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上海石油交易所西部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的具体情况入手,并且也根据国外当前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工作中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企业的工作指出了可行之道,并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实行财务风险管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得出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简单叙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财务风险通常的涵义是指受各种各样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企业财政获得利润与之前预估的获取利润存在差距,从而会使企业遭受一定的损失的机率有所增加,造成这种利益受损的可能概率就是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会发生许多经营而带来的利益往来,在这些利益往来中某些利益存在收不回来的风险,或者在经营管理当中某些不合理的成分存在其中,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问题,造成企业财务发生风险。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经营中企业的财政发生困难造成经营也发生问题,企业财务面临困境的状况。财务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财务危机称为破产重组,是指企业才运营当中,企业的净资产低于零,这是最严重的情况,企业已经面临倒闭的危险,此时企业可以按照法律流程申请破产保护了,损害的还是企业股东的利益。其二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亏损严重造成了经营困难,企业无法继续正常运转了,或者是因为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现金流量减少造成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其三财务危机是指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不能清偿债务能力和资不抵债等等问题。这三种情况分别是因果关系,具有相关性,总体来说对于财务危机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通常破产是企业财务危机最终的命运。但是财务危机的最初的起点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把企业数据作为一个基础指标,通过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当中的各种可能性风险做监督检查和研究并最终得出风险系数或者报警的系统。通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参考的是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年度计划书、股东招标书等等各种与企业财务相关的数据指标和资料。风险分析人员运用一系列的风险理论和测评方法和模型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企业管理层发出报警,提醒风险带来的可能结果,以便提早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发生带来的对企业的重大打击。
通常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来说是具有重大的作用的,它们分别是:
1.收集信息的作用。虽然造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财务危机都是在企业内部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如果可以提早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收集到发生财务危机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更早的预防。风险预警系统正是拥有这个作用,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发生的成本、利润和费用等各种数据进行收集以便得出风险结论,因此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大影响。
2.可以提前预知风险。这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重要的作用,系统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找到导致财政危机的罪魁祸首,就可以提前发出报警,通知管理部门做出准备采取措施应对风险的到来。
通常对于财务风险指标进行选取要根据固定的原则进行,分别是:
1.是否重要。在指标选取中一定要选取对于企业财务数据具有重要性的指标,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反映企业经营当中问题的主要矛盾所在才可以。
2.是否一致。指标一定要能够与企业的运营具有一致性,不能够超前或延后企业运营,能够对企业的存在风险现象和迹象进行细致的反映。
3.反映迅速。指标要能够对企业财务资金的变化进行及时提示。
对于企业这个特殊行业的指标选取一定要对症下药,找到适合的指标。
一级指标的选取有如下几个代表:盈利能力的指标、运营能力的指标、还债的能力指标、发展能力的指标、现金流量的指标和管理能力的指标。
在一级指标下,具体分为许多的二级指标进行细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盈利能力的指标下包括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收益率、净利率成本收入占比率等等。运营能力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等等的周转率,周转率代表的企业运营是否通畅的重要指标。还债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银行存款数额等等。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等等。现金流量的指标包括现金流动率、收入支出比率等等。管理指标包括应收应付账款增长率、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占比等等。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完成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便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预测和防御财务风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规避财务风险的预案。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行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尽职尽责,不然又只会成为一个形式的东西,毫无意义。
首先企业管理层需要具有交稿素质,并且有对风险管控足够重视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能够顺利实施,风险管控的措施的落实还是要靠管理层人员。
其次对于财务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是所采用分析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和正确就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尽职尽责,杜绝虚假的会计信息才是风险预警的首要解决问题。
[1]曾玉成.菲迪克条款在中国的应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