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3-08-15 00:51朱泓瑾
时代金融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朱泓瑾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政策更是让世界各国为其共同承担恶果。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尤其是以美元债券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美元的贬值直接导致我国的外汇缩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人民币国际化既带来了铸币发行的收益,又减少了美元贬值带来的外汇损失,从而可以看出是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2007年6月,中国在香港建立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当时由于规模较小,各界戏称为“点心债券”。近几年来随着离岸市场的建设,到2011年前三季度,共有27笔金额高达700以人民币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2011年,世界银行在香港发行两年期人民币债券5亿元,这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此后,许多的外资法人银行和跨国公司也都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债券。此外,2011年9月,中国在伦敦建立了离岸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币值的稳定,与我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的国家和地区也逐渐增加。我国先后与韩国、中国香港、白俄罗斯等12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签订了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为8412亿元人民币。2011年9月,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的央行行长拉米多·萨努西表示,将把该国33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10%转换成人民币。此外,2012年6月1日起,开展人民币与日元直接兑换。这意味着日元将成为继美元后,第二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交易的主要国际货币。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象

(一)经常项目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双顺差”。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资本与经营项目的顺差金额高达4228亿美元。

1.货物贸易项目账户长期顺差。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占总顺差的50%以上。近两年虽然略有下降,但贸易账户占经常账户的比重长期居高,到2011年达70%以上。经常项目顺差的减少,并不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债权国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国际竞争力加强,虽然出口产品数量上减少,质量上却有所提高。这无疑有利于我国实现国际贸易人民币结汇的要求,更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历史上的英镑、和现在的美元在国际化的起步阶段,其发行国都是作为世界债权大国出现的。[1]经营项目的长期顺差,不仅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增加,而且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重要的支撑。

2.服务贸易及投资收益大幅逆差。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尤其是2011年逆差达到55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7.26%。在贸易服务中占比最大的运输项目更是达到了449亿美元。相对于高新科技服务仅占比5%左右,这种结构是不合理的。虽然投资收益从05年开始有逆差转变成了顺差,但从2010年开始又变成了逆差,2011年逆差额达到了268亿美元,这与我国第一债权国的身份是不相适应的。相对于同期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达到17747亿美元,对外净债权的利用不完善导致了收益的不合理。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

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的逆差是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另一个特点。从2005年以来,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由原来的101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211亿美元。

1.直接投资的资金利用不同。在过去10年中,中国吸收了大约整个流入到新兴市场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四分之一和流入亚洲新兴市场资金的70%。[2]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占中国国际收支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的主要部分.2011年达到了1704.49亿美元,占资本和经营项目的77.11%。虽然中国国际收支中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经常处于双顺差,但是从资本流入来看我国并不是资本的输入国,而是FDI进入中国通过换取股权、汇差等得到收益或是利用中国的实际资源、在中国设厂,最后卖回本国。并没有为中国的居民带来实际的利益。这种资本的顺差是虚拟的顺差。除此之外,中国用大量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低收益国债。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际储备大量集中于中央银行,民间很少有储备的。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总资产的7%左右,而储备资产占比高达到68%,对外投资形式的单一导致我国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不高。另外,由于政府制定的政策限制使得民间对外投资至今仍未有较大进步,从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看,这种投资结构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证券投资项目顺差。从2007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差额发生了顺差。由2006年的-67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187亿美元,到了2009年更是达到了387亿美元。虽然我国证券投资由逆转顺,但从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较强,债务证券81亿美元和长期债券30亿美元占到了总负债134亿美元的82.58%。这种情况下,央行大量的外汇储备不能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另外,人民币升值和本外币差加剧了负债的外币化。因此,增加了外汇的流入、减少了外汇的流出,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分析表明:经营项目的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的顺差占到了总顺差的比重非常大;而作为资本项目的顺差却很少,资金的绝大部分使用并没有减少我国的外汇储备,反而出现了负债外币化的现象。马俊用CGE模型研究表明:如资本账户不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只能完成不到10%[3]。资本账户开放迫在眉睫。

(一)继续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始签署双边边贸本币结算协定,以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由于人民币地位相对于美元、欧元的认可不高,很多的边贸结算都采取的是第三国结算。贸易双方通过把各自的货币兑换成协定的货币再行进支付。这样不但产生了交易成本,汇率风险也是很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性。放松对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汇出和换汇的管制;逐步向非居民开放人民币投资市场,允许非居民在境内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和借款三种方式融入人民币。

不管是对本国居民还是境外非居民,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应建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核查制度,对贸易项下收入的人民币须与海关出口报关信息核对一致方可转入国内结算账户使用;向境外支付人民币,结算银行需审核贸易合同、报关单方能支付。同时,对于非贸易项下跨境收支参照现行制度需提供完税证明及真实性交易合同等。进一步增加账户、外债统计等系统的人民币监测功能,逐步将人民币纳入统计监测范围,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4]。

(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软实力并不强,人民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低下。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是国际汇率制度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资本账户开放,还对人民币在外汇博弈中进一步扩展了空间。首先,启动中央银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减少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为最终的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做准备。其次,由政府主导的外汇市场监管制度,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方式转变。特别是扩大银行的权利,允许银行挂牌汇率的自主定价,每天可以推出多个价格。改变强制结汇制,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由于企业在对外支付方面需要自主性,这种建立在市场供求均衡基础上的意愿结汇制度增强力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我国虽是债权国但债券收益量不高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最后,加快金融衍生品的开发,规避缺少政府管制带来的风险。为满足中央银行、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要求,应该完善外汇远期交易,并在其基础上逐步推出远期、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交易,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三)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并不完善,应该将统计申报的途径细分化,建立分步走。当前,我国处于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应该先实行人民币专户申报制度,规定所有的跨境外汇收支都要建立专门的人民币账户进行办理。这些人民币账户通过专门的银行中介机构实行具体的申报,当申报主体充分理解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并会熟练的运用时,取消银行的中介职能,由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主体,直接进行申报。另一方面,对于非居民人民币账户的管理制度,应该将境内非居民借贷、对国内投资纳入统计范围。

(四)以资本逆差的方式“走出去”

在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中,中国需要保持经营项目的顺差,因为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竞争力和货币价值的基石,中国应该选择资本项目逆差。一方面,促进中国企业形成跨国产业链。人民币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要注重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用途的多元化。从各方面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能力,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国际货币功能,真正使得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在出口产业及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调整我国对外投资有债务证券和长期证券为主的结构,鼓励对外投资模式多元化。同时,利用我国高额的国际储备进行海外投资,增减对外投资尤其是实体产业的投资。同时,扩宽居民、银行机构外汇外用渠道。在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外投资的同时,应支持和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

[1]熊庆丽、章向东.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上海金融.2011 年第2 期.

[2]Cappiello,L.andG.Ferrucci.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Z].European Central Bank.Occasional Paper Series,No 82 March 2008.

[3]马骏.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个瓶颈是资本管制[J].国际融资.2012.3.

[4]陶士贵.人民币跨境交易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初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1):64-68.

[5]姜波克、张青龙.国际货币的两难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4).

[6]王敏、黄涛.外贸收支逆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特征与挑战[J].国际金融.2012.04.

[7]景学成.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2 年第1 期.

[8]郑欣.浅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相互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 年3 月(下旬刊).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顺差逆差
国际收支分析
1—8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分析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continues“double surp lus” in first qu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