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态园区是陕西迈向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2013-08-15 00:44白山稳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陕西园区

白山稳

(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我国生态农业源远流长,《吕氏春秋:审时》明确提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名要术》也说“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少力而成功多。”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目前我国主要的生态模式有:(1)生物物种共生模式;(2)农田合理间套的结构优化模式;(3)用养结合的集约型规模经营模式;(4)种养配套互补的循环模式;(5)农林间作或混林农业模式;(6)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7)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立体农业模式;(8)庭院经济模式;(9)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模式;(10)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

陕西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最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1)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使不同高度的光、温、水、气、热得到充分利用;(2)物能的多层次利用模式。常用以沼气为纽带,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纽带,以生态旅游为纽带三种方式;(3)“贸-工-农-加”综合经营模式;(4)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5)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

一、生态农业定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日益增大,历史上人类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粮食需求。当肥沃的土地越来越少,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就意味着要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耕地。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成为必然选择。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首次提出“生态农业”概念。

经济地理学范畴内的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1]

一种小型农业,其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农业生态学定义)。发展生态农业意义:有利于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满足人口衣食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基本要求。[3]世界发达国家如德国对生态农业要求:(1)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2)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的或机械的除草方法;(3)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4)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1](5)规定:作为生态产品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则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6)某一企业欲加入“生态农业协会”,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并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7)标识:所有符合欧盟 《生产规定》的产品,允许标以生态标识。1999-2000年度,通过对150家生态企业的收益状况调查表明,这些企业的产品产量虽有所下降,但生态产品价格远高于传统农产品,企业总利润及人均收入仍高于传统农业企业。

英国的生态农业;英国的生态农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来控制有害生物,通过生物废弃物增加肥力,通过机械化提高生产率。我们国家来讲,北京留民营村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2004年10月12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正在探索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新模式,不仅给中国,而且给所有人带来了启迪,我们必须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可持续发展。”

而针对陕西省来说,主要是利用庭院内外土地、水面、房舍等,从水平和垂直空间上进行多物种多层次科学配置综合生产。在养殖上,可改传统的平面单层养殖为立体多层养殖,或利用不同动物种群混养(鸡、羊、猪混养等)、套养(同品种个体大小不同,畜、禽、鱼套养)、兼养(以一养为主,带养其他,如蚯蚓、鸡、猪兼养)以及高空养殖,如房上养鸽、鱼、金鱼、水貂、福寿螺等;地下室可养蝎子、蜗牛、土元等。庭院水体一般单一养鱼、养鸭或种莲藕。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体宜进行立体开发,以发展水生生物为主体,种养结合,分层养鱼,混养鱼禽,等等。池边种葡萄可用去架拉引线引向水上空间。在庭院总体利用上,宜采用水陆空并举,立体经营;池塘(河沟)养鱼,繁殖蚌珠和圈养鸭、鹅;陆地和塘边(沟边)种植牵蔓性葡萄和瓜类,向水面延伸,向空间发展,并在葡萄或瓜类架下圈养蛋鸡、肉鸡等,利用鸡粪养猪,猪粪生产沼气,沼液沼渣喂鱼,形成良性循环的立体生产体系。关中平原地处中国腹地,庭院式生态休闲农庄经过立体种养、综合开发,发展成为集特种养殖与名优种植、加工、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农庄。

生态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公司。所以在陕西发展生态园区,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较好,农民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关中及陕南陕北交通便利,气候适合,是我省迈向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陕西省基本概况及发展生态农业优劣势分析

陕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振兴陕西经济,人文陕西,生态陕西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接壤。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45%。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全省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区。

陕西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形成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北到南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降水集中于7~9月,多雷阵雨和暴雨,全省年平均气温11.6℃。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08毫米。199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5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03万人,劳动力2392.5万人。199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2%。陕西省现设10个地、市(其中5个省辖市、5个地区),84个县、8个县级市和15个市辖区,县级行政单位共107个。共设270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2327个村民委员会、2934个居民委员会。

(一)陕西省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

1.生态资源优势。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年平均温度8-12摄氏度,年降雨量490—660mm,年日照时数2200以上昼夜温差大(16.6摄氏度),土质疏松,富含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无任何污染源。[4]

2.区位优势。陕西地处西部桥头堡,是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核心位置。秦岭是我国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

3.科技优势,陕西为全国第三大教育基地,高校,科研院所林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在国内领先的高校科研机构,培育了相当数量的专家队伍。

4.人才优势。陕西的科研优势培养了一流的人才。

5.机制优势。陕西领导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机制灵活,投资环境良好,深受外界好评,韩国三星落户西安就是一个例证。

