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保险区域性划分的必要性:以安徽省为例

2013-08-15 00:51张文飞
时代金融 2013年7期
关键词:费率种植业区域性

张文飞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以及人文风俗的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区各种类的农业保险政策就要有所区别。作为政策性保险的一部分,种植业保险在最大程度的保护种植户的利益的同时,又要兼顾平衡,对于不同的投保标的制定相应的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对于种植业保险区域性划分开始重视起来,各省份也纷纷响应。种植业保险区域性划分势在必行。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种植业保险的区域性划分,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由于各种因素对农业保险费率的影响错综复杂,本文主要以风险因素为主要划分依据进行研究,这更便于分析问题。我们选取了洪涝、干旱为主要灾害并辅以数据分析,说明种植业保险区域化的推广价值。

一、安徽省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地区,是中国种植业大省,有着很悠久的种植历史。长江与淮河横穿过境,并将全省划为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地区。省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使得种植业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淮北地区主要盛产小麦、大豆和棉花等作物。皖中平原则是以其地理特点而被誉为“鱼米之乡”。中部地区农产品也极其丰富,其中以稻谷、小麦、棉花为主。

从气候角度来看,全省常年气温比较温和,阳光雨水也极其的丰富,这种气候使得各种农作物有了一个利于生长的有利环境。但由于处于中纬度地带,天气变化十分多样,且地形地势变化明显,经常受到来自四周冷暖气流的影响,因而常有暴雨、大风以及少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经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例如,六、七月份时,省内正值梅雨季节,也是洪涝灾害高发时节。这些无法预测的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二、风险等级区划

(一)洪涝

洪涝灾害的形成是很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而长生的结果,这其中就包括气象、地势条件等自然致灾因素,也包括受灾区的经济水平、抗灾能力等社会经济因子。由于各地各种因素作用大小不同,各地的风险等级也就不同,损失大小也就有所区别。在实务中计算洪涝灾害损失等级时,往往是根据不同因子致损程度不同,给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实现风险的分级。确定不同因子所占的风险比重的大小,对于保险实务中区域划分是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作用,可以很直观地对风险大小做出初步判定,有利于保险区域划分顺利进行。根据权重并结合实际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对各区域风险进行划分,画出风险分布图。

为此,我们查找了安徽省历年的洪涝灾害损失情况的资料,由风险分布图总结了以下结论:洪涝灾害重灾区重要分布于淮北平原以及极少部分皖中地带,而江南区域大都是轻灾区和软轻灾区。其实,在看待这个结论时,要联系这些地区的实际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我们都知道,南方虽然年平均降水量较北方高一些,但由于其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和茶叶等这些需水量大的作物为主,因此,南方地区的灾害等级比较低一些,这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洪涝灾害等级时,不能仅从降水量单一因素分析,要结合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小,求一个加权平均数。根据洪灾区域分布这一特征,我们就可以把安徽省划分为几个区域,从而,对种植业保险政策做出更加合理的区划。

(二)干旱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我们参考了《气象干旱等级》中干旱的分级标准,它将干旱划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以及特旱五个等级,且据此划分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主要是根据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五个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得出的。但就本次调查来看,由于这种方法计算量过于复杂,我们在进行干旱等级分析时,可以采取对一段时期内降水量低于某个值时的天数进行加总求平均,把干旱总天数作为划分因素,进而根据不同的干旱总天数,形成几条干旱风险等水平线,在同一干旱等水平线上的区域的风险等级相同。据此就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区域性划分。根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干旱程度是呈现由北到南逐步递减的态势,南北差异十分明显。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尤为突出,通常重灾区主要分布于皖北地区,而皖南主要为轻灾区,从安徽省历年的重大旱灾的重灾区分布情况我们能更好的看出这种差异情况。以2008年安徽省特大干旱为例,主要干旱区分布在淮北、阜阳、蚌埠以及亳州四市。其中皖北农业大市阜阳市累计降雨量9mm,各种农作物损失严重,小麦的受旱程度之深、面积之广,历年罕见,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遭受重大损失。而与此相对的南方地区受灾面积就相对较少,损失也相对较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南北地理环境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以长江作为分界线的南北种植业由于环境的不同有很明显的区域分划。各地区风险程度的不同对于种植业区域性划分的推广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保险公司就可根据这样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区域型保险政策,从而更好地保障种植户的切身利益。

三、种植业保险区域性划分的对策

(一)推行种植业保险费率区域化

在各类保险中,费率的大小都是以风险的大小以及保险标的种类确定的,不同的风险程度就对应于不同的保险费率。因此在种植业保险区划中,我们可以制定不同的费率标准,从而实现保险的区域性划分。第一,根据风险分布不同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上面对安徽省洪涝与干旱灾害的分析,可以把灾情等级的分布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各区域中风险等级相似,据此制定费率。如以洪涝灾害为例,就可以把全省划分为三个区域:皖北、皖中和皖南。皖北地区由于其风险等级较高,就可以制定高费率,而皖南就相对较低的费率。第二,根据农作物分布不同进行区域划分。安徽省种植业种类也是存在区域性差异的,皖北地区以大豆、小麦等作物为主,皖南则以稻谷、茶叶为主,这就为区域划分提供了先天条件。不同作物对风险灾害的反应不同,以水稻和小麦为例,这两种作物在相同的干旱等级下损失大小就存在差异,水稻的损失就明显高于小麦。因此在制定费率时考虑到种植物种类的差异,对于不同风险下不同的作物制定不同的费率是必要的。当然,由于农业保险本身扶持农业发展的性质,这里的“高费率”就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概念。其根本作用还是在损失补偿中实现一个均衡,从而实现对重灾多补,轻灾相对少补的目的。

(二)推行种植业保险政策区域化

种植业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农业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种植业保险政策时,就要做到更好地利于种植业发展。这就要求制定一些补贴政策时,对于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一,对于风险发生较为频繁或者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的政策性补贴就要高一些,而风险相对小的地区政策性补贴也相对少一点。第二,种植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来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政策性补贴时,可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行划分。财政收入高的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时占有相对高的比重。反之,则主要由中央政府进行拨款补贴。

(三)推行种植业保险险种区域化

在种植业保险实务中,一般根据风险种类的不同,推出了不同的保险险种,例如自然灾害损失险,病虫害损失险等。以自然灾害损失险为例,由于各地区风险的种类差异以及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大小不同,各地区对保险险种的需求也就不同。如果保险公司是全省范围内推行这种保险,可能就有部分地区对它并没有需求,这就会导致种植业保险的防损效率低。针对于一种风险的保险险种也就随之产了需求区域性划分,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推行保险险种时实行区域化。从而更好地保障种植户的切实利益,同时减少保险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1]郭迎春,闫宜玲,王卫,等.农业自然风险评估及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J] .应用气象学报,1998(02).

[2]张友祥,金少怀.区域划分经营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纵横,2008(09).

[3]郭永芳,查良松.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10(01).

猜你喜欢
费率种植业区域性
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Top-down方法研究——以TCL案为例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基于费率文件累加的高速公路费率生成校核方法应用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基于 Tweedie 类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
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