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梅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由于世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显示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日趋融合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际直接投资促进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世界GDP增长率,也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引擎。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1991年为21.34%,1995年上升到了47.66%,2006年达到了最高的58.81%,之后有所回落,2012年所占比重仍然将近一半。
2.国际直接投资促进国际贸易产品升级换代。传统的国际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或浅加工产品,由于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使越来越多的中间产品成为国际贸易或国际直接投资的对象。
3.国际直接投资促进无形贸易特别是技术贸易的发展。传统的服务贸易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有形领域,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比例的迅速增长,带动了相关行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外溢。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近70%的国际贸易,30%的国际技术转移。
4.国际直接投资还可以弥补和解决一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短缺问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效回避了贸易摩擦,迂回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
国际直接投资是规避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跨国公司的行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在正常的国际贸易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种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使得跨国公司的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可以将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资金投入到东道国,与东道国的地理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更大限度地赚取利润。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得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相关产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国外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毫不夸张地说,面对国外频繁实施的反倾销,中国已经无路可退,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国门的不二选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振兴和发展国内经济。如今,我国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地多样,有效地盘活了我国的投资市场。
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额从1995—2011年中一直保持着连续增长的趋势,绝对数量由1995年的109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602亿美元,增长了近18倍,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外企进出口额占中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39.09%提高到2011年51.08%,占据了半壁江山,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主要由外资企业进出口拉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外资企业投向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其中以第二产业居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则微乎其微。从所占比重来看,第一产业由2000年的1.66%增长到2010年的1.81%,第二产业由2000年的72.34%降到2010年的50.94%,而第三产业由2000年的25.70%增长到2010年的47.25%,呈现出明显的“ 重工重商轻农” 格局,农业利用外资尤其不足,最后形成了“二、三、一”的典型投资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虽然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但比重依然不合理。
1.不断提高我国外资的利用质量,消化吸收外资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引资的同时把技术、管理和市场引进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外资在我国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2.树立正确的外资观念。树立正确的引资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并加大外资监管力度,建立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从而促进外资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3.建立外资质量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外资机构效益的评估标准。
4.调整优化外资结构。首先,继续扩大利用亚洲国家的投资,将引资重点转向欧美国家,改善我国的外资来源结构;其次,要加强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外资投入,均衡外资产业分布。同时,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推动各地区均衡发展,鼓励外资以合资方式投资企业,促进我国利用外资形式合理化,加大对外资并购行为的监管,适当限制外资参股比例,禁止外商以独资形式经营企业,避免外资形成垄断,实行外资结构多元化战略。
1.外资政策与外贸政策协调配合。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对外贸易领域的进口反倾销已成为我国政府维护国内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民族产业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我国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协调与调整外资政策与进口反倾销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促进作用。
2.贯彻进口促进战略,推动贸易结构平衡。要转变“奖出限入”的传统思维,加大进口扶持力度,促进贸易平衡增长。一是通过调整进口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手段,重点推动能源、资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缓解国内所面临资源约束瓶颈;二是制定引导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稀缺资源性产品进口;三是加大对国外政府和企业前来开展贸易促进活动的支持力度,为国外的消费品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并适当通过关税、消费税政策的调整,扩大消费品进口。
3.深化利用外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一是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同时严格限制“两高一低”(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项目;二是通过综合实施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政策,鼓励外资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性的机构,增强技术、管理的辐射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继续支持东部地区自主利用外资结构升级,通过税收减免、产业倾斜、开发区规划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地区利用外资均衡发展。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11.
[2]王涛.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