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制订策略

2013-08-15 00:53王雁霞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自然段价值观课文

王雁霞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 034000)

三维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打破了过去知识本位、忽视对学习过程体验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弊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编制教学目标时,不能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应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剖析和确立教学目标。

一、对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文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是一种重要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能力的内涵更丰富:除了听说读写能力,还包含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知识与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教与学都应围绕其进行。

以阅读教学为例,根据语文课标的有关规定,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课文中字、词、句的听、说、读、写;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或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背诵和积累词句篇章,丰富自己的原始积累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语文学习是实践的过程,语文能力体现为能正确地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是相对从前较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较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忽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它的意义在于:关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以阅读教学为例,根据语文课标的有关规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理解、体会词语、句式在语境中的运用规则,并在相似的语境运用中逐渐学习掌握;能够把握语文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和内心体验,表露出来就是喜怒哀乐。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取舍和评价的观念。它们是人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反映“能不能”学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反映的是“想不想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不仅可以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行,也成为了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催化剂。传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把知识、技能放在首位,遮蔽了语文知识所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事实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同时也学习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在形成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应着重激发学习者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热爱语文、亲近语文,渴望了解语文的情感,感悟语文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密切关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阅读教学为例,根据语文课标的有关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能够感受到阅读中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美;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喜欢阅读。

二、语文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变化的说明。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全面

新课程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强调了确定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注意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落实、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互相渗透,关注学习过程的知晓、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还要重视思想感情、心理素养、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使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

(二)适度

教学目标要适度,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难度要适中。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不易接受,就会“消化”不良,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标定得过低,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李时珍》一课其中有一项目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如果我们将目标提高到“说说每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着重进行篇章方面的教学,那就超越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给教学带来困难;如果将目标降低到“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那又落后于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只有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是最科学和适度的。二是一节课的三个维度中某一维度的目标要适度,不宜过多。过多了,教学容易蜻蜓点水,言语训练不扎实;目标过少了,又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丰富性。如一位教师设计的《少年闰土》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3)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具体地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虽然是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但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同在一个层面上,都是学习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体现不出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三)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让教师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白学什么和怎样学,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每节课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到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等模糊的词语。比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就不如“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更加明确、具体。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字词学习内容,应具体到学会几个生字,几个词语;哪几个要学会运用,都应一一写明,以便检测。一般来说,认知和技能领域的目标,常用“了解、体会、学习、概括、运用、举出、尝试、联系”等外显性行为动词;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常用“学习……品质”、“受到……教育”、“感受、分享、体验、关心、养成、具有”等词语,以实现目标的层次和水平程度。

(四)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编制还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如《葡萄沟》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能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有的教师把目标定为:“背诵第2自然段,培养记忆能力”,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不如定为:“背诵第2自然段,通过理解句意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解记忆的能力”,就比较容易操作。又如《桂林山水》教学目标之一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比较写法的句子,并能说清楚用“什么”和“什么”来做比较。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从文中找出运用比较写法的句子,能说出文中用了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用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就达标了。这样的教学例子,可以让人看到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说什么和做什么,说得怎么样和做得怎么样,是具体、有可操作性的,可以检测出学生的“会和不会”、“能和不能”的学习行为。

总之,教学目标有助于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测量和评价,它关系到怎样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新事物”。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全面、不具体、无操作性,一定会影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和选用,必将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第2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明高.洗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2):13-18.

[5]王宗海,肖晓燕.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自然段价值观课文
我的价值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