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2013-08-15 00:44王晓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物理课结论规律

王晓伟

(承德县三沟镇初级中学,河北 承德 067407)

中学物理教学在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等,物理教学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当前物理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下面的几个倾向性问题却影响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重理论,轻实践

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便。首先是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的学习,即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而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密切联系实际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物理学所讨论的是物理世界最普遍的运动规律,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经验的总结,中学阶段物理课所学习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生活实际或简单的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如果我们的教学既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那些物理概念、规律是怎样从实际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也不关注在实际中是怎样利用这些物理知识,特别是不注意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际问题,就会使得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学生感到非常有用、非常感兴趣的物理课,变成呆板、枯燥乏味的物理课或习题课,这不仅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也不利于他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近些年来,一些考试试题(包括高考试题)多偏重理论而较少联系实际,试题“模型化”趋势比较严重,更加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倾向的发展。

其次是课堂教学中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已经得到共识,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当前教学的实际是,占高中阶段教学总时数一半以上的复习课、习题课课上基本没有实验,而其余少一半的教学时间内,课堂上安排实验的也难以达到50%,可以说绝大多数物理课上都没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究其原因,除了某些学校设备较差、有些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以外,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例如:认为有些实验太简单,不值得做;认为做实验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得不偿失;认为做实验对提高高考成绩帮助不大,不如多做几个模拟实验试题等等。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不但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概念、规律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实验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领会和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至理名言。当我们的学生遇到具体困难时,当他们发生争执无法鉴别是非时,如果能想到并通过实验去检验和验证,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学生从物理课堂上学到的就不只是某些具体的知识,而是可以终身受用的能力,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重理论,轻过程

物理课上学习的很多结论,都具有普遍意义,应该说都是很有用的。但是学生如果并不真正理解它们,而只是死记这些结论,就毫无用处了。例如,初中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力的三要素是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但如果问他们,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就会有很多同学答不出来。又如,学生会记得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如果你问他,37V的电压对人来说会怎样,学生大多数会不知怎么回答。同样,高中学生能记得单摆的摆动幅度不应该大于5。,但多数学生并不理解这个5。是怎样一个界限,他们只是把它背诵下来了,却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学生这种死记结论的现象,与我们教学中“重理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很大的关系。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教师对于物理习题中的内容,包括所涉及的物理情境、物理变化过程和条件等,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而匆忙给出结论,学生记住的就是最后结论,而对该结论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实质性问题则不予关注,因此出现“讲一题会一题,稍有变化就无法应付”的现象。

把物理习题分为若干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一套固定的解题模式,也是“重理论、轻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往往把这众多的解题模式作为结论记忆下来,但这既不能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也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也不能真正提高考试成绩。世界上的物质是复杂的,本来就不可能用几种简单的模式加以概括,一旦遇到新问题,学生常常不知道应该纳入哪种模式之中(或者根本就不能纳入这几种模式之中),从而束手无策,或者只能瞎套了。

在众多的物理习题中,偏爱或重视综合性的计算题,也是重结论、轻过程倾向的一种表现。当然,学习物理离不开计算,也离不开计算题,但是所有计算题的解答都必须是在理解物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这些计算题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开了这些,为解题而解题,就失去了意义。再者,中学阶段,由于数学能力的局限,能够进行计算的问题,只是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些问题,例如中学阶段能够计算的运动问题,只是关于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一些特殊的运动,能够计算的关于电场和磁场中问题,大多数都是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的问题,这些都是一些最简单的物理问题。大量重复、机械地套用公式的计算,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某种思维定势,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世界就是如此简单,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随之也变得简单起来了。

造成“重结论、轻过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无疑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而很多教师对于物理教学本身的规律研究和了解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错误地认为学生多背诵和记忆一些现成的结论,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条捷径。物理教学的重点,不是结论而是过程,要通过对物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探索和寻找物理变化的客观规律,反过来又怎样运用它们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际问题等等,这样才能使物理教学真正起到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三、重逻辑思维,轻形象和直觉思维

严密的逻辑思维确实是物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物理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忽视形象思维的作用,忽视对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也是一种不良的倾向。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在中学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一定直接有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知识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毕业后的几年内被遗忘,但在学校期间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则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开发和训练人的大脑。近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左脑掌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功能,思维方式的根本特点是思维的“顺序性”;右脑则掌管直观的、图形的、综合的等形象和直觉思维,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同时性”和“并行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而创造不是仅靠逻辑思维、靠左脑就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右脑的直觉思维,才可能突破常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单纯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只是开发人的左脑功能,而右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和使用的人,将不能适应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需要。

有些教师不注意对思维规律的研究,不懂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有的甚至认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是不科学的、不可靠的,只有逻辑思维才是科学的思维,他们要求学生统一思维方式,一律统一到教师设计好的模式中来。这种过分强调求同思维,而排斥求异思维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右脑的开发,对左脑的训练也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重视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绘,重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运用图像和图形,直观地描绘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克服以上不良倾向的措施和办法。

本文只是提出了问题,谈了笔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目的在于引起重视,希望有更多的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1]彭前程等.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2]彭前程等.物理(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

[3]彭前程等.物理(九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物理课结论规律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动起来的物理课
巧解规律
结论
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