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满意度因素的状况分析——安徽四所高职院校调差问卷分析

2013-08-15 00:48:59潘桂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满意度

潘桂荣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232001)

长期以来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学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未有大的改观,高职院校这个方面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作者通过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等四所安徽省高职院校的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做了抽样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选用教材等。还包括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阶段、政治面貌、考勤、学习态度、动机等,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0份。问卷共设计20个题目。

一 安徽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满意度

(一)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因素满意度

首先是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层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的主要课程,也是进行理论灌输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对这几门课的满意情况和积极性的高低,从调查的结果而言,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最高的、《形势与政策》次之、《概论》排在了最后。对每一门课程的难易理解和兴趣大小是影响学生满意度高低主要原因。当然,这也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是授课教师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安徽省高职院校专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在职称方面均为讲师以上,有个别新近的教师虽然职称是助教,但学历是硕士。年轻的教师,尤其是新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最后,在课堂人数的分配层面。合班上课对于学校而言,可能节约了师资资源和教室,在思政理论课中合班课现象很普遍。以两个班合上为主。淮职、淮南联大的合班有70~80人左右。工程信息学院有120人左右。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一起合班上课的很多不是一个专业学生,彼此之间也比较陌生。由于是合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一些课堂上的情况无法及时处理,这样一来,合班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差一些,学生对合班上课的不满意比率较高,达到了60%。

(二)对思政课中学生因素满意度

一是学生的政治面貌情况。本次通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员分别进行调查统计,其结果显示,学生的政治面貌不同,其对思政课的态度和认知也不一样,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较高,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而非党员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低。这些差异可能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平时接受相关教育和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认知是有一定关系的;二是学习阶段。结果显示,显著的负相关被学生满意度与学生学习阶段间呈现出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值较低的是高年级学生。总体满意度从高到低为: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三是考勤。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缺课现象非常严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现象。缺课同学几乎每堂课都有很多。对你是否愿意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中显示,25%同学回答不愿意。专业课的到课率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显示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应当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四是上课的动机因素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动机不够端正,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为什么要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能够显示出学生上课的动机问题。回答应付辅导员和教师的课堂点名和检查的占到了大学生总体的30%。回答为了考试及格,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占到20%。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回答价值不高,必要性不大的占到35%。大多数学生认为纯粹是说教的教育或者教师在讲故事,说家长里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课程占到60%之多。在是否愿意上思政理论课这个问题上,回答非常愿意的只有15%学生,回答是比较愿意的25%的学生,回答是一般的45%。回答是不愿意的7%学生,另外有7%的学生的是非常不愿意;五是上课的效率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效率很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只有26%的学生上课时在认真听课,记下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有25%的学生的表示上课不一定会认真听讲,但会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得高分。有30%的学生的回答是玩手机、讲小话、睡觉。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 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问卷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首先,思政课教学的教材与实际不符。教材内容过于宽泛是现在用的思政课教材毛病。教材过于看重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不要回避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教材要加强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进行探索求知的东西要留给学生思考;其次,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现阶段开设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复性内容多。一是和初、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内容重复;二是开设的思政理论课程之间内容重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同时使学生会感觉课程没有新鲜感;三是课堂教学存在缺乏互动的问题。现在的思政课教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能把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变成生动课堂过程,把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教师等同于书本;四是对职业的倦怠感导致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缺乏职业抱负,容易陷入职业倦怠。有的老师课件没有及时更新,照本宣科,应付了事;五是功利化思想导致学生厌学。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所提出的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国家层面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个矛盾要解决,不能靠传统的灌输式。要经过大学生在思想上展开矛盾运动,进行解释和引导。此外,高校扩大招生,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

三 解决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的思考

(一)增加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节

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企业和生产实践的一线建立密切的联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的一线,了解实际状况,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是思政课在设计教学大纲和计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是要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需求。企业文化往往会走在社会的前言,一些最新的观点都产生于此,这些新的观点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对最新的知识有一个了解和把握。针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要突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锻炼学生沟通能力以及诚信、原则性、办事公道等能力;二是要适应企业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需求。进行教学时要注重进行职业岗位的研究。不同的职业岗位,其具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适应将来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三是思政课考核方法多元化。卷面考试与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学校考试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二)突出因专业施教,更新高职教育理念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定为兴国之魂,文化自觉与自信被体现出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不断推进。

教材内容的方向性和真理性也要与时俱进地贴近专业。通过学习思政课,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能获得更好的帮助和促进。开展因专业施教将有利于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原则、有助于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达到较强的可行性、操作性。把握好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难度,进行适合其专业特征的教学。

(三)优化高职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营造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

学校要加强历史事件、当下时事大事的宣传工作,要利用好橱窗、海报等宣传工具,让学生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目光;牢记历史,熟悉国情,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校可以在党的生日前开展以“光辉历程”为主题的图片展,或者演讲赛。开展党的知识有奖问答竞猜。“五四青年节”时让学生缅怀青年学子的爱国之志。要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现代手段,通过班级同学的手机来建立联系,覆盖每个学生。

[1]张社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现状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119-122.

[2]梅醒斌.吕新云.张社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与机制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67-71.

[3]唐文利.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7):78-79.

[4]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J].前沿,2006,(3):81-8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工会博览(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38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杂文月刊(2019年15期)2019-09-26 00:53:5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