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2013-08-15 00:54马鸿昌
黑龙江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生产力制度发展

马鸿昌

(广西北流高中,广西 北流537400)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制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先进的制度能够适应以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反,落后的制度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每个社会的进步力量都要为建立、维护先进的制度,推翻、变革落后的制度而努力。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适应跨越发展需要的创新制度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一、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生产力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反映的是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的水平。但是生产力诸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存在,并且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作用。

制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但基本上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比如说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等就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就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制度是社会生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和社会环境。而本研究所指的制度是指大的方面的制度,即社会制度和某一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因此本研究所指的制度创新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体制的变革,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矛盾运动中和谐发展。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从体制上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二、制度创新是西方国家崛起和繁荣的重要保障

近代,当英、法、美、日等国家开始建立新的更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这些国家的生产力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促成了三次工业革命,综合国力的迅猛增长,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都超过了那些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正是制度的持续创新,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这些国家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一,制度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跃升为世界第一号强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成为其与欧洲社会的天然屏障,阻碍彼此之间的交流,而且英国自身的自然条件不优越,因此封建时代的英国并不突出。然而,1644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建立典型的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率先迈出近代化的关键性第一步。有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前提条件,英国率先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迈出近代化的关键性第二步。完成工业革命20年后,1865年英国的帝国地位到达顶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成为日不落帝国。由此可见,英国是从小国成就大业的典范,生产力能得到不断提高,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化先行者,再跃升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工厂”,依靠的就是社会制度的创新,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的不断巩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美国的持久强大靠的也是制度创新。美国以制度创新起步,并贯穿崛起的全过程。独立后的美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窘境,为此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第一个把三权分立学说运用到实践当中,制定了有效均衡权力的制度,并用制度的形式,鼓励竞争,提倡创新、冒险,实现了国家制度的创新。根据三权分立学说,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三权分立,严格的平衡制约机制,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美国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因素。在现代,1929—1933年爆发世界性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遭到质疑。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首先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转化,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势。“总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体制的内部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可见,制度创新是美国实力不断增强,从一个殖民地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巨无霸的关键。

第三,制度创新使日本逐步走上强国之路,其中的“明治维新”是典范。19世纪中叶的日本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随时准备学习别国先进技术的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一场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改革运动。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走上工业化道路,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当时的东方大国中国,初步显示了它的成效。并且通过中日《马关条约》获得的巨额赔款大大充实了它发展近现代经济实力的资本,并于1911年彻底废除了不平等条约,逐渐跻身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可见,日本是从被侵略国家成就世界大国的典范,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日本制度的创新,让它具备了腾飞的条件。

从英、美、日崛起和繁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国家制度的创新是西方国家崛起和繁荣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制度创新是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

先进生产力,归根结底是当代人的创造力,而发展生产力和发挥人的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质上就是解放和发展人的创造力,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说,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化建设起步,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这种体制不改革,制度不创新,社会生产力就得不到解放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冲破教条主义的限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勇敢地、适时地进行制度创新,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农村,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是股份制公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城市经济体制不断进行创新,逐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可以说,制度的创新是推动我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就没有今天我国的经济成就和社会成就。

制度创新是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制度创新要遵循几个原则:超前性、创造性、系统性、渐进性,通过理论创新、现存制度批判、新制度设计、论证与优选、试点试行、推广与监控评估等几个步骤,实现我国制度的创新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983年,著名未来学家、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第三次浪潮》在我国出版了,这是国门初开的中国第一本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在中国销售量达1000万册之多,曾给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带来极度的思想震撼。托夫勒从历史和世界的时空,介绍了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但他在结束语中说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时代浪潮的形成,关键不在于科技,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可见,先进技术是生产能力长期提高的基础,而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制度则是基础的基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并不仅仅在资料、技术、劳动力上的差异,最基本的差异是制度。总结历史,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之源、发展之本。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制度的研究和创新,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何星明.制度创新也是生产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2).

[2]肖前,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林剑.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J].江海学刊,2005,(6).

[4]韩云川.制度不是生产力——与邹东涛同志商榷[J].生产力研究,2002,(1).

[5]廖北文.制度创新必须服从并服务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J].价值工程,2005,(7).

[6]徐纪敏.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J].华东经济管理,2002,(5).

[7]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12,(3).

[8]王加丰,陈勇,高岱,等.强国之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李建民.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5).

[10]谭忠真.制度: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J].计划与市场,2000,(3).

[11]陈朝宗.制度创新规律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12]王华.浅析我国政府制度供给实践[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生产力制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