6.陕西商会优势。陕西人从远古就从事商贸,走遍世界各地,把古老的陕西文化带向世界,也把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带进陕西。

8.勤劳古朴的陕西人民优势。陕西除关中外,陕南陕北自然条件较差,养育了陕西人吃苦耐劳,勤勉耕作的良好习惯,为奔向富裕社会,陕西人勤劳古朴的劳作作风一直传承至今。

(二)陕西省发展生态农业劣势分析

1.陕西人淳朴,但观念落后。祖祖辈辈依靠黄土高原生存,练就了吃苦耐劳、为人厚道的生活作风,但对新兴事物基本保持观望的态度,做事谨慎。

2.陕西人容易满足,没有较大的野心。从古到今,陕西人依靠独特的八百里秦川,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现状,没有较大的进取心。

3.陕西人敬业精神及合作精神有待提高。南方人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很多行业都是南方人带领北方人慢慢发展起来的,陕西人一直处于自尊与自卑的交汇处。

4.国家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西部大开发目前很多只停留在口头上,能源、油气等一直超前于农业投入。

5.资本市场有待发展。陕西属于缺乏资金省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待发展,以政府引领资金为先锋,带领民间和境外资本迅速进入陕西农业。使陕西迎来一个全新的生态农业大发展新局面。

6.投资环境和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目前来看,西安基本上定位在国际大都市上,投资环境,投资理念都很不错,但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到市县区域,政府职能错位,服务意识不强,企业生存极为艰辛,很多投资项目由于政府人员更换,企业经营一落千丈,说明规范经营和管理迫在眉睫。

7.技术引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地处西部,信息相对滞后,要多走出去,多学习,多思考,多向发达国家学习。

8.人才严重缺乏尤其农业人才。我省每年有千人计划,但相对于农业,农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高级农业管理人才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更谈不上发达国家了,陕西的农业上市企业更是少得可怜。

三、陕西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陕西省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GDP得到长足的发展,能源、化工、生物、旅游、餐饮、商贸,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突飞猛进,相对于农业的发展而言,农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产业。

(一)陕西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的必要性

1.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是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是全球范围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它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药肥,新设施等科技成果推广为主要方式,追求农业标准化,高效化,产业化,每家生态园区本身就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经济活动单元。

2.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将为陕西全面走向生态农业发挥牵引示范作用。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是农业技术集成组装的载体,是与市场连接的纽带,是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和信息的辐射源,对陕西农业工作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3.生态园区是现代农业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它是发展城市需求,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陕西的城市发展跟全国一样速度极快,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陕西空间有限,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势在必行,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态势,激活民间剩余资本走向农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4.生态农业园区是陕西全面走向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需要。陕西地处全国腹地,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齐全,生态园区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是农业,农村,农民进行现代化的首选科技手段,是由区域化向生态化,科技化转型的一次革命。

(二)陕西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园区的可行性

陕西省要全面向生态农业省份迈进,找到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农业生态园区是连接农民与市场,农村与政府,城市与乡村,产品与科技,人才与实践,资本与企业等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它是全新的生产组织实施单元,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展示、实践、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全球新的营运模式。陕西省经过建国后长足的发展,奠定了相当的农业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农业,陕西省也明确提出《2013振兴陕西》计划。

1.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蔬菜,肉类等食品安全创建新的运营模式。[3]创建陕西省省级示范园区具有资源优势,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陕西走向现在生态农业的强大动力,加快陕西向全面生态农业转变的步伐。

2.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生态技术,促进陕西向生态农业转变开辟新途径。园区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全面提升和强化生态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等功能,建成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我省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3.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农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农民,城镇化的出路也在于农民。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在3%以下,而我们国家有将近一半的农村人口,要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我们的任务艰巨而伟大。大力培育农民学习技能,全面提高我国农民对GDP的贡献势在必行。

4.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的平台。创建现代生态园区,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新形势下新的运行经营机制,对接机制和组织形式。

5.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创建生态园区,要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新型功能,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全社会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新局面。

四、陕西省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机遇和发展不足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生态农业,为陕西全面走向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党的十八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科学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蓝图,陕西省也成功召开两会,制定了陕西《2013发展计划》,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信心百倍走向未来。

2.现代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被世界各地广泛推广和应用。信息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世界各地所接受,陕西也不例外,深厚的文化沉淀和科技人才优势,资源区位优势,陕西具备了全面走向生态大省的基本和必然条件。

3.陕西发展生态农业客观条件和实践基础优越。陕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等奠定了陕西有必要抓住历史机遇,全面走向生态农业大省信心和魄力。

