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博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宏观金融学研究的是在一个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如何获得高就业、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宏观金融学是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版本,它着重于宏观货币模型的建立,并通过他们产生对于实现高就业,低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和其它经济目标可能有用的货币政策结论和建议。崔满红将宏观金融定义为以宏观性和人类整体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社会金融行为,简而言之就是社会性的金融活动。埃思里奇已经提出了研究过程的经典范式即对知识理解的要求、形成处理问题的目标和目的、研究设计、结果的产生和结果的传播,几乎所有的金融理论研究过程都在该范畴之内,以下就是对该方法论研究进行的一些思考。
理论形成的基础,要从具有稳定性的因素入手。理论的形成必然以思考作为基础,一定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论证来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取研究的基础便是第一个关键点,如果基础自身就是不稳定的,那么该理论形成时是正确的,但在金融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发展的束缚;所选择的理论基础稳定,那么理论也必然稳定,应用的领域才能更为宽广,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愈加显示其价值。在金融理论的发展中,从金融机构观到金融功能观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金融机构观的提出促进了金融的发展,但随着金融的发展,从结构的角度看待问题便显现出了一些不便之处,由于金融不断创新而带来的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革新,以及在金融自由化趋势的背景下,围绕不断变化的机构去进行思考,必将落后于金融的真实发展。但这时以比较稳定的金融功能作为基础来思考金融问题,就会更加接近金融的真实发展。金融的目标就是稀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目的明确,在达到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基础上进行分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方法论的研究和规范应具有动态性,动态性不仅是指理论具有延续性,而是指理论本身就能够包含不断的发展,把变化本身看为一个定量,那么变量就是定量。例如,宏观金融理论有金融资源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金融资源论是指把金融看为一种资源,从而来看待金融问题,金融发展理论就是指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个理论均是从发展性即动态性的角度给出了一种思维,理论的提出在定义中就体现了动态性,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可以对金融问题提出更好的解释,并对金融的发展做出更好的预测,金融思维的过程就应该有这样的过程。
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要注重整体性。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这些理念随处可见,金融系统的关联度加大,各国的金融交流更加频繁,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个体相互联系更加紧密。金融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的方面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又可划分为货币系统、金融制度系统等等,即使在同一个系统中,不同的目标又会产生冲突,例如一家金融机构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利益冲突是必然会产生的,对于相互之间的协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融本身解决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资源分配问题,这就增加了其不稳定性。金融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使得金融更加复杂,更易受到外部影响的冲击,面对有如此多的不断变化的微观因素所组成的复杂的金融系统,单一方面的研究必然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性的高度去研究金融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白钦先教授就提出了金融研究的方法论应进一步实现从金融分析到金融分析与系统综合分析的方式转换。
在进行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小的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要慎重看待方法论这个词本身,有的学者仅仅是使用了特定的分析技术或是某些计量方法就把这一过程定义为了方法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于方法论的解释,布劳格给出了很贴切的答案,就是“是应用于经济学的科学哲学”,任何学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要以此作为参考的标准之一。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口径不一致的问题,给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带来巨大的问题,比如把货币定义在广义范畴,就包括可变现的所有金融资产,那么货币替代的发生就不会影响货币需求总量而只会影响货币结构;如果把货币定义在狭义范畴,将证券等准货币排除在货币范畴之外,那么替代性的发生就会影响货币需求总量,由于口径不同,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对于这一问题,学者在自己的学术作品中要保持统一,并在行文中解释清楚,同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要仔细体会作者的描述。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过程而不是理论的记忆,这样,不同的口径问题自然而然就能避免。
对于方法和方法论,天生就是伴随着问题而产生的,科技、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均需要理论的支持,但这些理论的提出者只是在发现规律,并没有创造规律,对于宏观金融理论的研究必然要面对发现中的种种问题,那么,宏观金融自身其实就包含了发展的特点和方向,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无论是在基础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要回归到宏观金融自身,对其研究就是围绕中心线的螺旋式的上升,而这一主线就是宏观金融自身的特点,有的研究者看到一个理论后就研究研究再研究,虽然书是破了万卷,理论深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他始终没有回归到宏观金融的本真,这点值得注意。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