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爱霞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公允价值从被引入以来,就受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地大力推广和运用。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公允价值瞬间被颠覆。公允价值到底是罪魁祸首还是替罪羔羊?笔者将从公允价值的引入、初步应用、限制使用以及扩大使用这一曲折的发展历程入手,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公允价值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看到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进入会计计量是历史必然。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自身发展存在缺陷,与高度发展的市场不适应,公允价值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针对公允价值发展的不足,提出建议与看法。
公允价值计量逐步被国际国内采用。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存在以下观点。公允价值计量本身存在缺陷。帕兰登、刘友夫、潘鹏芬认为,公允价值容易诱发周期性效应以及诱发短期行为[1]。黄世忠提出公允价值会计主要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和市场反应三个机制传导顺周期效应的机理[1]。尹桂凤、刘宣杰、张兴东、冯建祝、程志刚[2]和吴颖慧[3]等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刘友夫、潘鹏芬[1]、程柯、陈志斌[4]认为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缺陷:信息的不对称性,可操作性差。黄海晏[5]、王桂花[6]、尹桂凤、刘宣杰、张兴东、冯建祝以及程志刚[2]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运用中存在问题。公允价值不公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非但未能使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反映更为公允,反而成了资产市价暴涨暴跌的助推器。公允价值的反馈效应增强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程 柯、 陈志斌[4]、尹桂凤、刘宣杰,张兴东、冯建祝,程志刚[2]以及吴颖慧[3]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中存在盈余管理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杨全照和陈莉[7]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认识误区:公允价值应用是以牺牲信息可靠性为代价的;公允价值应用是利润操纵的根源;公允价值应用会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公允价值从最初引入到逐步应用的发展过程为什么呈现出上述一波三折的规律呢?
首先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成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存在必然性。会计目标的转变,由受托责任观到信息有用观的转变。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经营者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历史成本是最好的选择;决策有用观则认为会计应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而面向未来的价值计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侧重点转变。历史成本计量提供高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高相关性。而现今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允价值自然而然地替代了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的发展遭遇挫折,主要是公允价值计量自身的问题导致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现值不具有可验证性。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差,在市场不完备时,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的出现,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会计目标导向,科学地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成为必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是未来的会计计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公允价值的计量又存在与经济市场不相适应的现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2]。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实际中运用。公允价值迅速在财务报表中反应经济环境的波动,其顺周期效应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对于公允价值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两方面来加以改进,即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1.界定公允价值概念与实施,对应相关信息披露
严格界定公允价值的概念与实施[8],对应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便于进行决策。
公允价值的估值分为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界定规范性、可用性是逐级递减的。不同的市场环境,适用不同的层级估值。对于可靠性较低的市场环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要进行相关市场环境条件、公允价值估值、计量的披露,以尽量使信息透明化。
2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方法应保持谨慎性原则
运用周期性原则确定不同时期的价格标准,对象化原则确定不同资产的价值标准[1]。经济的增长一般呈现出周期性变动。市场价格应根据不同的经济阶段的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当价格波动属于正常时,可采用市价来确定公价值;当波动偏离程度较大时,则必须对市价进行调整或采用其他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企业根据持有资产的不同用途确定价值,用于生产的资产,根据产品或劳务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确定价值,对于直接用于市场上流通的资产,根据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
1.完善经济市场,加强市场建设,改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经济行为。
充分活跃市场是公允价值应用的最佳环境。目前我国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以及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同时,允许私营、民资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8]。
2.制定和完善经济市场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经济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应加速市场交易立法,构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市场氛围。现在市场上财务舞弊现象普遍。当财务舞弊被发现后,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偏轻,不能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因此,应加大违法成本阻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经济市场秩序。
3.加强会计理论与研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会计和独立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公允价值会计。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同时,应当及时加强专业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归结出两种对公允价值不同态度的观点:自身缺陷论和中性论。笔者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和应用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阐释公允价值的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并归结呈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是经济发展必然,但由于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容易诱发周期效应和短期行为,制定过程的不确定性,可靠性低,可操作性差,获取成本高,估值技术难,容易形成利润操纵,与高度发展的经济市场不相适应,公允价值的发展应用受到阻碍,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必将成为未来会计计量的趋势。笔者就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
[1]刘友夫,潘鹏芬.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审视 [J].财会月刊, 2010 (03).
[2]尹桂凤,刘宣杰,张兴东,等.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中的优缺点与难点探析[J].会计与审计,2012(01):239-240.
[3]吴颖慧.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 (12): 58-59.
[4]程柯,陈志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0 (01):3-5.
[5]黄海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运用中的软思考[J].财会月刊,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