4.陕西省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陕西和全国一样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规模化不够。影响规模化的主要瓶颈是土地流转。陕西省和全国一样,制约瓶颈的关键在于高新技术和资本投入,省政府一直强调改变这种局面。

(2)科技投入不够。科技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有限的资金和大面积的农业省份,科技投入显得十分单薄而无力,科技人员缺乏一线的实际阅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水平,省委省政府一直强调我们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

(3)农业人才匮乏。全国有几所农业院校?而全国的涉农企业有多少?杨凌示范区的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涉农企业渴望人才,渴望技术。企业严重缺乏农业人才。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进入农业企业,有待于政府大力引导,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概念,运作值得我们学习,也很成功。

(4)严重缺乏农业经营和管理高级人才。高端人才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现代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家一直在农业高级人才方面滞后于其他产业,更滞后于发达国家,陕西为农业大省,农业上市企业少得可怜,没有高科技的企业平台,就没有高端的人才培养平台,呼吁省政府加快涉农企业上市,加大激励力度。

(5)涉农企业投入产出比过低。农业企业,投资期长,收益率低,产品性价比不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结构性矛盾一直存在,这方面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发达国家3%的农业人口对GDP的贡献远远大于我们40%的农业人口对GDP的贡献。

五、陕西省建设生态园区应该遵循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园区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建设生态园区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以规范我们的思维,确定我们的方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无限的农业产业上,为我省全面迈向生态大省贡献自己一点力量。

1.坚持设施一流,科学先进的原则。结合运用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手段,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建成技术先进,品种优良,设施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全面走向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5]

2.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的原则。[4]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各个行业优势,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发展壮大优势和特色产业,把生态园区建设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结合起来,合理配置种植业与养殖业,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全省生态农业及优势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3.坚持项目支撑,政策导向的原则。[6]制定和规范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引领民间资本进入生态领域,加大政府对生态园区的支持力度,对园区的水电,道路,环保等公益事业进行补助,创新思维模式,简化企业入园手续,政府对于改良土壤,改进设施农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跟踪系统建设,科技人才引进等给予大力扶持与补助,对入园企业,区域产业品牌整合,有利于提高陕西整体形象的企业和项目专项扶持和补助。

4.坚持统筹城乡,实用高效的原则。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把发展生态农业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高效有机结合和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现代生态经营模式,带领全省走向生态农业。

5.坚持多方投入,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整合民间资本快速顺利进入生态领域,多渠道,多种方式对接资本市场进入陕西,为陕西打造多层次的资本投融资市场不懈奋斗。使陕西步入生态发展的快车道,引领陕西全面进入生态农业的发展。

6.坚持机制创新,体系配套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态势,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生态企业,不断扩大生态企业规模和园区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新园区基地建设机制,探索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鼓励龙头企业进入生态领域,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科技企业,使之成为园区发展龙头,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使陕西全面走向生态大省。

7.坚持稳健发展,示范带动的原则。根据陕西省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特点,结合全省农业资源的优点,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的要求,以生态农业园区为中心,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等综合型生态示范园区,引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介入,通过技术集成和资金密集投入,通过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聚集作用,服务引领作用,集成带动作用和扩散支撑作用,快速突破区域急需的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化相关技术和生产要素的瓶颈,培育,壮大陕西区域支柱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实现陕西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全面走向生态农业而奋斗。

陕西省要利用自身优势,规避自身劣势,鼓励加大生态园区的建设,抓住历史机遇,广泛招商引资,以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农情体验,农村文化,民俗民风为主题,彰显陕西十三朝古都的悠久文化和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和扶持一批集科技展示,示范观光,生态体验,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园区。依靠生态园区,引领陕西快速走向全省生态大省,充分发挥生态园区的示范推广功能,优势产业导向功能,高科技聚成和产业扩散功能,科普培训与旅游观光功能,生态体验功能等,引进和不断改善陕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使其发展壮大,形成西部生态农业的亮点,使4000万陕西人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悲壮场面,造福陕西人民,早日走上集体富裕的道路,共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使陕西全面提升生产要素,改善生活条件,整合资源,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园区是唯一让陕西农业走向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选择。

[1]王光忠.论我国生态农业法制建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曹斌.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及其生产效率的评价[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李蕾,丁汉凤.德国的生态农业[J].世界农业,2002,(6).

[4]陕西概况-辅导资料[EB/OL].(2011-11-24)[2013-06-12].http://www.reader8.cn/exam/20110626/768965.html.

[5]赵博勇.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陕西园区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