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玲,王冬岩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工作绩效,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使教师的能力得以不断的进步、发展和充分的发挥便成为幼儿园管理当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各项管理制度更多地是关注组织的目标,强调管理与控制,更多地关注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而未能充分地照顾到教师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完全控制倾向的管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盲目性,很容易造成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利益与各自需求的冲突。尤其是当幼儿园的管理目标不能与教师的内在需求相平衡时,冲突就会不可避免。同时,机械的管理制度本身就只是管理的一个底线和行为标准,并不能保证幼儿园办园目标的实现。办园目标的实现更多的要依靠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受情绪因素影响的的个体。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机械的制度去管理活生生的人,出现传统管理中的“顽疾”是不难理解的。比如:教师们会在潜意识里觉得管理制度与各种评价只是领导班子来“管”自己的手段,它只是关注幼儿园的需要,而忽视教师的成长的需求,尤其当管理当中的评价指标缺乏确切标准,评价本身变成了“秋后算账”和领导的印象打分的时候,往往导致管理评价评出教师一肚子怨气和不服气,
幼儿教师的劳动最强烈的特点就是工作的质量容易受到教职工个人因素的影响,所以,离开了人精神层面的管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就难以保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归属感、自尊与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一个人)高层次的精神性需要。
对于绝大部分教师而言,在基本的工作生活需求满足之后,更有精神需求,而且这种精神需求是丰富多彩的,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大多数教师主要的、强烈和持久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工作过程中的生成与发展是内在的、渐进的,因此相对来说是不易察觉的,这些潜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积极需求,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积极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水平更高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人体会成就感、体会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幼儿教育质量得以真正的保障。对幼儿教师精神需求的引导性管理,仅仅依靠机械制度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需要相应的文化引导,,在现代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失的。以无形去引导无形、以精神来吸引精神,将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将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幼儿园的工作和谐统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心全意为幼儿成长服务。
以无形引导无形,首先涉及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传统幼儿园管理中随处可见的是规章制度,强调教职员工的职责,在管理过程中容易造成教师的被动执行局面。把规章制度要求转化为教师文化建设内容,可以在更加人性化地引导教师如何工作的同时,满足教师精神发展的需求。
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主要受三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价值观、工作态度、行为能力,价值判断和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反过来,较强的职业能力带来的工作成就又会巩固教师的积极价值观和良好工作态度。因此,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如何对上述三方面加以引导与培养是现代管理者始终要探究的问题。
在以发展性评价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幼儿园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园内各项文化建设研究试图通过幼儿园文化的熏陶使教师们进一步形成积极合理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与其强化自律性,不如建立固定的习惯。从这种积极的心理理念出发,我们的文化建设工作不再是无休止的理论宣讲,而把它化成具体的行为文化,从而使教师们在践行幼儿教师文明行为的同时,丰富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把幼儿教师工作精神具体化为四个词:爱与奉献、人文关怀、科学育儿、团队合作。把教师工作常规特别具体地编成工作四字歌:着装得体,面带微笑,爱护备至,说到做到等等。把对待幼儿的工作态度具体化为:发自内心的赞美、蹲下身来倾听等具体行为标准——这样,教育文化变成了具体可循的行为指针,教师在践行文化的过程中体味优秀文化带来的师生双方的身心愉悦,从而更加自觉地创建更优秀的自身文化。在把教师工作文化具体化的同时,教师自身以优秀文化为目标的自身修养过程也成为幼儿园管理要参与的一个问题,修养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面对工作所需的素养不同教师的修养能力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从日常的工作细节提炼出成长哲理,从而变成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因此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要给他们提供具体的修养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比如:我们提出了“工作要有目标和计划”、“珍惜和胜任你的职位”、“做有正直品格的人”、“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木桶定律与团队精神”、“细节表现出修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赏识和赞美幼儿”等许多具体的修养理念供幼儿教师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对照和借鉴,从而加强了管理对于教师的引导意义。
文化的建设为幼儿园教师们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保障,然而具体工作是纷繁复杂的,在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到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自身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中,感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形成持久的良好工作态度。
考虑教师这方面的精神需求,在幼儿园管理中针对教师的各项评价淡化其鉴定功能,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建立教师自评、他评、家长评等多渠道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维度上从教师的计划能力、实施能力、教育方案修正能力到人格魅力、沟通技巧等多维度进行引导性评价,每个维度的评价都有非常具体的细则,也就是行动要求,即教师在参与评价、接受评价的同时习得并不断体味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修养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技巧。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积极参与者的面貌出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接受家长的评价、接受教师的评价——他始终能够知道怎样做是不妥贴的,怎样做是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从而在践行中不断体味成就感,随着成就感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是所有阶段教育中管理起来最为繁复的一个阶段,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好的幼儿教育成果要经由优秀的幼儿教师来达成,而一名幼儿教师的成长、成熟则需要工作环境给予他精心的培养和引导,幼儿园管理正是这样一位导师。幼儿园管理打破以往的那种只监督不引导的机械做法,以导师的形象艺术地处理幼儿园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从管理的角度考虑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们在从业过程中感受自身的进步与提升,感受目标的不断实现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满足,从而实现幼儿教育工作目标的达成与幼儿教师的不断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