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8-15 00:44:03冯蓉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联网校企

冯蓉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系,江苏 苏州 215009)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目前许多企业逐渐把目光聚焦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上,以至物联网技术人才供不应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责无旁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物联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专业,又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通信等专业知识,因此,该专业的师资建设难度较大。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明确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可以让企业人才参与教学,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同时也便于校内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胜任物联网人才培养工作。

物联网硬件建设耗资巨大,如物联网研究中的核心部件RFID,目前国内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三四所高校具备,且相关设备都价值不菲,一般学校无力购置。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和企业联合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物联网硬件设备紧缺的问题。

物联网专业在我国各高校开设不过二三年,专业教材紧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物联网研究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性、操作性为目标,联合开发实验教材,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并且可采用订单培养等方式,保证物联网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二、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欠缺制度保障,企业积极性不高

尽管我国政府已明确指出,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与教师实践,但是目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较少,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也不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少力度,多短期的、单一形式的合作,应积极探索长期的、多元化的合作。为了协调学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制度保障体系,明确各方责任。

(二)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观念,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

一部分企业目光短浅,发展观念落后,缺乏长远考虑,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传统的通过廉价劳动力和短暂用工完成生产活动,不愿承担风险和社会责任,从而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校企合作理念滞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尚未认真领会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校企合作理念滞后,把校企合作等同于以往的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合作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把握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而且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实力有限,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服务社会能力较弱,与企业联系渠道少,企业对学校依赖性低,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处于劣势,存在学校求企业合作的现象。

(四)校企合作互惠性不明显

目前校企合作培养物联网人才刚刚起步,双方对合作前景均在观望,互惠性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互惠双赢。现在大部分学校尚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培养的高职毕业生难以成为企业急需、实用、满意的人才,且无法直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不能为其带来现实效益,因而,校企合作无法真正吸引企业主动参与。

三、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物联网可以描述为由传感器获取环境物理信息或由自动识别系统识别物体信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复杂系统。①冯高峰,魏南,原佩剑.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5):1197.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②黄玉兰.物联网概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在物联网的不同层次上应该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对物联网将来的“应用层软件开发、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运行维护、生产测试维修技术员”等岗位需求,笔者所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2012年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重点培养学生在感知层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传感设备生产企业的管理、检测岗位,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维护岗位,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等岗位就业。感知层涉及的物联网硬件设备主要有实体设备、传感器和计算机微处理器。物体通过被传感器或射频识别系统感知,由计算机微处理器对信息处理控制后,通过网络层传输。因此,该专业主要开设传感器与自动检测、RFID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必须对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知识也有所了解,才能完成对物联网专业的系统学习,因此需开设嵌入式系统应用、无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系统集成等专业课程。另外,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还开设了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拓展课程。

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考虑到以下几点:(1)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都很强,并且侧重于应用,对硬件设备依赖性强;(2)高职学生基础差,理论接受能力弱,适当增加实验课能够降低课程的难度;(3)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定位和技能要求需要学校提供较多的动手实践机会。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快,变化大,校企合作有利于跟踪产业的变化。因此,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

(二)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紧紧依托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根据行业的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模块+三阶段”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中,“课程模块”一般由3~5门课程加1个商业化项目组成,三个模块总学时为450左右。除“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外,其他所有专业课程模块的内容载体都是基于工作实际的商业化项目。“三阶段”是指对学生按照“1+1.5+0.5”三个阶段培养,“1”包含第一、第二两个学期,共1学年,学生按照所选的专业分别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1.5”包含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学期,共1.5学年,学生需要完成3个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和训练;“0.5”即第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物联网岗位参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三)校企合作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加强校企合作,认真实施“课程模块+三阶段”的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本阶段理论学习多于实践。

第二个阶段(即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具体实施“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要完成一个针对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模块。每个“专业课程模块”均由商业化项目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承担,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本阶段,是在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基于真实商业化项目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时进行项目的开发或实际操练。

在第二阶段中的第一个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期间,即第三学期,学生可以选择“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模块”,进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参与企业基于单片机的项目开发,比如排爆机器人的研制等等。学生还可参与硬件设计、软件编程、产品的维修与检测等。通过该阶段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物联网底层——传感层的专业知识,又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第二阶段中的第二个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期间,即第四学期,学生可以选择无线网络通信模块,学习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的应用等专业课程,同时参与企业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移植。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联网网络层的专业知识。

在第二阶段中的第三个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期间,即第五学期,学生应进行物联网应用层的学习。为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选择物联网系统集成模块的学习,本模块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工程师承担。教师主要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及项目的基本原理验证。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内的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研发与制造基地,共同参与检测、维修维护物联网的硬件设备,调试、测试系统软件,推广物联网应用等工作。通过此模块,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提高了物联网项目开发、系统集成与实施等能力,学生也学到了更加实际有用的知识,学以致用,其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可以说,该模块是一个系统集成模块,是对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如果没有校企合作,学生只能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解决已知的、简单的问题,那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遇见。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环境和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即第六学期,学生在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的相关物联网岗位参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前三个模块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毕业实习的条件,经过本阶段的训练,学生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相关岗位工作,不再需要实习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校企合作深度,以商业化项目开发为载体,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项目,共同承担学生专项技能的教学任务,根据项目需要灵活增设微型和前沿性、紧缺型课程,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对接。在“三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对应于真实项目的实验实训教材,以便根据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

物联网发展刚刚起步,对于刚刚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难度较大,通过“课程模块+三阶段”的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物联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1]曾宝国.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18-119.

[2]杨喜林.浅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课程建设[J].教育与科技,2012(7):167.

[3]孙玉娣.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联网校企
“身联网”等五则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