件才算是优秀的教材呢?虽说编写优秀教材是每位编者的愿望,但并不一定所有的体现两种教学法融合的教材都是好教材。To mlinson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为优秀教材归纳了20个特征。[2]笔者综合To mlinson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总结了在翻译法的参与下,一部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应具备的特征:
趣味性是大学英语教材应具备的首要特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非英语专业生本身对英语就没有多大兴趣,如果教材设计枯燥乏味,他们就更提不起精神来学习。To mlinson认为体现“新、众、美、趣”四个字的教材才具有吸引力,“新”是指新鲜,“众”是指多样性,“美”是指美观,“趣”是指有趣。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体现一个“趣”字。有趣味就能吸引学生,就像游戏一样,游戏规则的设计要能引人入胜,乐此不疲。教材的设计不应盲目追求“新”和“众”。要达到“趣”的效果,关键是要“精”。意思是教材的设计者要精心,材料的选择要精彩,内容的安排要精当。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这个“精”字,从而失去了“趣”的效果。例如,课文选材没有针对性,太冗长,大学英语教学的学时安排有限,导致很多内容都没法在课堂上完成。非专业生的英语底子薄弱,课后还有专业课任务要完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来学完英语教材。内容过量,题材太广,反而使学生无的放矢,教师无所适从。众所周知,迄今为止,备受国人青睐的《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都是因为在设计、编写和选材上体现了一个“精”字,而畅销几十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曾说:“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新概念英语》这套书激发出来的……里面的课文精炼有趣,充满了英国人特有的机智幽默”。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国内多家英语培训机构都把《新概念英语》作为教材,效果很好。由此可见,一部充满趣味性的英语教材可以吸引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
翻译法注重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交际法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二者结合,教材中可以把枯燥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融入有趣的交际情景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识记词汇,操练语法,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一部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在设计上必须体现可学性的特征。可学性是指教材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教材不同章节之间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Krashen[3]认为可接受的语言输入公式为“i+1”,“i”代表已经学习过并掌握的内容。“1”代表可以学习的内容。“可以学习”是指学习者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去学习。
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有很多都没有体现出可学性的特征,教材内容先难后易的现象屡见不鲜。翻译法参与下的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可学性,应该:
1.由已知到未知,逐渐增加新的语言点。根据Krashen的公式可知,学习者预备接受的新知识必须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而且新的知识不能一次性输入太多。翻译法参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法框架体系。在教材编写中,要注意选择那些既涵盖各个语法知识点,又能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体系的语言材料。《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因为学习这样的教材会让教师和学生感觉充实。
2.把抽象的语法结构与具体的语言材料相结合。Ellis[4]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充要条件。具体的语言材料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而且是易于被学习者接受的。教材可以把某一个复杂的语法知识点设计到具体的语言活动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语言场景,如在谈论一场电影或一次聚会中运用虚拟语气。把虚拟语气的各种特殊的用法都设计到场景中。教材设计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寓教于乐便是情理之事了。
“教材的权威性应来自科学性。教材的科学性特征,一般表现在教材内容本身的科学性,教材内容筛选的科学性、教材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教材编写与评价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5]68
教材内容本身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准确性上面。翻译法参与下的大学英语教材除了要注意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之外,还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注意语言的使用场合,不能孤立地介绍语法知识,而是要把语法置于交际活动中来运用,这样才是翻译法和交际法的有机结合。另外教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
教材内容的筛选也要科学化。翻译法参与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筛选内容时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又要在微观上把词汇和语法知识与国外最新的知识和理念相结合,同时要考虑非英语专业生的英语认知水平和能力。
教材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各部分的结构要一致,并且难易程度适中;二是教材结构的设置力求打破传统框架,体现两种教学法融合之后的新特征。
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教材的编写要体现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成果”,[6]140“只有结合教学法的有关原则才能编写出针对性强,容易实施的教材”。[7]59近些年来,翻译法的有关原则已经逐渐回归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与交际法相互补充,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科学的教材必定要体现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成果。除此之外,教材编写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材评价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要建立一个系统、完整、客观、科学的教材评价体系。翻译法回归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之后,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现了相应的变革,但新的教学理论支撑下的科学的大学英语教材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这将是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任何教学方法、理念、思路都只能适应一定的历史时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产物,也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优秀的教材也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前文所提到的《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虽然是经典教材,而且也有很多培训机构至今在用,但以我国英语人才培养长远考虑,此类教材已经过时,这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为何要更新教材的原因。
教材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效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法和教材关系密切,教学法的变化要在教材中及时地得到体现,教学法和教材服务的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只有适当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翻译法回归大学英语课堂,与交际法相结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明,因此,翻译法参与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已经刻不容缓,事实上,很多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这种变化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规模,也缺乏系统性。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教材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设计教材。
[1] 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To mlinson,B.Materials Develop 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 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
[4]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 or 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张扬群,邓泽民.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设计与编写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6]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前言[J].中国翻译,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